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明中期瓷片
本文所要探讨的这几幅瓷画(图1—图4)上,画的是一种带翅膀的龙。这种翼龙纹,现在的爱好者大都称之为“应龙纹”。中国古代崇拜龙,历代曾经描述和绘画过各种各样龙的形象,“应龙”是其中之一。据《广雅》分类:“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可见,应龙的特征是带有翅膀。所以,当看到明代瓷器上有带翅膀的龙纹,大家自然就用“应龙”来称呼它了。至于为什么明代瓷器上“应龙”纹特别多?好像没有看到谁来做过有说服力的论述。
图2 明中期瓷片
图3 明中期瓷片
图4 明中期瓷片
其实将明代瓷器上带翅膀的龙纹称作“应龙”,很可能是一个错误。一个错误的定名,会将人们对瓷画的认知带到一个错误的方向上去,使研究遭受长期困扰。而正确的定名,则可以让大家很容易地理解一幅瓷画的画意。我们认为,这种带翼龙纹的名称,正解应该称作“飞龙”纹。
为什么应称“飞龙”纹呢?这可以从时代的大背景说起。明朝从洪武开始,通过颁布法令规定,只有皇家才可以使用龙纹。这个特权体现在明朝早期的瓷器纹样上,就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两极现象:官窑瓷器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龙纹;民窑瓷器上则几乎见不到任何样式的龙纹。
官窑瓷器上的“飞龙”纹最早出现于永乐、宣德时期,应是后起的一种龙纹,数量不是特别多。永宣官窑器上之所以出现这种“飞龙”纹,一方面可能是为了丰富龙纹的品种,另一方面与这一时期官方在舆论上强力颂圣有关。
永乐帝因为皇位来路不正,特别欢迎臣下通过赞美祥瑞歌颂圣德,以稳固自己的皇权。因此永宣时期的瓷器,纷纷把麒麟、狮子、天马、驺虞等瑞兽纳入瓷画,目的都是为了颂圣。官窑器上画带翼“飞龙”也是相同的目的,有助于营造颂圣的氛围。
“飞龙”的颂圣功能又是怎么来的呢?这与《周易·乾卦》里的一句话有关。“乾卦”由六个阳爻组成,其中第五爻的爻辞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文中“九”代表阳,“五”即第五爻,“九五”指“乾”卦的第五爻;“飞龙在天”则是以龙飞上天作比喻,喻事物处于最鼎盛时期;“利见大人”意为这个时期对王公贵族有利,暗示帝王适合在位。画带翼“飞龙”的瓷画,正是要表达“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之意。所以,将此画称作《飞龙在天图》才是最合适的。
官窑瓷器里的《飞龙在天图》明清各代都会画一些,但始终不是主流品种。意想不到的是,到明代中期时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民窑瓷器里涌现出来大量的《飞龙在天图》,本文所附的四张图就是样本。明代中期,社会已经不如洪武、永宣时期那样清明太平,民窑瓷器为什么反而流行起《飞龙在天图》了呢?这是有原因的。
我们看图1至图4,基本构图是:一条翼龙在空中飞舞,它们的身下有几朵浪花,天上有云纹。以浪花和云纹衬托“飞龙”,与官窑的《飞龙在天图》一致,其含义也与《周易·乾卦》有关。因为“乾卦”第一爻的爻辞是“初九:潜龙勿用”;第四爻的爻辞是“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说明“飞龙”是从“渊”里成长起来的。“飞龙”身下画浪花,正是要表明此龙来自“渊”;“飞龙”头上画云纹,则是表示“飞龙在天”之意。
图1至图4这些民窑画的“飞龙”有一个共同点:龙都只有翅膀,没有龙爪。单从这些瓷画的画面看,这并没有什么不妥。“飞龙”已经有翅膀了,没有龙爪也不妨碍它们行动。但官窑瓷器上的“飞龙”是既有龙爪,也有翅膀的。民窑为什么没有完全模仿官窑的《飞龙在天图》呢?这个区别,其实为我们理解民窑涌现《飞龙在天图》的原因,提供了重要线索。
我们知道,明代朝廷对龙纹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民间禁止使用龙纹,用了就是僭越,是要杀头的。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决定了,民间其实也有使用龙纹的众多需求。比如民众生活中需要以龙祛邪、祈龙降雨、迎龙呈祥等。明代早期的民窑瓷器上虽然一般来说看不到龙纹,但不排除个别胆大的有犯禁、打擦边球的行为存在。这种龙纹能用不能用的僵持局面,到明代中期被打破了。
明中期,一方面官方的禁令有所松弛,另一方面人们对龙纹也提出了折中的标准:头上有角,身上有爪的才算龙纹。如此一来,民间有人开始大胆地将官窑器上的翼龙去掉角和爪,堂而皇之在民窑瓷器上使用了。这样的《飞龙在天图》冲破了皇家的禁令,对广大民众来说是一大福音。从此,他们可以自由使用寄托情感的龙纹,心灵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民众的僭越行为一旦得到官方默许,民窑瓷画《飞龙在天图》就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这是社会需求长期压抑得到释放之后,必然产生的现象。
青花瓷茶具虽好 收藏需谨慎
斐济发行鸡年纪念邮票
“未来能见度”全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展
小叶紫檀的委曲:厚脂包浆屡被当油漆
商周青铜铸造业的中原与边疆研究之所思
徐乃昌覆刻的明寒山赵氏小宛堂本《玉台新咏》
钱币市场4月10日集币视点
写意用墨的5大特性
瓷器收藏风向逆转 百年民国瓷成“黑马”
收藏烟标应该知道的术语
“刀锋民魂”张漾兮先生作品文献展
南昌海昏侯热潮不减 考古展半年接待观众逾40万人次
如何鉴别隋代青瓷的真伪
五个经典款 让你识别珠宝品牌的DNA
近几年疯狂上涨的古钱币老银元
彩色宝石行业成投资新热点
山西发现金元时期仿木结构彩绘砖雕墓
毛泽东藏书9万册 齐白石赠其传家宝
专家收藏之道:小小古钱币 承载历史大脉络
势象空间举办中国现代艺术展
张金石三代画展
“超越”美国艺术家Jason Shiver个人作品展
和田玉收藏要注意“四重四轻”
香港邮政发行特别邮票“活化香港历史建筑II”
清“嘉庆四年”白芙蓉石印章
因为战乱和铜禁 这些金代窖藏货币保留至今
名用之变:梅瓶的复杂“身世”
收藏:从文房回到书房
赏析古典工艺醉人之美——中国漆
曹植的陶耳杯:倘若子建多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