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书房挂有一匾额(见图)。匾额长71、宽32、厚2厘米,楠木材质,抚之温润,散发沉静。匾额上刻“晚香”两字。字中有残存绿色,可见之前是填过色,时光如魔术师一样,带走了字中大多数的颜色,却赋予了匾额古旧的味道。整件木匾因此看上去气质内敛而又不失风雅气息。
木匾左侧有落款“何彤云”,行书阳文,款字潇洒,笔力遒劲。何彤云,为清中期的四品大员,字炳奎,号赓卿,云南晋宁人,后迁居重庆,是道光二十四年(1844)的进士,道光、咸丰两朝历任散馆授编修、翰林院侍讲学士、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工诗文书画,著有《矢音集》《赓缦堂诗集》。
细赏“晚香”两字,与款同出一折,皆是行书笔意,阴文写刻,字体笔画苍劲浑厚,富有章法,两字大小相仿,间隔恰当好处,足见布局之合理。何彤云在清代官员中名气不大,但做人做官自有底线,算是一位良吏。他的字,看似秀润,实则蕴藏风骨,可谓字如其人。
这块匾额的刻制者虽不一定是何彤云,却很好地反映了书作的风韵。朋友曾在某园林看过何彤云所刻“晚香”石匾,与匾额字体相近。这说明,何彤云当年所书的这两字很受欢迎,于是有达官贵族依照原件刻制为匾,用于装点处所,可谓室雅人和。
起源于秦、盛于明清的匾额无疑是书法、篆刻、木刻等艺术的结合体,它充分体现了中华的灿烂文明。最近几年,匾额是收藏市场上的热门品种,像这块“晚香”匾额,朋友的购价在万元左右,但内中产生的精神愉悦无法用金钱衡量,“晚香”可指菊花或寺庙傍晚点燃的香。菊香清淡,却有无穷之味;禅香纯粹,能够启人心智,两种“香”,均有益人生,这样的匾额,怎叫人看了不心生欢喜?
马未都:别太把大师当回事
世上有没有一种最高艺术
谷文达:将当代艺术变为大众艺术
萃取精神的华彩(组图)
尚辉:后现代境遇的花鸟探索与发现
“大师”岂能制造?(图)
莫奈及印象派绘画的社会世相(图)
一展成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白明和他的陶艺世界
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
写生之“生”
警惕“私人定制”
大运河申遗成功是荣耀也是责任
孟宪义:绘画重在继承文化血脉(图)
三谈《功甫帖》为什么必须是真的
潘玉良:身体的性情与自觉
曹禺:李苦禅的画给了我们生命之感
黄宾虹到底会不会画画
王清州:超以象外的写意水墨
为什么面对姗姗来迟的新水墨我们泪流满面
评论:艺术家应致力弘扬真善美
春宫画与古希腊裸体艺术的身体审美(图)
汉语国际推广视域下的书法教育
三问新水墨(图)
学者朱大可:中国面临文化传承危机
为什么要带孩子进美术馆
工笔花鸟画创作之意境的拓展
口蜜腹剑的艺术伪批评
齐白石有无媚俗(图)
以绘画的方式关注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