“这是我年轻时手工编织的围裙带、被裙带和床帘绣品,在上世纪大集体时代,这几样手工作品用了好几个月的工余时间。”老家福建东山岛礁头村的黄红姹向笔者展示她50年前编织的几样工艺品,欣赏当年她收藏的这些手工织物,可谓一针一线见功夫。
东山岛妇女上世纪40年代编织刺绣的钱包
东山岛人手工钩织的粿巾
用塑料丝钩织的“腰旁”(钱包)
东山岛素有“东海绿洲”称誉,是谷文昌精神发祥地。时下,农村和渔村妇女生产力得到解放,休闲时间多,有不少妇女在家里觉得寂寞,就寻找昔年一些熟练的手艺活来充实生活内容。她们中有的刺绣,有的钩织围巾、披肩、地垫、毛线衣、盖粿巾等。行走在东山岛城乡,不难看到庭院中、大厅里、空旷处……各个年龄段的妇女,或哼着潮曲,或看着电视,飞针走线,姜牙般的玉指犹如蝴蝶飘飞。看那绣工精细、图案新颖的绣件和织物,无不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自古以来,东山岛渔家女心灵手巧,尤以民间刺绣远近闻名,刺绣多以画稿为蓝本,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既保留着原画的笔墨神韵,又增添艺人再创造的特色,达到简朴中求繁复、素雅中求华丽的艺术效果。刺绣与海岛风俗也沾亲带故,一些待字闺中的少女喜欢在床单、被面、枕套、围裙、挂帘等陪嫁品上刺绣精美的吉祥图案,以待过门时,好让公婆、丈夫、姑嫂检阅自己灵巧的手艺。这一来,姑娘们竞技献艺,促进了海岛刺绣业发展。改革开放前,曾有大量绣品出口国外,后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这些传统的工艺渐行渐远。
如今,像围裙带、被裙带等一些艺术难度较大,濒临失传的女红艺术为何被唤醒?今春海岛人几乎宅家防疫,许多年轻妇女有老辈人“传帮带”,纷纷动手创作三角披肩、保温杯护套等艺术品,雅观又实用,一经微信朋友圈晒出,赢得好友们纷纷点赞,称这是“守护传统和展示手艺的表现”。有人从新居装饰中发现商机,一时间,一幅幅精彩自绣相继出炉,其中不乏《清明上河图》《八骏图》等“大作”,引得人们交口称赞。
随着返璞归真新潮汹涌澎湃,东山岛农村和渔区的传统手艺不断“焕发青春”。时光飞逝,似水流年。未承想,沉寂了数十年的手工艺术,在农家人和渔家人迈上小康之路的今天,“忽如一夜春风来”重新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奇葩,有千百年历史的传统女红,如熏风南来,习习吹拂……
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理论与实践(图)
齐白石:从木匠到国画巨匠
吴为山:意象雕塑得益于庖丁解牛(图)
那些被遮蔽的民国艺术家们(组图)
用文物纠正史书之误
《功甫帖》是书法艺术品吗
石湾公仔黄:用中国画技法捏陶瓷(图)
刘文西:黄土地上绽放的艺术生命
“大红袍”还能红下去吗?
林风眠:美术馆之功用
从台北故宫坠马髻颈枕火爆引发思考(图)
以中国特定文化优势引领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组图)
中国当代艺术圈:诚信的背后
将军本色是书生(组图)
寇克让:不书写就不要谈书法
张丹静:功利的艺术教育扭曲了艺术
中国书画传统中领悟继承与创新
联考冲刺 | 考前必看的大神级速写笔记本
毛泽东与书法艺术创作
刘玉来:国画创作情感融入说
投币打坏文物 祈福能否讲文明
《北京晚报》封面力推“清华简”断想
水墨“还乡团”?(图)
论中国书法的当代处境
抢救中国近现代美术资源刻不容缓(图)
梁权:宋庄艺术节“土豪”都跑哪里去了?
石青:当日常成为美学
学者颠覆梁思成:文章曾大段借鉴日本学者(图)
东坡书法的启示:书是心中所发(图)
哲学家与画家的共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