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变天目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的展览,我们主要是奔着国宝“曜变天目”(图23、24)去的。曜变建盏全世界只有三件,均在日本,而静嘉堂这件是品相最好的一件,据说七到十年才展出一次。这次难得看到实物,也想谈谈个人对“曜变天目”的一些看法。
图24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曜变天目”
图25 宋代鹧鸪斑建盏
图26 宋代兔毫纹建盏
首先是名称,“曜变”, 或曰即“窑变”,但“曜变天目”无疑是日本人的称法,并非源于中国。建盏为茶而生,因茶而盛,我们古人对建盏的审美是和茶分不开的。宋代诗词文献不乏对兔毫和鹧鸪斑的赞美,却唯独没有“曜变”。
查阅宋代文献可知,建盏名品主要是鹧鸪斑(图25)和兔毫(图26)两类,后世所谓油滴也属于鹧鸪斑一类。“点茶三昧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北宋僧惠洪《无学点茶乞诗》)”。“鹧鸪斑”酷似鹧鸪鸟胸部羽毛的斑纹。鹧鸪鸟的叫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是宋人最爱写入词里的鸟。建盏烧出鹧鸪斑,自带诗意,自然备受文人喜爱。宋徽宗则喜欢兔毫,其《大观茶论》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上品兔毫盏的标准是如玉兔身上的毫毛,纤毫毕现又条条分明,清晰利落。
仔细观察鹧鸪斑盏和兔毫盏可以发现,其釉面特征内外一致。这说明无论鹧鸪斑还是兔毫纹,都是在窑里自然形成的。从传世建盏来看,兔毫数量相对多,鹧鸪斑很少,这说明鹧鸪斑的烧成温度区间可能比较小,烧制难度较兔毫要大很多。
相比之下,曜变盏虽然内壁晕斑五彩斑斓,梦幻如星空烂漫,夺目如日曜万丈,外壁却是光素的。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曜变之斑虽是窑变偶然烧成,但不排除有人为的因素。也就是说,窑工本想烧出鹧鸪斑的效果,人为涂饰或添加过一些斑点。最有力的证据即是曜变之斑仅在于釉面,而鹧鸪斑、兔毫都是从釉层肌理上显现出来的。
曜变建盏之所以受追捧,被奉为“神品”,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物以稀为贵”。几年前杭州出土的半只曜变盏都引起不小的轰动,因为要烧出发蓝的效果太难,能留下来的太少。但看待曜变盏,个人认为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冷静思考,实事求是地去评价。至少,曜变盏既未曾选入宫廷,亦没有留下传颂的诗句。
广受赞誉的中国奥委会纪念币
闽台港澳职工书画摄影展在福州举行
仇英《独乐园图》再现司马光编史
浅谈银器的保护方法
《章台柳氏图》:传奇美女的悲欢离合史
翡翠收藏也有七大忌
行家教你挑钻石
烟标谱写航天颂
清乾隆青花“山水画卷”鼎式香炉
徽章的收藏与鉴别
英国传奇藏家查尔斯萨奇的独生女另立门户了(组图)
紫砂之品如人品 一事不烦二主
缤纷扇面“锦灰堆”
京杭对话:杭州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将重返北京展出
《康熙南巡图》第六卷首次合卷在港公开展出(图)
湖北襄阳古城墙狮子楼遗址发现石狮(组图)
清代漆器中的寿文化
“XXILD”郑田明个展
屈原抛玦范增举玦 玦是什么
抗疫中药方剂首次被成系列搬上画卷
以美育人——深圳福田美术馆开馆邀请展
珍藏于我国宝岛台湾的良渚玉器
一只建窑鹧鸪斑庙号款盏的探索
明代方形大铜镜
《顶天立地图》:直节君子的一曲颂歌
“第五届八荒通神——哈尔滨美术双年展(中国画)”即将亮相冰城
收藏宣纸应注意那些?
从TikTok的爆红看当代艺术传播的新契机(组图)
朱熹《易系辞》和唐寅《采莲图》的艺术魅力
周口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在河南省美术馆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