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人好,又逢中秋佳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史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这一天,因秋日清朗明净,也几乎是文人最寄情舒意的日子。诗文之外,在艺术领域,目前已发现最早与之相关的,当数汉画像石的四幅《嫦娥奔月》。而关于中秋最著名的书法作品则有被清代乾隆列为“三希”之一的《中秋帖》、宋代赵佶《闰中秋月帖》、明代沈周 《书中秋诗》等,此外,五代《浣月图》南宋册页《瑶台步月图》都描绘了明月的皎洁与古代风俗。
名帖中的中秋
作为故宫博物院最著名的藏品之一,《中秋帖》卷又名《十二月帖》,草书,传为东晋王献之的传世真迹,原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三行二十二字。清乾隆时被收入内府,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一起,被乾隆誉为“三希”,意为此三帖乃稀世珍宝。其内容为 “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王献之的《中秋帖》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没有落款,如何断句亦引人遐想。《中秋帖》被乾隆皇帝视若珍宝,并在卷前引首书题“至寶”两字。帖正文右上角还有乾隆的御题签“晉王獻之中秋帖”。卷后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题跋。丁观鹏绘画。
此帖曾经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民国时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建国前和王珣《伯远帖》一起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1951年底,典当期将满时,国外有人意图购获,周恩来总理闻讯,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院,这一名帖也因之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和早最重要的回归文物。而《中秋帖》其笔法上承张芝、右军之矩度,下启张旭、怀素之法门,在相当长时间内曾被人们视作王献之的真迹。
但近十多年有不少学者通过研究认为, 《中秋帖》风格与传世的王献之《廿九日帖》、 《鸭头丸帖》相差甚远,或是米芾临写,书法痛快有余而沉着凝重不足,缺乏晋人书法应有的那种潇洒蕴藉的意蕴;该帖丰满的笔墨形态只有宋代那种较软的无心笔才能表现出来,而非晋代的有心硬笔可为;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约到北宋时方出现。所以认为《中秋帖》是米芾旧藏王献之《十二月帖》的节临。且《书画舫》云:“献之《中秋帖》卷藏檇李项氏子京,自有跋。细看乃唐人临本,非真迹也。”清吴升《大观录》云:“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
在宋代,《闰中秋月帖》是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的典型作品,《闰中秋月帖》是一首七言律诗: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月助婵娟。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宋 赵佶《闰中秋月帖》 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用笔劲健挺拔又不失妩媚,加之紧密而婀娜的结体,不但衬托出诗句本身的意境,也让人体会到浓艳而优雅的气氛。当时的赵佶正是29岁,是其登基10年后。叙述了当年中秋夜满街华彩、月光皎洁、万象浩荡的美景。宋徽宗当是心情愉悦,而乘兴赋诗咏唱。
宋拓大观帖(一) 册 东晋元帝安军中秋二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拓大观帖(一)册中的《东晋元帝安军中秋二帖》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书有:“ 安军未报平和之如何。深可为事也。”(以上为安军帖)。“八月九日。睿顿首(一释“顿首顿首”)。忽中秋。但有远怀。便微冷。恒何如。比殊不能佳。惟勿得慰抱。念及不多。司马睿顿首(一释“顿首顿首”)。”
明拓宝贤堂集古法帖册(第一册) 册 东晋元帝中秋帖
明代弘治丙午(一四八六)中秋前一夜,沈周与浦舒菴祝允明及家中子侄七人赏月,曾有十四夜月图并诗,归沈周之友虞山孙艾。今由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为沈迹传世之精者。此卷书同一诗,时间为己酉(一四八九)八月望后,地点在双峨楼。按波士顿藏画并无年款,系据诗中“舒菴与我六十人”而定为一四八六。据文征明题沈文两先生合卷,是年征明谒周于双峨僧舍,周正作长江万里图,征明歆羡之。周不欲征明以艺事得名,然自此每与征明论绘事。是年周六十三岁,征明二十岁。
《书中秋诗》卷释文: 八月十四夜同浦舒庵赏月。少年漫见中秋月。视与常时不分别。老来珍重不易看。每把深杯恋佳节。老人能得几中秋。信是流光不可留。古今换人不换月。旧月新人风马牛。后生茫茫不知比。年年见月年年喜。老夫有眼见还同。感慨满怀聊尔耳。今宵十四已烂然。七客赏争天下先。庭空衣薄怯露气。深檐稳坐仍清圆。东风轧云轻浪作。蓦把太清渣滓却。浮云虽欲忘吾人。壶中有酒且自乐。舒庵况是吾故人。酒政有律无哗宾。递歌李白问月句。自觉白发欺青春。青春白发固不及。且把酒波连月吸。舒庵与我六十人。更问中秋赊四十。弘治己酉(西元一四八九年)八月望后。书于双峨楼长洲沈周。
明代沈周 《书中秋诗》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绘画中的中秋
《礼记·祭义》曾记载:“祭日于壇,祭月于坎;祭日于东,祭月于西。”祭月就是王者于每年秋分之际在城西祀月,这就是中秋节的前身。
五代《浣月图》无作者款印,旧签题标为《五代人浣月图》。若由仕女身著半袖裙襦,及焚香侍女腰间系缚的长柄纨扇来判断,此幅原稿的时代,虽符合十世纪规制,但树石画法,笔致夸张,已呈显宋末元初特质,推测应出自南宋宫廷画师所摹。
五代《浣月图》
五代《浣月图》(局部)
此幅画明月皎洁,高挂天际。庭院深处,高植著虬松、梧桐与芭蕉,枝叶苍郁欣茂,地面另有芙蓉、蜀葵、雏菊等花卉,竞吐芳香。奇石上盤踞的蟠螭,正低伏泻水,池中波纹荡漾。盛装妇人,手捧明珠,欠身欲取水涤珠。旁立侍女三人,或临案焚香,或捧奁,或荷琴,神情庄严静穆。女子对月祈福,自唐代以降,即已蔚为流行,此作或与古代的拜月风尚攸关。
南宋册页《瑶台步月图》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册页《瑶台步月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册页《瑶台步月图》写中秋仕女赏月情景。画面中天空清虚高远,祥云绕月,月下景色空朦。人物衣饰为典型的南宋风格,用笔轻润,敷色雅致。以高台色深厚重的栏杆,衬出人物纤秀婉约的形象,风格清新动人。图中恰似几位妇人聊着关于饮食的内容,目的就是想让家人度过一个欢快祥和的中秋节。画面中深棕色嵌玉栏杆、莲花柱头装饰和台子的斗拱样式描绘得准确清楚,展现了南宋楼阁小品画活泼的表现形式及丰富的表现手法。
宋代李嵩的《月夜看潮》图,所画即南宋时临安(今浙江杭州)中秋夜观海潮的情形。高悬的明月下,浪潮卷涌成一直线奔驰而来;江畔华美的平台阁楼上,隐约可见有人穿梭、呼指着。整个画面没有拥塞的车水马龙、也没有激情喧闹的人海,取而代之的是远山江帆、月影银涛,一幕祥和而又没有纷扰的景致。李嵩以极为细腻的情感与笔触,描绘了精妙的楼阁与粼粼江涛,也写出了苏轼“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的诗情,是一幅情景精致的杰作。
李嵩 《月夜看潮》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周臣的《明皇游月宫图》是一幅带有作者美好想象的画作,表现的是唐人小说中明皇李隆基曾偕方士梦游月中宫殿的情景。全图笔法工细,继承了南宋笔墨精妙的传统,注重人物个性的展示、人物与环境的配合,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神态、服饰的刻画,从中可见唐明皇高贵典雅的神态,侍从恭敬谦卑的表情和侍女们端庄优雅的气质等。
明 周臣 《明皇游月宫图》扇页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周臣优秀的人物画之一。扇页有自题:“东村周臣写,明皇游月宫图。”钤“舜卿”白文方印。
传说尧帝时的天空有十个太阳,以至大地干旱,神射手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于是天地回复生机,同时也赢得帝喾之女嫦娥的垂青,下嫁予他。后来,后羿从西王母处求得长生不死药,嫦娥偷吃灵药后,身不由主飘飘然地飞往月宫,住在凄清冷漠的广寒宫内,留给后世诗人与画家在创作上无限想像的空间。
明 唐寅 《画嫦娥奔月》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江苏吴县人。天资聪明,性格潇洒放荡,为明代江南才子,诗、书、文章、绘事无一不臻其妙。 《画嫦娥奔月》轴设色画嫦娥怀兔伫立,右上方桂树与左上角圆月,暗示中秋时节,人间团圆的时候,嫦娥沉默睇视,似有所思的模样。画衣纹线条多方折,并在衣服褶曲处施以淡淡的花青和朱标。人物画法皆属唐寅一派作风。
清 乾隆 蒋溥 《月中桂兔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墨笔绘圆月,月中玉兔以干笔写皮毛,焦墨点睛,形象生动可爱。桂树以墨笔绘枝、叶,笔法细腻老道。桂花以桔黄色点染,其温暖的色调为冷月寒宫增添了几许暖意。全图布局紧凑,色墨运用巧妙,极富情趣。画作题诗中“冰轮”、“兔轮”、“广寒”、“重轮”等语,皆为月亮与玉兔的隐喻,以诗歌的形式烘托画面主题,从而巧妙的将诗、书、画三者紧密结合,把月中玉兔、桂树的优美传说演绎的美轮美奂,实为一件精美的风俗画作品。
此幅上除了蒋溥的画及自题诗外,还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和刘统勋、董邦达等大臣的应和诗,从中可见乾隆对汉民族传统习俗的承袭,和他与臣僚之间以诗画共度中秋的雅集场景。
清 《十二月月令图八月》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八月,天气初凉,天显得分外的清明;月,也显得分外的皎洁﹔芬芳的桂花也在此时盛放。正是赏月最好的时令,这幅画描写的便是中秋节赏月情景。妇女们牵着儿童,轻盈漫步在庭院平台上,欣赏着皎洁月色。露台上,正举行盛大宴会﹔阁楼中有女乐师吹奏着琴笙,悠扬乐曲飘散在空气中,明月当空,真所谓良宵佳节也。画家纯熟的技巧,把古人的生活趣味无限延伸。
清 陈枚 《月曼清游图》之 琼台赏月 故宫博物院藏
《月曼清游图》册描绘的是宫廷嫔妃们一年12个月的深宫生活:正月“寒夜探梅”、二月“杨柳荡千”、三月“闲亭对弈”、四月“庭院观花”、五月“水阁梳妆”、六月“碧池采莲”、七月“桐荫乞巧”、八月“琼台玩月”、九月“重阳赏菊”、十月“文窗刺绣”、十一月“围炉博古”、十二月“踏雪寻诗”。画面体现了宫廷生活与民间生活的密切关联。作者在人物创作的审美取向上以明代唐寅、仇英笔下的仕女画为审美标准,追求秀润飘逸的情致。她们三五成群地行进在以界画表现的亭台楼阁内或是细笔勾染皴点的花石下。富贵闲逸的宫苑生活令她们的物质生活十分充足,也使她们的精神世界极度贫乏。
清 张廷彦 《中秋佳庆》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廷彦(1735-1794),乾隆年间供奉内廷,善画人物。 殿阁重重,仆役忙于传递食盒,帝后在群臣与乐工之伴随下,赏秋月于楼台之上。画风似以明院画为楷模,但笔法略觉疎散。
清 冷枚 《梧桐双兔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似为中秋佳节而作。图中野菊满地,桂花飘香,高大的梧桐树下,两只肥硕的白兔惬意地在草地上嬉戏。双兔写实,造型准确生动,皮毛以细笔一一画出,具有柔软的质感。兔目用白色点出高光,令眼神活灵活现顿生神采。山石以折带笔方正写出,于坚硬中见峻峭之美。构图疏密有致,设色注重冷暖色调的对比。整幅作品大气秀美,富丽堂皇,受到了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具有康熙朝宫廷绘画的风貌。
清 李世倬绘《桂花月兔图》扇页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李世倬绘的《桂花月兔图》扇页画一只白兔居于画面主体,通过其仰视的目光,可见左上角被桂树叶遮掩的半个月亮,从而生动地点出中秋时节,白兔与桂花和明月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美好传说。款署“戊申中秋日写 菉园之长”。
王献之的《中秋帖》卷 故宫博物院藏
蚌埠学院2016艺术类专业成绩查询时间方式
鲁东大学2016年山东省艺术类专业校考考试科目
2016年安徽建筑大学取消美术类专业校考的通知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年艺术与科技专业报名须知
201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录取规则
2016年太原师范学院艺术类招生简章
鲁东大学2016年山东省艺术类专业校考须知
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省外美术类及书法学专业考试科目
哈尔滨音乐学院2016年黑龙江招生考试报名考试时间
南京财经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2016南京工业大学录取规则
上海大学2016年上海电影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省外考试科目
天津音乐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考试相关问题解答
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省外音乐类专业考试时间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年艺术与科技专业考试时间
2016江南大学录取规则
2016年安徽省表演类专业联考成绩查询
2016中国人民大学录取规则
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南音学院2016年招生简章
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省外美术类及书法学专业考试时间
鲁东大学2016年山东省艺术类专业校考考试时间
哈尔滨音乐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考试大纲
2016华南师范大学录取规则
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省外音乐类专业考试科目
2016年安徽省书法专业联考成绩查询
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承认部分省艺术类专业统考成绩
2016中南大学录取规则
2016年安徽省音乐表演类专业联考成绩查询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撤销美术类校考通告
上海大学2016年上海电影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省外考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