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舒同题“麓屏耸翠”现场照
曾被伟人毛泽东誉为“党内一支笔,马背书法家”,以飘洒圆润、宽博端庄之“舒体字”开一代宗风的现代书法大师舒同(1905—1998),其书法作品在海内外可谓闻名遐迩、备受推崇。新中国学术界的标志性领军人物王元化,不仅高度评价其书法雍容大度、质朴无华,而且还盛赞“字如其人”“不带任何眩人眼目的做作之习,只有一种精神内敛、气度厚重的自然气韵”。
图2 舒同为天心阁题“麓屏耸翠”匾额
舒同独创的“舒体”自称为“七分半书”,即在根植颜体的底蕴上,分别采纳篆、隶、楷、行、草、颜(真卿)、柳(公权)七体各一分,何绍基书法半分,再融诸体为一炉而自成风格。其书法有三个特点:一为“圆”,圆笔比方笔多,且起、落笔和造型通常浑圆而锋芒不露,而点如危石落地。二为“直”,作品一般以直挺且庄重劲健、活泼流动的直画为主;但直而不呆、外柔内刚,既筋骨内含又生气贯注,就像是“绵里裹铁”一般。三为“润厚”,即圆润饱满的线条在吸收宋人笔意的基础上,不但潇洒超逸(润),而且凝重沉着(厚);特别是在横、捺笔画的运作上,尤为明显。有如舒同的行草代表作之一“麓屏耸翠”匾额,就充分彰显了这些“铮铮铁骨铸书魂”的书法特征(图1)。
“麓屏耸翠”匾额(图2)纵64.5、横192.8厘米。其黑底烫金字,樟木材质。匾额题于1983年春,现悬挂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天心阁的“北拱”附阁一楼。天心阁雄踞于湖南省会长沙东南角的古城墙之上,历来是古城长沙的标志性建筑和地势最高处。它始建于明万历年以前,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1938年该阁不幸毁于“文夕大火”,1983年进行了重建。重建后的天心阁雄伟壮观,呈“一主两附”之翼状布局。其主阁为三层三重檐歇山顶仿木结构,两座附阁位于主阁的南北两侧;南附阁叫“南屏”,北附阁称“北拱”,均为两层重檐歇山顶仿木结构。1983年该阁重建之初,原长沙天心书画院院长黄文华为增添其文化底蕴和氛围,专程前往北京向舒同求字,此匾即舒老欣然为天心阁所题,且有当时舒老挥毫泼墨的老照片为证。其中“麓屏”特指长沙岳麓山,而“耸翠”则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四字意即登临天心阁能站得高、看得远,包括岳麓山在内的全长沙景象,皆可一览无余。
历代成功学就颜体的书法大家,如乾隆时期的钱沣、道光年间的何绍基、民国时期的谭延闿等,多以写楷书为主。而相较既能楷书又能行书、草书的舒同,有些笔法则近似颜体但又别具一格、自成一派,且极具雄浑博大、外柔内刚的书法艺术特点。单从“麓屏耸翠”匾额来看,其“舒体”在庄重中不失轻松,于雄健中又不失潇洒,可谓运笔灵活自如,似乎能见作者在“文革”后的艺术再次焕发青春,落笔时下笔有神的爽心惬意。
上世纪80年代,是舒同艺术生涯的巅峰期。此时其作书法除格调明朗清新、气势宏大且意气飞扬以外,还一直秉承了奋发向上的精神意识。其艺术远离了无病呻吟的痛快大方,充满着刚健雄浑的文化自信,体现了军旅书法家特有之积极进取的人生情调。同时其书法还富有强烈的力感,于字里行间中不仅充斥着饱满的张力,而且还洋溢着健康浪漫的激力。这在天心阁“镇阁之宝”之一的文物典藏——“麓屏耸翠”匾额中,即可见一斑。
苏北最大私人博物馆开馆 藏600余方古砚
神十一发射成功 长春航天钞收藏升温(图)
扬州隋炀帝墓遗址公园:今年内基本建成并开放(图)
书法技要:王鉴伟书法作品展在清秘阁举办(组图)
ART PARK公共艺术展×南京文交会强势来袭(组图)
珍贵的古书画要经历多少次手术才能活下来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建设稳步推进
中国历史名窑文化发展论坛成功举行(组图)
修复人才奇缺 裱画材料濒临失传:画医圣手今何在(组图)
莫高窟洞窟内部首次对百名摄影家开放
首届重庆熙街公共艺术节开幕 别致艺术捕获观众(组图)
人民美术网杨革非——中国艺术杰出人物 (组图)
十二位农民艺术家共同创作画作《在希望的田野上》(组图)
大帅金印卖出800万:张献忠宝藏价值几何(图)
广州首间宜兴紫砂名家艺术馆喜迎藏友(组图)
海昏侯墓922件文物亮相南昌 高颜值文物亮瞎眼(图)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学员长征精神展在京开幕(组图)
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迎来首个中国艺术家个展(组图)
塔城丝绸之路边境贸易博物馆一年接待游客2万
69年前房租契约 为研究鲁迅晚年居住地提供佐证(图)
圆明园长春园宫门首次迎客 曾仅供皇帝出入
岁月留痕——赵建民中国画展即将在京开幕(组图)
衍圣文人书画院走进赤峰(组图)
书法笔翼会邦国——著名书法家张泰瑞 (组图)
雁荡水墨.柳川书画院作品展在国家画院隆重举行(组图)
《古罗马的辉煌》文物精品展下周亮相昆明(图)
海昏侯观众如潮 刘贺玉印最受喜爱(图)
以纸为媒以墨为法:纸墨维度水墨展开幕(组图)
千里追击遗址被盗文物 专案组揭秘沉银案件始末(组图)
邱志杰张梓倩联合策划艺术展将亮相金杜艺术中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