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剑始于商代,是我国古代战争中的一种常用兵器,它一般是由铜、锡合金冶炼制作而成的。春秋晚期以后,青铜剑的制作达到成熟,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就出于那个时期。东汉以后,铁制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铜兵器,青铜剑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青铜剑主要由剑身和剑茎两部分组成。剑身是显示剑用来杀敌,而必须具备的刺、砍、划等功能的部位,是剑的主体。剑茎就是剑的把手,主要作用是确保剑身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在剑茎和剑身之间还有一块凸起来的隔板,称为格。东周时期,在剑上还出现了一些装饰技术,如在剑首端部铸同心圆,在剑身上镌刻工艺精湛的花纹等等。
琴、棋、书、画、剑、诗、歌、茶、酒、花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士的修身养性之道。其中剑是一些人士的健身、防身的心爱之物。爱剑人士也会在自己的佩剑及剑鞘上装置饰物,如玉质的剑首、剑端、剑格、剑彘等等,以此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此青铜剑,剑身长44厘米,总长53.5厘米。虽为秦汉时期的兵器,但已是藏家喜爱的物品。
当代艺术三要素
当代中国画创作的两个转变
重铸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魂魄
“苹果”用什么改变我们的生活?
从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
王春辰:艺术具有特殊的话语方式和魅力
此漆非彼漆——朱青生漆山计划一说
刘野:艺术不是批判社会
为中国美术立言
中西策展人体制及生态对比
吴休:反对艺术商业炒作
远观“80后”艺术现象
被误读的“程式化”
传统的颠覆与解构
e时代下的手工技艺与创造力
生命旅程中的“春耕”与“双抢”
恢宏与熔铸 ——经典重现的意味
知识生产:美术馆的发动机
视觉艺术的“现代化”
朱屺瞻与关良“沪上重逢”
我山非他山,心近平凡
清新的文人墨戏——覃志刚的书画
齐白石的金石心迹
在画中创造另一个天地
“墨变”:轻松地穿越
回望英国美术300年
寻找指引创作的明灯
工笔画写意性的表现方式
美术馆不能被赞助者牵着鼻子走
江山胜景:粗服乱头的野趣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