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夜读书,童子抱膝眠。魁星夜巡至,点名在眼前。”——这是一只清代青花瓷笔筒(图1),高18、直径19厘米。瓷器上的绘画,绘的是“案前夜读书”的秀才、案下方有一个打瞌睡的童子,室外星月,夜色正浓,有魁星驾祥云,夜巡而至,手持“点斗笔”似有“点名在眼前”之势。画中场景富丽,人鬼栩栩,生动有趣;发色青翠,釉色白净,器型端正,显示出瓷画工匠深厚的技艺素养。
图1 明末清初青花瓷笔筒
图2 袁枚小像
这只青花笔筒上的画意是指代袁枚的。有记载说,袁枚,钱塘(今杭州)人,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收藏家、美食家。乾隆四年,进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共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尤其喜欢教授女弟子。
袁枚(图2)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7岁时受业于史玉瓒,开始了私塾教育。由于天资聪颖,刻苦好学,12岁时被时任浙江督学王兰生(王交河)录取进入县学,与史玉瓒先生同进秀才。15岁时受到时任浙江督学李清植赏识,18岁时得浙江总督程元章赏识,被送入杭州凤凰山敷文书院,学业日有长进,19岁时,时任浙江督学帅念祖发现他才学过人,在廪生指标已满的情况下,破例将他补为廪生。雍正十三年,20岁的袁枚参加科试,成绩名列前茅,获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
20岁以前,袁枚一直在杭州读书求学。乾隆元年,21岁的他决定去探视远在广西做幕僚的叔父袁鸿,于是便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远行。长途跋涉,沿途饱览名胜古迹,领略神奇的风光。大自然的灵秀触发生性爱诗的袁枚,此次广西之行,他写下了很多优秀的纪游诗和怀古诗,成为《小仓山房诗集》的起点。达桂林后,他受叔父引见拜谒金鉷巡抚,当场以一篇《铜鼓赋》获得赏识。金赞叹他的才华,专门写奏疏举荐他参加将于乾隆元年九月举行的博学鸿词考试。金巡抚的举荐,使袁枚声名远播,成为他仕途之路的一块垫脚石。
乾隆三年秋,袁枚中举,乾隆四年24岁的袁枚参加朝廷科考,二甲第五名中进士,朝考得大司寇,也叫“刑部尚书”尹继善相助,选中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他27岁时,因散馆考试不合格,被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他任上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乾隆八年他28岁,这年,他被改任溧水知县。赴任途中,感慨万千,忧伤无奈地作了《途中寄金二质夫》一文。乾隆九年,袁枚29岁。这年秋季袁枚被聘到江宁任帘官(同考官),协助主考官批阅江南乡试考卷,做江南地区举人考试工作 。《随园诗话》卷十三第9则记载:“余甲子分校南闱,题《乐则韶舞》。”及《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六《翰林院检讨李君墓志铭》一文记载:“甲子江南乡试,余以沭阳令与分校”。
可以说,袁枚少年才名,为官都在青年时期。乾隆十四年,其父去世,袁枚辞官养母,34岁的他决定归隐。他在江宁,就是今天的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此园原是康熙织造隋公之园,废弃已久,破败零落,袁枚购置后大加改造,并易“隋”为“随”,起名“随园”,也谐“随缘”之音意。随园,集山水人文景观于一体、清幽迷人、著名一时的私家园林,吸引四方诗人来此聚集。归隐后他成为自由身,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再无任何顾忌和羁绊。他创作了大量表现自我性情的诗篇,并广纳弟子,出资刊刻诗集,成为乾嘉诗坛赫赫有名的诗坛将领,引领一代诗风。
在随园,袁枚先后写下《随园记》《随园后记》《随园三记》以及《随园杂兴》十一首等散文和诗歌,表现他生活在随园中闲适轻松的惬意,揭示了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从34岁至82岁去世,近50年里,除了初隐三年后因经济原因短暂出仕,大部分时间市隐于随园,读书、创作、会友、授业、漫游,在平静清幽的环境中,追求恬淡、适我的生活情趣。一时间,随园成了文人雅士赏花观灯、饮酒赋诗的雅集场所……嘉庆二年袁枚驾鹤西去,享年82岁,葬在南京百步坡。
我曾在旧书肆读过笺本《袁氏轶事》,其中有说,晚年有一次,袁枚重访钱塘泮宫,特地在一家古董店购买了一只“秀才夜读书”的青花笔筒,送他当年的一位师辈同窗的后人,以示缅怀恩师。不知是不是这只?
钱塘泮宫是袁枚考中秀才的地方。过去选拔秀才的考试又叫“童子试”,实际上所有没有功名的读书人都能应试。考生之中,真正的童子凤毛麟角,大多还是白首穷经的学子。而袁枚考中秀才时,仅12岁,是地道的童子。当年的结果,令人惊叹,因为袁枚是和他的馆师史玉瓒一同考中的。师徒成同窗,佳话也!60年后的袁枚念及当年的情景,不由诗兴大发,写下《重赴泮宫诗》:“忆昔袁丝年十二,簪笔学趋童子试。门前已送好音来,阶下还骑竹马戏。……一番正试两番覆,道路争观人簇簇。喧传泮水出芹芽,艳说蒙童充棫朴。……并行敢逐先生后,倚宠仍眠大母怀。诸姑伯姊欣欣到,替我梳头向我笑。看着青衿试短长,劝拖锦带休颠倒。”
这首诗很长。“忆昔袁丝年十二,簪笔学趋童子试”,是他回忆自己12岁时,也学着文人的打扮,将笔当作簪插在头上,参加考试。对于他这样名满天下的文坛宗师而言,那些试题不过是人生道路的一叶扁舟而已。他记得发榜当日,“门前已送好音来,阶下还骑竹马戏”。门前送来吉报,作为老来得志的史玉瓒,自然流下了热泪,而袁枚,因为年纪还小,居然一点都没有庄重感,还在台阶之下骑着竹马玩游戏……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据说,明清时由于读书人及社会阶层,都非常注重读书求仕,所以许多民用器物上,都绘有以读书为题材的画图,当然瓷场窑工艺人更是得天独厚地表现其意,一只古意笔筒,置于书斋案头促人奋进!今天而言,或使用或欣赏,或收藏或研究,钩沉多少古代科举往事,写不尽文人几多画意诗情。“学而优则仕”如是强调“读书与服务社会”的重要,又何不是今人应该承继的绵绵延展的中华人文传统呢。
郑州轻工业学院简介
北京邮电大学简介
认识素描半身像的衣纹与人体结构的关系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简介
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艺术类招生专业介绍
素描半身像之手部训练
太原科技大学简介
山东建筑大学简介
画素描时常见七大错误 校考静物都不怕
美术校考真人头像写生高分实例教程
中国矿业大学简介
南华大学2015年艺术类招生专业介绍
认识素描半身像的构图
北京语言大学简介
素描半身像是什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艺术类招生专业介绍
湖南工程学院2015年艺术类招生专业介绍和学院介绍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简介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简介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简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简介
北方工业大学简介
长沙师范学院简介
昌吉学院简介
素描半身像之颈部解剖
西南民族大学简介
河北工程大学简介
西安工业大学简介
上海财经大学简介
北京农学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