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理工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位于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荆门市。学校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文化底蕴深厚。
学校占地面积21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亿余元,建有数控技术、电工电子、计算机网络、印刷工程、基础物理、基础化学、以及临床病理检验、口腔工艺技术等各类实训中心和实验室10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0多个。建有主校区、虎牙关校区两个图书馆,图书馆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193个,馆内建有电子阅览室。馆藏文献总量18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44.8万册,电子图书40万册,电子期刊8000种,非书资料12600件,电子资源数据库3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73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21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66%。现有专任教师中博、硕士生43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17%;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2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的3人。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17385人。
学校设有12个普通教育教学学院、2个教学部,并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目前共开办普通专科专业58个、本科专业19个。在以后几年里,本科专业数量将按照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要求逐步增加。学科专业门类以工为主,涵盖理、工、农、医、文、法、教、管等学科门类。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正确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数控技术、印刷工程、小学教育、护理、口腔医学等几个较有特色的本、专科专业。
学校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秉持“丰富其知识,文明其精神,强健其体魄”的人才培养理念,探索实践“131”人才培养模式,重视体育和人文精神在学生成长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独特作用,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促进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坚持以生为本,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质的教育教学,浓厚的人文氛围熏陶,培养出了众多优秀毕业生。刘芳艳同学“携盲母上大学”的事迹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共湖北省委领导关注,被列为2006年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
学校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师生参与社会经济实践与科技产业化工作,建有“医药创新平台”、“化工研究中心”、“新农村发展与教育研究”、“湖北省社科院人文研究基地”等省市级科研基地6个。近年来,全校教师承担省市科研课题100余项,获省市科技成果等奖项20余项。出版著作及主编、参编各类教材260余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00余篇,被SCI、EI、ISTP、CA等收录300余篇。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求稳定、强规范、入主流、谋发展”的思路,以“四大工程”(队伍提高工程、优势学科孵化工程、资产盘活与运营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强资源优化整合,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按照“培育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积极开展“加强学习、抓好队伍、强化内涵、提高质量”活动,学校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学校坚持“三个面向”,“开放办学、特色办学、人才办学”,努力把荆楚理工学院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有特色、有影响的地方性本科高校。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选题内容简介(二)
“创意城市·伦敦美术大展”
商品社会的“完美罪行”
杜大恺:“水穷云起”的风景
写实绘画是一种表现力
《李宏志诗书画印》面世
博大沉雄的南阳汉画像石艺术
徐培晨在黄山建写生创作基地
画家林蘭子将赴土耳其写生
中国创意传统家具展
刘国辉:平常心与英雄气
一丝不苟,水到渠成
《20世纪中国美术纪年》新书首发
北京市文联“中国名家画北京”启动
芝麻香“珍宝瓶”拍卖
广厦美术馆10周年画展举办
刘振夏人物画展在京开幕
卢继波:深情绘壮乡
名师传承 一源多流
张仃与20世纪的国画论争
“五老”为时代领跑者挥墨
揭开一段尘封的中国艺术史
去中国美术馆看“镇馆之宝”
眼下的中国画廊,能活下来就是胜利
《神工——李延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写真集》首发
中国作家书画院公益文化本溪行见闻录
范石甫从艺60周年系列活动举行
“锦绣河山”张炎侠书画展在京亮相
国博展出黄公望等元明清代表画家画作
“和谐大同·2012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展”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