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范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4日透露,石峁文化次级聚落寨山石城考古新发现,首次全面揭露了石峁文化大型墓地。
庙墕地点远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府谷寨山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田家寨镇王沙峁行政村寨山自然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处于陕、晋、蒙三省交界处。寨山遗址位于石峁遗址东北约60公里处。
居址:白灰面土窑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据介绍,寨山遗址包含一处重要的龙山时代石城聚落,城内面积约60万平方米。城内北部庙墕地点发现的“高台基址”,似与石峁皇城台性质相类,可能为寨山石城的“核心区域”。还发现较多的白灰面房址、袋状窖穴、竖穴土坑墓等遗迹,暗示着寨山石城的聚落区划和功能分区。
墓葬周边的“灰坑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鉴于寨山石城与石峁遗址在文化内涵上的紧密关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府谷县文管办对寨山石城进行了发掘,清理了南部城墙外立面,清理长度约60米,发现两座保存较好的马面,初步了解到寨山城墙的年代、结构和砌筑方式。
墓主口部玉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截至目前,寨山石城共清理石峁文化墓葬21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多为东西向,根据葬具、壁龛及殉人情况可分为四类。一类墓有木棺、有壁龛、有殉人,共3座。此类墓葬规模最大,面积约10平米。二类墓有木棺、有壁龛、无殉人,共4座。三类墓有木棺、无壁龛、无殉人,共7座。四类墓无木棺、无壁龛、无殉人,共7座。另外,墓葬周边发现的“灰坑葬人”现象,或与墓地祭祀或葬仪有关。
右手部玉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墓葬形制特征鲜明、器物组合典型、等级区分明显,四类墓葬当分别代表了不同身份等级的人群,尤其是一类墓,规模较大、随葬丰富、结构复杂,可与陶寺文化大型墓葬相比。另外,墓葬发现的女性殉葬、随身葬玉、半月形壁龛、组合稳定的带盖陶器等现象,体现了浓重的、极具特色的石峁文化墓葬特征,甚至影响到齐家文化大型墓葬的葬制葬俗。
从目前发现来看,石城是石峁文化的典型聚落特征,遍布石峁文化主要分布范围,石城规模差异突出,从数千平米到400万平米都有发现,体现了石峁王国内部的聚落等级分化,寨山石城当属石峁都邑下的次级(抑或三级)中心聚落,同时也是石马川流域的中心聚落。
美术课在美育中的作用
中学生美术成绩测评新模式探索
充分挖掘教材切实实施美育
美术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中)
谈中学美术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试论美育的经济功能
中学美术教学中********欣赏初探
浅谈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
变形画及观察与思维
让美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
利用投影培养幼儿在绘画中的想象力
对于传统色彩学的新认识
怎样进行幼儿绘画启蒙教育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定位
“写意”造型对中国画教学问题的探讨
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
小学美术课“六段”式教学结构
美术学科中的游戏教学一得
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与美术课程构建的对策
中外小学美术教育管窥
美术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在哪里?
美育期待:科学表述与具体实施
从美育的本义出发,探索中、小学音乐的陶冶教化功能
改革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尝试
初中美术愉快教学浅谈
谈美术教学中的表现性及方法
谈美术的心育作用
新课程培训中的“对话”
新课程 新理念 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