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件锡制茶罐,该罐造型朴素,古雅可喜。罐身直径约13、高约11.5厘米,是笔者过眼上千件锡罐中体积较大的一件。罐底三足,中间有一长方形款:道口广兴隆造,字体为楷书繁体。由于年代较久,锡色已呈灰黑,沧桑感十足。

道口隶属于河南滑县,历史上水陆交通发达,经济文化繁荣,是商贾云集之地。据地方志记载,道口锡器大约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道口锡器有六大特点:泡茶烂,且增香味;长期装酒,酒味不夺;放于潮湿之处,色质不变;质量坚固,不易扁碎;使用日久,声仍宏亮如铜;若年久略失光泽,用生白布擦之,仍复如新。凡来道口的游人,吃烧鸡,买锡器,俨然成为一道风景。地方人士也多以此二者作为外出馈赠之资,“有的官员还特意购买点锡品进于皇上”。道口锡器由于产于豫北,所以其造型纹饰基本保持了中原风格,相较南方锡器虽欠纤巧,却具有北方器物特有的敦实耐用。此罐的造型正符合这一特点。
该罐的独特不在于体积大,而在于罐身是由竹皮环绕包裹而成,这种工艺较一般的锡罐品种更加复杂,制作难度非常之大。一百多年下来,竹皮已经开裂,颜色也变成了暗红色。众所周知,竹雕作品变色很难,没有百年以上光阴的洗礼,要变成这种颜色是不太可能的。当然这还不是该罐最独特之处,该罐最大的看点在于罐身竹皮上雕刻的文字和图案。罐身一面为画,画上两位高士手执羽扇端坐于虬松之下,正在惬意地促膝长谈,相惜相敬之情见于笔端、溢于言表,苍石、劲草、细竹间杂四周,一派文人澹泊风雅之象,静谧闲适的画意让人感觉时间似乎都静止了。从画工布局意境来看,此刻画诚为上乘之作。罐身的另一面为书法,共刻有72字,照录于下:清贵容,仁贵断。莫苛刻以伤厚,勿硗确以沽名,不借公道遂私情,不修小怨伤大体。分数明自然省事,毁誉忘可以清心。正直可通神明,忠信足行蛮貊。恕斋二兄大人印可,少穆弟林则徐。(标点为笔者所加)“清贵容”数语出自清代康雍年间王之鈇(人称朗川先生)《言行汇纂》,原文为:“清贵容。仁贵断。莫苛刻以伤厚。莫硗确以沽名。毋借公道遂私情。勿施小惠伤大体。凭怒徒足损己。文过岂能欺人。处忙更当以闲。遇急便宜从缓。分数明。可以省事。毁誉忘。可以清心。正直可通于神明。忠信可行于蛮貊”,少穆先生选取其中数句并略作改动。
该罐的上款(即受赠人)为恕斋二兄大人,经笔者考证,恕斋应为扬州宝应名士朱士达。朱士达,字公孚,号恕斋,生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卒于咸丰二年(1852),嘉庆二十二年(1817)进士,官至湖北布政使,谥号“文定公”,其政绩见于《清史稿》。朱士达排行第二,兄弟三人俱为进士,“一门兄弟三进士,两代世家五车书”,在宝应传为佳话。朱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倡导教化,选拔贤能,注重农耕,兴修水利,惩奸除恶,革弊减赋,关注民生,官声甚佳,民望极高,宝应当地至今尚存其宗祠。据史料记载,朱士达与林则徐过从甚密,志趣相投。道光二十二年,林则徐因鸦片战争失败流放伊梨,途经西安,因病在西安滞留三个月,时任陕西按察使的朱士达热忱相待,并与林则徐彻夜长谈,临别时还慷慨馈赠自己的薪俸银以助川资。林则徐英雄相惜,投桃报李,曾亲自为朱士达父亲朱彬的《礼记训纂》一书作序,两人书札往来亦甚多。
巧合的是,2010年11月,北京中鼎曾上拍过一件林则徐的行书作品,成交价近百万元。这件拍品的内容和笔者收藏的锡罐作品上的文字完全一样,字迹也极其相似,近乎克隆。有点好笑的是,拍卖公司在解读的时候,有错讹误读之处,如把“恕斋”解读为“恕齐”,把“印可”(许可之意)解读为“即可”。这件行书作品源于何处不得而知,之前并未见到相关报道和著录,能拍到近百万元的高价,说明业内对其高度认可,真迹自然无疑。笔者收藏的锡罐亦明显为百多年前之旧物。据笔者管见,两件物品俱应为林则徐赠送朱士达之物。一个合理的推断是,当年书法写就之后,少穆先生又请锡器工匠将书法作品镌刻在锡罐上,这样一件实用器物就华丽丽地变身为高大上的雅物了。单送一件书法有些寒碜,如此这般操作,便拿得出手,面子上也就过得去了。当然,一起相赠的可能还有其他之物。林公和朱公都是出了名的清官循吏,材质高档(如金玉、象牙之类)的昂贵之物有损清誉,断非二人所好,而用这样的普通器物,佐之以诗、以画、以佳句,更合名士情怀,更显文人雅致。故此,锡罐虽然材质较为普通,但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却值得我们倍加珍视。
林则徐与河南交集甚多。林的岳父即为河南永城知县。嘉庆二十五年2月,林则徐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曾专门到河南开封及永城巡察。道光十年11月,林则徐调河南布政使,但任职时间不长,仅有8个月左右,次年7月就调任江宁布政使。道光二十年9月,林则徐因禁烟失败被革职。次年4月,林则徐被从重遣戍伊犁。赴戍途中,因黄河决口,林则徐临危受命改赴河南开封祥符工地效力赎罪,直至道光二十二年2月河工告竣。由此可以推见,林则徐曾数次莅临河南,对河南还是比较熟悉的,他请河南滑县道口锡器工匠制作锡罐礼品馈赠友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至于具体的时间,由于两件物品上都没有纪年,就只能期待将来有更多的史料和实物来揭示谜底了。依笔者初步推断,两件物品的制作时间当在19世纪40年代前后。
2010年,林则徐赠朱士达行书书法面世,十年之后,林则徐赠朱士达同款书法锡罐现身。近200年后,与林公有关的两件文房雅物再度相遇,物聚物散,如过眼云烟,因缘和合,不亦幸事哉!
(人美版)一年级美术音乐网页教案
2016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即将揭幕
一年级美术童话里的小屋教案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人美版)
阿尔伯塔大学博物馆艺术品暨汤姆逊晚清摄影展
一年级美术神奇的口袋教案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美版)1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节节虫教案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湘教版)
保管好字画的简易方法
一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美版)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教案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8课 出壳了教案
高三学生需要了解的各类高考分数线
一年级美术小手帕教案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二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
劳伦佐艺术登陆雅加达
一年级美术淅沥的小雨教案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2课假如我是巨人教案
连环画应该如何保养?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9课 头饰设计教案
一年级美术闪烁的烟花教案
贾科梅蒂中国首展登陆上海 250件作品回顾大师一生
二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苏少版)
齐白石买自己的假画
齐白石卖画时喜欢收崭新钞票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美术鱼儿游游教案
潮湿天气书画如何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