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正面人物纹
粉彩瓷出现于清代康熙年间,雍正、乾隆朝获得大发展,并逐渐超越青花瓷,成为瓷器的主流产品。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生产延续了清代的辉煌,仍然是中国瓷业的中心。民国时期景德镇窑粉彩瓷一般称作“新粉彩”,较清代粉彩瓷有一定新发展,这里来介绍一件民国时期的“慎德堂制”款粉彩人物故事纹瓶。

图2 背面墨书

图3 底款
这件粉彩人物纹瓶,高13.8、口径4、底径3.8厘米,敞口,长颈,溜肩,长腹较鼓,下腹渐收,隐圈足,胎体轻薄,器型规整。瓶身一面(图1)绘一拄杖老者,杖上挂葫芦,老者身着蓝色长衫,秃顶长须,不修边幅,上方红彩绘蝙蝠一只。瓶身另一面(图2)墨书五列文字:“铁拐道德何其玄,时丙申,仿唐寅之笔意,乾隆御制。”据此可知,正面所绘拄杖老者正是铁拐李。瓶底(图3)有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款。
在古时,许多民间作品中的铁拐李一直是手拄铁杖,杖上挂一葫芦,悬壶济世的形象。这件粉彩瓷瓶上的铁拐李也是这样的形象。民国时期这种造型的粉彩瓷瓶较为常见,多以粉彩绘各种民间喜闻乐见的神仙、历史人物、吉祥花鸟等图案,作为陈设用瓷放在百姓家中的厅堂,装点居室。
最后要说一下器底的堂名款。堂名款是在定制的瓷器上刻划或书写自家堂名、斋名等的款识。堂名款从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大量出现,流行于晚明、清代和民国时期。“慎德堂制”款是清代康熙、道光、光绪等朝瓷器上常见的堂名款之一,民国时期也有仿道光“慎德堂制”款的粉彩瓷器,这件粉彩人物纹瓶便是。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情感积极
在美术新课标的“天空”中展翅飞翔
发现身边的美——《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反思
用心上好美术课——教学反思
不要忽视孩子的天性
走出课堂,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变化无穷的线条》反思
对新教材的取舍应用
过大年
《布贴画》教学反思
低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对美术教学的反思
《风铃叮当》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奇怪的图形》和几何图形
风景写生取景构图的几点看法
走出教室 感受自然
人物肖像画
《彩色的圆形》教学案例及反思
沟通学科之间联系,进行各学科之间的整合
玩中学 玩即学 ——湘版五册《会走的小人》教学反思
《包的世界》美术教学反思
《贴树叶》反思
教学反思语录
“命题画”美术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教学的点滴心得
《感受肌理》教学反思
用音乐来激发美术创作灵感
突破陈旧 勇于创新
《 七彩虹》教学反思
《前前后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