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部委直属高校
◆首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我校荣获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都人居环境艺术综合奖”
西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包括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医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坐落于天府之国,芙蓉之都的锦绣成都,与闻名中外的武侯祠毗邻。学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是在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院校之一,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学校占地面积3000余亩,分为老校区、新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和阿坝州红原县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发基地,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
学校有56个民族的在校学生2.5万余人,有教职员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540余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00余人。有46人先后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有20人为国家民委或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38人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聘请国内外客座教授两百余人,其中院士6人。
学校下设23个教学单位;有本科专业65个,硕士点42个,专业学位10个,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现有1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培育)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5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1个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共建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学校馆藏图书资料330余万册,教学科研实验设备总值2.6亿余元;建立了较完善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办学基础设施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均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A级标准。学校始终遵循“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提高能力、办出特色”的原则,坚持不懈地推进以学分制改革为龙头的各项教学改革,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近年来,学校在教学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远程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已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体系及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机制。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拥有西南民族研究院、西部大开发研究所等近60家校级研究机构,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藏学文献中心和彝学文献中心。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项目近百项,省(部)级项目近450项,发表学术论文85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近600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50余项次。特别是在新材料研制、畜牧兽医理论与技术、古典文学、民族文化研究(藏、彝、羌、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彝、藏、傣)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较大的影响。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有公开发行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民族学刊》和内刊《民族学信息》等。
学校建立60年来,培养出各类人才13万余人。在他们中间,涌现出新中国第一个藏族博士、羌族博士,涌现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藏族将军,涌现出不少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大批各级领导干部,更多的毕业生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为民族地区的解放、政权建设、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迄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或参观访问。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等23所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
学校是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缩影。各民族师生员工平等团结,互相尊重,共同进步,各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
近年来,学校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03年9月,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2003年6月新校区南区建成,并获得建设部“2004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5年,成为国家民委与成都市人民政府的共建院校;2007年,新校区北区建成。西南民族大学的办学实践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
学校将继续坚持“二为”办学宗旨,弘扬“和合偕习、自信自强”的民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改革,铸造品牌,坚持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推进“一体两翼”建设,促进学校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现代化的一流民族大学。
www.swun.edu.cn电子信箱:xnmdzb@126.com www.swun.cn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16号
邮政编码:610041
招生就业处:(028)85522012
艺术学院:(028)85707787 85707790
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028)85522056
欲言又止—王玉华作品展开幕
董其昌:从借观藏品到收藏巨擘
如何看待“收藏家”
烟画的诞生
席勒与克里姆特作品在沪亮相
“饕客西行记”李津个展
重构·延伸——王萌版画展在中央美院举办(组图)
刘泉义、马静伉俪小幅山水展将在北京佳润文化中心举行(组图)
“新星代”艺术展
合香和沉香原料一样 也有收藏价值
收藏投资水深 古玉双保险验货才安全
青春的印迹:艺术生的毕业季与毕业展
四大秘诀让你快速入门腕表收藏
唐代双龙尊的市场价为何不及雍正双龙尊?
“时空后花园”群展将在中粮小镇的云庭神秘开启
“挣脱地面”德尼 达扎克(法)个人摄影作品展
“真的是我”王少军艺术展
玉石交易新规将对翡翠市场有何影响
杨晓阳美术作品暨创作文献展将于河南省美术馆举行
“岭南新轴线”佛山市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
金石考据与收藏 古人如何操作
80余人的诗歌手稿 当代艺术从业人员诗选
安迪·沃霍尔艺术展:“复制时代”
第二十届书画名家百扇展庆祝宏宝堂二十周年
于右任在台湾地区的影响何以让人感觉无处不在
洪亮书画艺术馆举办“学术立馆、公益先行”主题研讨会
“大漆观止”汤志义艺术展-北京·厦门
《运气》徐震品牌新作品展
“雪韵峰光”李兵山水画作品展
“瑕疵藏品”有升值空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