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博收藏的宋代大型木雕观音坐像
国博收藏的宋代大型木雕观音坐像。这尊宋代的木雕观音,就延续了女相观音的特点,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您瞧,这尊历经颠沛流离的木雕观音,表情端详温柔,双目下视,似向人间投以无限深情。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件珍贵的宋代大型木雕观音坐像。坐像高两米,保存完整,体量硕大,是国内博物馆收藏的体量最大的宋代木雕,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这尊观音菩萨柳叶弯眉,双目微睁,嘴唇稍抿,大耳垂,两颊丰满,略带笑容。神态端庄安详,好似进入了无我的境界,极具艺术美感。
观音菩萨的穿着也很讲究:她头戴花蔓宝冠,颈部佩挂璎珞,上身袒露,肩披帔巾,巾带下垂,全身衣纹飘逸,气定神闲地坐在怪石之上,似乎对大千世界的纷扰充耳不闻,显得格外安详宁静。
这件菩萨造像突出了女性特征,线条匀称而充满韵律,肌肤细腻丰满,观音菩萨左手上举,右手持一朵盛开的莲花,仪态万方,充分体现出中国佛造像的含蓄之美。尽管年代久远,但其衣纹处彩绘仍依稀可见。驻足凝视这尊文静而典雅的观音像,则带给人一种明净圣洁的审美享受。
说起观音菩萨就不能不提到佛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发源于距今2000多年前的古印度。它的创始人是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王子释迦牟尼。
公元前1世纪,佛教开始东传,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内地。此后的千余年间在华夏大地上广为流传,对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特别是文学、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门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史上打下了鲜明的印记。
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最常见的人物形象。观音又名“观世音”,是佛教中最受民间崇拜的菩萨。她总是一袭白衣,面露宁静、祥和之态,充满了出世的飘逸之美感。
其实,在印度佛教中,观音菩萨上身裸露,手执莲花,颈挂项圈,嘴唇上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是个男相。
佛经中说,观音菩萨为了教化不同层次、不同环境的众生,能示种种形象,可以化现出32种化身及观音本相共33身。后来人们根据这种说法绘制了33种观音画像,如踞坐岩上,手持净水瓶的杨柳观音;脚踏鳌鱼背上,手提竹篮的鱼篮观音;身后有圆形背光,观水中月影的水月观音等等。
那么,观音传入中国之后,为什么会发生性别的变化呢?观音形象传入中国的起始阶段时是男相的。女相观音造像的出现大约始于南北朝时期,盛行于唐代以后。到了宋代,人们对观音菩萨的崇拜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理想中的观音菩萨就变成了救难送子、造福众生、仁慈可亲的母亲、女性形象。这时的观音面容娇美,体态婀娜多姿,雍容典雅,充满了智慧和慈爱。这尊宋代的木雕观音,就延续了女相观音的特点,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木雕菩萨像是宋代寺院造像中的主要种类之一。由于宋代寺庙大多是木构建筑,这些寺庙和木雕佛像非常容易受到损毁,再加上它们又便于移运,因此,在战乱期间,中国的艺术瑰宝曾遭到疯狂的破坏和掠夺,大量珍贵的佛造像流失海外。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目前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7万件。而流失在海外民间的中国文物,数量更为庞大。
这尊木雕观音像上个世纪辗转流失到美国,后被著名收藏家、美籍华人陈哲敬先生购得。几十年来,陈哲敬不断向国内的专家寄送资料,求证佛雕的“身世”。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家汤池教授依据造像风格、服饰纹样推断,这尊大型木雕观音应属北宋木刻风格。此后又经过北京大学考古系对其进行碳14年代鉴定,木雕观音确为宋代晚期作品。
与此同时,为了加大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回流力度,征集流失在海内外特别有价值的文物,2002年起,国家专门设立了“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
2003年,木雕观音和其他一组流失海外的佛造像在北京饭店集体亮相,立即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05年,国家文物局终于将这件长期被海外收藏家收藏的艺术精品收购回国。如今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据粗略统计,北美多家大型博物馆中收藏的中国宋代木雕佛像数量在20件以上,而国内各大博物馆在此之前尚无宋代木雕佛像精品。这件高达2米的大型木雕观音造像的入藏,填补了国家博物馆的馆藏。
您瞧,这尊历经颠沛流离的木雕观音,表情端详温柔,双目下视,似向人间投以无限深情。那闲适自如、极富世俗情态的坐姿,那纤弱而生动的手指,充分体现出宋代艺匠高超的创作,堪称中华木雕艺术的瑰宝。
【上海油雕院|展览】“初芒计划(2020)——上海少儿优秀美术作品展”
范宽《雪景寒林图》期待“双璧”合体展出(组图)
“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作品展今天亮相浙江美术馆
被边缘化的民间书法需如何传承(组图)
杭州工美馆带你思考“生命观”
2021年广东高考报名时间为11月1
17岁重庆艺术少女首办画展(图)
乾隆用的纱窗长啥样 450余件文物讲述600年紫禁城
和而不同 中国当代书画家关仁山、任伟联展在唐山举行
故宫将延期展出《韩熙载夜宴图》
原创 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两岸青年艺术家交流展在台湾开幕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穿越时空直面明代故宫(组图)
焦小健新作展在杭州人可艺术中心开幕
上海举办艺术与设计教学竞赛(组图)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包豪斯学院”(组图)
浅析海内外艺术院校的差别(组图)
曾伯克父青铜器群追索回国后在湖北展出
佩拉博物馆上演“细密画2.0”(组图)
“君不见——杨福音的绘画艺术”展亮相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在黄永玉版画中探究世界的奇妙(组图)
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题展开展(组图)
艺谭|抽象绘画之父:康定斯基
气不画形,书法通画法 | 吴昌硕、蒲华的艺术特色
中国美术馆举办“以美扶智——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
【艺术长廊】吕应鑫荐:清末“海派四杰”蒲华《平安竹石图》
书法专业的论文可咋写(组图)
【活动预告】迎国庆——“金秋雅集——江苏中国画八人作品展”
首都博物馆9月起提升预约参观人数及夜场逐步开放
“HELLO,2020!”少儿100艺术展启幕(组图)
国家画院办展聚焦“会当凌绝顶”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