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1909年黑水城遗址出土《山羊图》
西夏“本以羊马为国”。西夏农牧民牧养的大宗家畜当属羊只,主要有绵羊、山羊和黄羊等,西夏文《杂字·羊部》中有“黑羊、小羖、大羖、抚羊、羖羊、壮羊”等。这些羊只资源,为西夏人的饮食提供了大量的动物实物资源。西夏人待客时,也以羊为最高礼节。西夏谚语中就有“设宴祭神宰羊羔”,说明羊是西夏人祭祀和宴请客人的主要待客方式之一。

图2 海原县西夏临羌寨遗址出土褐釉瓷羝羊
羊在西夏社会经济和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甚至在当时的艺术创作中,亦可见到羊的身影。如1909年黑水城遗址(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就曾出土一幅《山羊图》(图1)。该作品纸本墨画,高11.2、宽12.5厘米,现藏于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再如海原县的西夏临羌寨遗址中,曾出土1件褐釉瓷羝羊(图2)。该器高4.5、长6.5厘米,造型为一站立式的羝羊。羝羊双角旋涡式卷曲在头部,耳、眼、尾等细部没有过多的表现,通体用手捏塑,为大写意式的圆塑,造型深厚拙朴。
时至今日,羊羔肉仍然是西夏故地的宁夏、甘肃、陕西一带人的主要肉食,少数民族逢祖先忌日,便宰羊羔进行“倒油”(祭祀)活动,亲朋好友与客人来了,高档次的接待也是宰羊羔。不过笔者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及一些南方省市,并不食羔羊肉。这或与宋代宣仁高太后垂帘听政时期,禁食羔羊形成的民俗民风有很大的关系。
宋朝时食用羊肉与西夏截然不同,形成非常大的反差。据史料,元丰八年(1085)春,宋神宗赵顼驾崩,其子赵煦即位,年仅十岁,其母宣仁高太后垂帘听政。在“宫中膳食,只用羊肉,因为羊吃草,不需用粮食。但牛因能耕田,严禁食用。”“高太后过生日的时候,御厨别出心裁地用羊乳房和羊羔肉做成了两道鲜美的佳肴,献给高太后。”“高太后得知后,说‘羔羊在吃乳时期,杀母羊取其乳房,羔羊就要断乳饿死,羔羊幼小,烹而食之有伤天道。’即命将佳肴撤去,并下旨不得宰羊羔为膳。”对宋朝各族人民的饮食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有关西夏羊的艺术品,除了前文所述的两件绘画和瓷塑作品外,还有很多艺术品值得挖掘和探索。
波普艺术
壁画
中国美术奖
美术金彩奖
周理真“光芒必临”画展绽放北京
肖像画
版画
第四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台北举行
“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书画精品展”闭幕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中原行作品展举办
阿里杰罗·波堤回顾展于纽约MoMA开幕
第二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侧记
常工展出“布达拉宫新36境”
装置艺术
披麻皴
李象群艺术展“行人”开幕
第五届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启动
江西省第十四届版画展在南昌举行 百余幅作品参展
“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启动
唐卡
记第四届广州三年展“见所未见”
吴为山获卢浮宫国际美术展金奖
孟加拉国画家描绘“美丽中国”
大地艺术
中央美院201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开展
“挖掘·发现”中国油画新人展颁奖
吴带当风
林永松画作精品展在京开展
斧劈皴
第二届中华女性书画摄影大赛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