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特征的表现
人物头像不仅有复杂的结构,更有丰富的表情。在循序渐进的素描写生中,先训练抓“形”,在较熟练地掌握了形的基本规律后,逐渐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样便要求头像的塑造时注意模特儿的形象特征。
鲁道夫·阿思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曾证明出人在视觉上存在两种习惯倾向,即整平化与尖锐化,在整平化倾向化的人往往强调对称,剔除细节,消除倾斜,有尖锐化倾向的人则产生分离,加强差异,强调倾斜。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造型,整平化的缺点更为有害,它易呆板的毛病是肖像个性化的严重障碍。
头像的生动神态的捕捉,主要取决于五官表情区的刻划。安格尔说:“画头像时,一个艺术家所最关心的就是让眼睛说话,即使是一般的眼睛,首先应该画眼窝,然后过渡到隆起的鼻子。眉毛的运动方向也是表情的关键,嘴角对微妙表情的变化反映更加细致准确。
(二)另外,手在某种精神状态下的意识的反应,也会把面部要隐藏的东西暴露出来。画家所作的是把他对手的观念与真的手的概念统一起来用真的手的概念去研究手的用途,使用方法和规律。画手就先要了解它的结构,从几何结构,即从圆柱体、立方体来理解对的方法,手与表现,手与性别等等。
(三)衣纹:衣纹的表象来自人体的结构和自身的质地,产生衣纹的原因:(1)与人体的形体结构相一致,是力的作用,与人的运动或外力有关;(2)由服装本身的样式有关;(3)长期折叠形成的;(4)衣服自身垂力产生的垂感。
(四)线型与衣料的质地
由一料的质地不同,影响衣纹的形状如丝绸类的质地较薄的衣服,衣纹多而密,线型也较柔圆。麻布等硬质类衣纹多用折线、直线,线型方而短,呢绒及化纤织物,衣纹少而挺。我国传统绘画对衣着的造型,也有很高见解,并总结出一套不同于西画的完整的表现样式和体系,沈宗骞在《芥子图学画编·人物谈话》中说: “周围骨骼要从衣外看出,何处是肩,保处是肘……,凡此皆骨骼之隐于衣中,而于作纹时随笔写出。”“先将裸体骨骼约定,后施衣服。”其中道出衣服结构与人体结构之间的关系。
以线为主画衣纹,须更加重视衣纹的提练,概括和取舍。写生时要充分发挥线条的疏密,长短,虚实节奏等效果,有时并带有一定的装饰性。这一点在中西绘画中有异曲同工的一致性。
(五)全身人物着衣写生
它是肖像画的一种,也是收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它在胸像的基础上,更推进一步,要求画者对整体的了解和掌握,对整个人物形体各部分的刻划与协调能力的提高。对人物个性的体现将是全面的,甚至包括场景在内。
(六)手的具体画法
手由二十七块骨和十六个关系组成,手背和形状几乎由骨决定,手骨有腕骨、掌骨、指骨组成。腕骨有八块,和足部跗骨一样呈不规则形。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
具体描绘手时,要掌握手的比例、体积和体积。手的体积有两部分,(1)手掌;(2)大拇指,手平放从侧面看,腕关节高,自指关节倾斜,被称为“降价式”象一级降低的台阶。
(七)小结
素描(线描)人物写生,综合起来说就是先由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四阶段的写生训练,每个阶段的要求不一样,但从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再加到整体这一方法是不变的,多训练、多研究、多比较,方能一步步的取得进步。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美术教学碎片拾遗
《五角星》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动物盖房子》教学反思
用心和学生“对话”
“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
《图形的联想》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想象中成长
让学生主动学习
中学美术教育基础教学方法新探
三年级美术欣赏反思
世界文化视野中的楚美术
正确评价美术作业
《可爱的昆虫》教学反思
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
美术课堂纪律教后感
情感教育从小学美术课堂开始……
在美术课中拓宽儿童的创造思维——谈《爬升玩具》教学反思
做性格倔强的学生的朋友
创设愉悦的美术教学
《蚂蚁搬家》教学反思
《乌龟滚下坡》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反思(三)
关于备课——快乐准备 快乐教学
《你的家 我的家》教学反思(一)
生动的一课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适当处理教材的心得体会
《瓶子变变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