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中国空军和中国气象事业对人才的需求,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于1951年建校,原隶属于中国气象局。2000年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后,划转为四川省与中央共建的省属高校。
学校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现有航空港、龙泉、青羊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800余亩。在校普通本科生、研究生1800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藏书丰富,学生学习、生活、运动体育设施完备。
学校师资队伍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150人。其中,高级职称的教职工400余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30余人。他们中包括全国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等专家。
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发展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文、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大气科学和信息技术为特色和优势的多学科高等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建成了5个省级重点学科和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级和省级高校特色专业及《动力气象学》、《现代通信原理》等一批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学校现有30多个科研机构,在服务国家信息化建设、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地方经济建设以及抗震救灾、抗击特大冰冻灾害等重大活动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在新型气象雷达系统、中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大气辐射与卫星遥感、天气动力学与冬季季风、环境系统分析与环境监测和评价、计算机与软件、电子商务等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参与了国家973、863等重大科研项目,承担了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形成了“爱心、责任、行动”的校风,在5•12抗震救灾中,学校有4万多人次投身到志愿者行动当中,他们受到了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的接见和慰问。学校形成了“项目化、基地化、社会化、品牌化”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新格局,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数学建模、“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等全国学科竞赛活动中,我校学生屡获佳绩。近几年,学生获国家级奖励100多项,省(部)级奖励近200项,在第七届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全国一般院校第一名的好成绩。
学校教学质量高,学生就业能力强。麦可思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机构发布的《四川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我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综合指数排名均列全省前茅。学校为我国的气象、统计、民航、国防、信息产业等部门和行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气象事业现代化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中国气象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统计人才培养基地、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有中美“1+2+1”项目、爱尔兰卡罗理工学院“2+2”项目、学生海外暑期实习等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当前,学校正抓住高等教育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借鉴国际先进的CDIO高等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为建设开放的、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信息工程大学而努力奋斗!
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近日揭晓
“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书画精品展”闭幕
大地艺术
中国美术奖
2012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在京举办
中央美院201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开展
孟加拉国画家描绘“美丽中国”
2012中国设计红星奖颁发
第二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侧记
版画
吴带当风
第二届中华女性书画摄影大赛落幕
第五届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启动
阿里杰罗·波堤回顾展于纽约MoMA开幕
披麻皴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中原行作品展举办
耿建翌荣获中国当代艺术杰出成就奖
李象群艺术展“行人”开幕
张漾兮百年回顾艺术之路
白玉兰美术奖
台湾著名画家江明贤个展在京完美谢幕
傅益瑶作品赏鉴会举行
海峡两岸作家艺术家水墨丹青大展在台北开幕
齐白石美术奖
第四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台北举行
“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启动
“挖掘·发现”中国油画新人展颁奖
记第四届广州三年展“见所未见”
王阔海新汉画水墨亮相泉城
林永松画作精品展在京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