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查字典美术网
搜索21
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教案 > 初中美术教案 >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查字典美术网 2016-02-01
 第一课 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

第二课 人类的朋友

第3课 《夸张有趣的脸》教案

第四课 让画动起来

第五课 我们的节日

第六课 线的魅力

第7课 重复的魔力

第8课 立线装饰

第9课 奇妙的肌理世界

第一课 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引导学生建立一种新的绘画理念,让学生对外国风景画和静物画有初步认识,了解野兽派、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派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

2、通过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感悟现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从各派大师们的作品里体会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品味画笔与心灵撞击而成的绘画作品的精彩和永恒,感受画家的创作思想和情感流露。

3、发现和理解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美,进行评述、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小组研讨型学习模式下,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本课重点: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通过对各种画派作品的赏析,分析、比较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异同;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区别。

本课难点:

如何理解凡高的“表现性”(或主观感受),感悟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精神特征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课前准备

教学PPT、画家视频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先学后教,引入印象派概念

出示PPT,欣赏一组图片(工笔画荷花与莫奈的睡莲),请同学从美术角度分析相同题材不同表现形式作品的特点,二者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并请各组代表准备发言。

《出水芙蓉图》用没骨法。用笔轻细,敷色柔美,几乎不见笔迹。浅粉色的花瓣、嫩黄花蕊,似乎还带有拂晓时分的露珠,这正是花苞初发的最佳时刻。粉红色的莲花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显得格外的清妍艳丽。它突出地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难得的上乘佳作。

《睡莲》是印象派绘画最具代表性的大师克劳德莫奈晚年的作品,以令人叫绝的技法,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向远处延伸的视觉效果。在大师的笔下,莲叶是纯绿色的,而花朵却像暗红的火焰。看似随意的彩色线条笔触柔美,似乎让水流动起来,又像是捉住了一瞬间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参观者站在画旁,就如同伫立在池塘旁边,领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莲花别样红”的唐诗意境。

印象派画家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

2、简述印象派

印象派是19世纪法国最重要的画派,是西方绘画告别传统进入现代的标志。印象派这个名称得自于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1840—1926)的作品《日出印象》(图),表现了多雾早晨的海港日出的美妙景象,用短促而有些零乱的笔法表现了雾气朦胧的意境,被当时保守的批评家嘲笑为“印象派”。

莫奈年青时生活窘迫,艺术上受到主流的排斥,但是他顽强地坚持着,在巴黎组织了印象派画家的多次展览,随着时间的延续他们逐渐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中年以后的莫奈在绘画上有了市场,经济状况大为好转。于是他在巴黎郊外建造了一个人工的池塘,并引入河水,形成一个水上的花园。莫奈还在池塘周围种植了各种垂柳和花卉,在池塘里则繁殖了大量睡莲。在午后的阳光下,如镜子般的水面上,睡莲飘浮,这些异常的水生植物,大叶子向外平摊开来,和令人神往的花朵奇怪地移动着,西方的色彩、光线和东方的诗意情调在这里巧妙地交汇在一起。

晚年的莫奈视力越来越差,白内障几乎使他失明,但他仍然坚持作画,在风格上更加简洁、抽象,具体的花卉、睡莲都消融了,只有颤动的笔触和闪烁、跳跃的色彩,我们分不清哪里是水面,哪里是水底,哪里是倒影,作品具有东方式的梦幻气息。

二、小组合作,研究释疑

○欣赏《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教廷的皇宫》、《麦田的群鸦》、《星月夜》,通过几幅作品的分析、研讨,认识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

回答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有什么特点?这些不同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描叙你看到的形状、质感、空间、形体等;

2、分析作品的节奏、均衡、动势、对比等;

3、画面有什么内容、题材、感觉、象征意义等;

4、判断作品传达了什么观念、风格、审美价值、实用价值等。

1、新印象派比印象派更进一步的运用科学化的描写法追求对外光的表现。画家们在画面上使用纯色,不在调色板上调混颜色,这样中间色是在观赏者(离画面有一定的距离)的眼中自然混合而产生的。(例如:桃色是用白和红色调成的,但如果把白色和红色摆在一起,不使其混合,观者的眼睛在一定的距离看过去,仍有“桃色”的感觉。)因此尝试以原色小点直接点在画面上,保持色彩本身的纯度和明度,使画面色调鲜明而活泼。

《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在这幅作品中,修拉采取小心翼翼的点彩画法,把各种经过仔细分析处理的原色小圆点,经过一年的时间点满在画布上。作品描绘的是巴黎附近奥尼埃的大碗岛上一个晴朗的下午,游人们在树林间休闲的情景。前景一大块暗绿色表示阴影,中间黄色调子的亮部,表现午后的强烈阳光。阳光透过树林投在草地上的阴影,被强调得界限分明。人物服饰的色彩与树林、草地互为呼应,给人以地毯式的装饰特点。由于点彩,使人和物都显得影影绰绰,朦胧模糊。

和修拉加以比较,西涅克的画更富於炽烈的情感。如《教廷的皇宫》,采用各种谐调的、镶嵌画似的点描法绘制,补色关系在细部颇不讲究,可是从整体上看是和谐的。它不仅色彩鲜明、响亮和耀眼,而且像交响乐似地产生丰富华丽的鸣响。画面近处用低明度的冷色,中间用中明度的暖色,天空中用高明度的色彩,既良好地处理了补色的关系,同时又使远近产生秩序感。

2、后印象派

以塞尚、凡高、高更为代表的后印象派不满足于印象派的“客观主义”表现和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转而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观感情和情绪。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追求外光,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凡高是十九世纪卓越的绘画艺术大师之一。由于生前命运困苦,死后才倍受肯定,使得他悲剧画家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他不但生活潦倒、爱情坎坷,还饱受精神问题的折磨,以至于自杀身亡。但是从二十七岁起短短十年的创作历程中,他却倾注全部激情,留给后世众多的艺术遗产。

《麦田上的群鸦》他最赏心悦目的蓝色被重新展示出来。这样的蓝色是深沉,晶莹,迷人和深不可测的。画上的群鸦仅仅是一些用浓重的黑线构成的飞动线条,低低的压向大面积的橙黄色麦田。所有的笔触都是短而粗的直线堆砌。这幅画被视为凡高自杀的预告。

《星月夜》这幅画,画着一些入睡的小屋,丝柏从下面伸向深蓝色的天空;一些黄色的星与闪光的橘黄色的月亮形成旋涡,天空变得活跃起来。这是体现内心的、最紧张的幻想,是发泄无法抑制的强烈感情的创造性尝试,而不是对周围大自然平心静气研究的结果。

○欣赏《水果静物》、《向日葵》,以新的观点重新认识画家作品,并通过欣赏作品作出相应的联想与评述。

《水果静物》保罗塞尚,后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毕生追求表现形式,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反对传统绘画观念中把素描和色彩割裂开来的做法,追求通过色彩表现物体的透视。他的画面,色彩和谐美丽。画家强调了物体的体积和空间感,将现实物体视为一堆结构综合体,体现出一种冷峻的内在精神气质。

《向日葵》凡高在阿尔居住期间,强烈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巨大的金色向日葵的千姿百态,既有紧闭的苞蕾,也有盛开的花盘,花朵的黄色呈现出丰富的色调,从深橙色到近乎绿色都有。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而笔触,在这里,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此画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用绿色和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签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蓝色。籽粒上的浓重色点具有醒目的效果,纤细的笔触力图表现花盘的饱满和纹理的婀娜感觉。

○欣赏《埃斯塔克的树林》、《灰色的树》

《埃斯塔克的树林》勃拉克在这里平面地解体了树林,让视点与光源分散,形成支离破碎的组合,看上去有一种拼贴画的味道,以突出画面的装饰性效果。

《灰色的树》他把凡高的表现性、野兽派色彩的非描述性以及法国新艺术运动的线形图案熔于一炉,使之成为一幅构成型的、造型感强烈的,然而仍是极富独创性的作品。

三、小结。

你认为绘画发展至今乃至于以后,是否会被照相所代替?

通过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作品的欣赏、评述,同学们对几种新的画派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同学们的直观大胆的交流评述非常精彩,大家在生活中只要细心的观察,大胆地体味,你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四、教后感。

美术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美术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情操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应该把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贯彻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教学方法,通过美术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

第二课 人类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了解人类和动物的关系,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

2、技能领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细致的观察能力、用线造型的表现能力;

3、情感领域:帮助学生树立起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富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对动物的比例、线条变化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收集人类与动物关系密切的各种资料和动物图片

2、各种各种形式的笔

【教学过程】

1、导入:

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人类不善待动物不合理利用资源,那人类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节课,就来讨论人与动物的关系。

2、交流:

(1)你还能说出那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造型或图案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抢答)

教师归纳总结:从衣食住行四方面说明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2)将收集来的动物图片进行展示,简要介绍其生活习性。

(3)欣赏课文范图,请学生归纳课本上动物造型主要使用的工具及展现的效果谈谈自己的看法,你比较喜欢哪一幅范图或哪一种工具,为什么喜欢?教师归纳总结:不管哪一种工具,不管是线造型还是明暗造型都体现了画家对动物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同学们也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就选一种进行表现吧!

3、体验:

(1)根据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动物造型临摹,可以是书中的也可以是自带的动物图片。

(2)作业注意点:

①、线造型的作品要注意观察线条的多种变化与节奏;

②、明暗造型的作品要注意光源的方向,把握好明暗的处理方法。

(3)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来回巡视指导。

4、归纳: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作回顾,对学生中作业的典型问题全班探讨并解决,布置下节课准备的工具和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A、准备若干件动物标本 (以昆虫、鸟类为主),有条件者可再准备一段有关昆虫的动物影片资料。

B、收集课本相关航海家或生物学家的生平简历以及他们所画的动物插图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C、实物探头。

学生: A、自带有关昆虫和鸟类的照片资料,或自带一些小昆虫标本,并收集好该图片或该动物标本的相关信息资料。

B、各种笔和颜料工具。

【教学过程】

1、导人阶段:

展示一段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昆虫影片资料,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昆虫产生兴趣,继而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增强对昆虫特征的把握。介绍动物学家法布尔的生平简介,通过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求实精神。将动物描绘

与生物学同有机结合。

2、交流阶段:

请学生就自己手头收集的动物图片资料,借助实物探头作展示介绍,尤其是关于该动物形体特征、生活月性等方面的内容。请收集到昆虫标本的同学在实物探头的帮助下,介绍该标本的相关信息资料。还可请其他学生作相关补充。教师归纳总结:对于课后认真收集资料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就生活中对人类有帮助的昆虫作简单介绍,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动物,树立起保护动物的意识。

3体验阶段:

A、请学生就课本上的动物图片作欣贯分析,如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线造型、明暗造型),造型要素 (点、线)等等。

B、你觉得在表现昆虫或动物时应注意和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请学生讨论)

C、根据学生的讨论,结合自己所带的图片资料或昆虫标本,用点与线的造型手段来描绘动物或昆虫的基本形体特征,表现工具不限,并可适当添加淡彩。

D、学生体验尝试,教师来回进行辅导,针对问题及时补充说明。

4、归纳阶段:

就本节课的学月内容作简要归纳,鼓励学生多观察和研究身边的动物,帮助学生树立保护动物、关心动物的意识。

第3课 《夸张有趣的脸》教案

教材简析:本课教学题材适应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望,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肖像漫画的欣赏、创作,学会幽默,学会化解生活中的烦恼,顺应了现代的教育理念,注重了学生人格的培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和了解肖像漫画夸张变形的造型特点;

学会用夸张和变形的方法创造肖像漫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收集肖像漫画资料,交流、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研究和创作肖像漫画作品。

学习过程:欣赏与交流――探索与归纳――构思与创作――展示与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用自己的眼光赏析和评价创作的肖像漫画作品,

体验创作肖像艺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创新精神及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对肖像漫画的变形夸张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画出人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范画

学具:彩纸记号笔胶带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交流

教师活动:出示小品演员赵本山和范伟的照片,并引导学生用小品中的语言对其外貌特征进行描述,引导学生归纳出其脸的具体形状,由教师添画形成肖像漫画。

学生活动:欣赏照片;讨论并归纳出小品演员的脸型;能够在黑板上表现具体形状。

设计意图:学生对喜剧明星是十分喜爱熟悉的,通过对两位明星外貌特征的分析交流,学生自然而然领悟了抓住人物特征的方法,通过教师的添画示范,学生又能领悟到肖像漫画的另一实质—夸张变形。

二、探索与归纳

教师活动:出示各类肖像漫画图片,引导学生继续探索肖像漫画的表现方法及如何进行夸张变形;引导学生进行情境表演;

总结肖像漫画的多种表现形式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图片所示的夸张变形方法,通过讨论、表演归纳出夸张变形的各种方法。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有个难点,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探讨以及形象化的表演,在轻松的气氛下掌握了难点。

三、构思与创作

教师活动:两组作品欣赏;

分小组进行练习:

1.画自画像的同学对照镜子找特点;

2.可找本组中最具特点的同学进行创作;

3.可对自己喜欢的名人照片进行创作。

进行巡回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惑。

学生活动:进行肖像漫画的欣赏与创作。

设计意图:学生创作前欣赏两组难易不同的作品,解决了创作中构图的问题,用线的问题。

作业设置的多元化,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

四、展示与评价

引导学生布置班级肖像漫画展。

学生活动: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积极参与评价。

通过举办班级肖像漫画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提供漫画网址,课后让学生能通过网络继续探索。

设计意图:一堂课不应只是45分钟,课堂教学只是起了引导作用。课后的延伸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附1.板书设计:

附2.课堂实录: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这位明星的照片,认识就一起说出他的名字。(赵本山照片)

师:请同学用赵本山自己的话说出他的外貌特征。

(提示: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生:跟鞋拔子似的

生:正宗的猪腰子脸!

师:对,那么猪腰子脸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长长的,还带点弯。

师:说得很好,我想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画一下他的脸型。

生:(到前面板演)

师:在学生画的脸型基础上进行添加,画出赵本山的肖像漫画。

师:请看第二张照片。

生:范伟

师:请同学用赵本山的话来形容范伟的特征。

(提示:小品《卖拐》)

生:脑袋大,脖子粗,不是老板就是伙夫。

师:(展示作品:用线描完成的,显得稚拙,特征一目了然,画面上人物头型画成了正圆形)

师:从刚才的展示中,同学们可以看出,要想画好这种肖像漫画应做到哪几点?(小组讨论)

生:抓住人物特征—夸张,变形。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夸张有趣的脸。(板书课题)人物因为夸张而变得有趣了。也就是肖像漫画

师:肖像漫画用艺术的手法加以简炼,概括,大胆取舍和变形、夸张,使其更具有漫画的特征性和幽默性。

师:那么,我们如何进行夸张变形呢?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再来欣赏几组漫画。

师:这两幅漫画是都从哪个角度进行夸张变形的呢?

生:脸形

师:那么这两幅又是从哪些角度夸张的呢?

生:牙齿、鼻子

师:对,抓住五官当中最感人处进行夸张

师:再看这张

生:头发

师:发型的夸张也很重要

师:下面我想请同学参与做个游戏,看看还可以夸张什么?

师:请四名同学到前面来,用面部表情来告诉大家屏幕所出示的内容(喜怒哀惧)

情境1大年三十收到长辈给的压岁大红包的那一刻

情境2好不容易完成了一篇作文刚要交,被前面的同学不小心甩上了大片墨汁

情境3期中考试成绩发下来了,面对着没及格的数学,此时你

情境4上晚自习回家,走在阴森的小路上,突然一只黑猫一跃而过

学生表演后总结出喜怒哀惧四种表情五官的变化,每一小组出示自己小组总结的五官图。

师:再次欣赏两幅漫画

师:这两幅人物肖像画得全面吗?

生:没有脸形、耳朵等,省略了部分

师:对,简化也是肖像漫画中常用的手法。

师:请同学总结几种夸张变形的方法?

生(脸形、五官、头发、表情的夸张及简化的手法)

师:肖像漫画有哪些表现形式呢?(生答)

师:一般的绘画形式都可以表现肖像漫画,还有没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呢?再看大屏幕。

师:可以说,只要你想得到,所有的材料都可以表现肖像漫画。

师: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外国肖像漫画,看看老外是如何表现自己的!

欣赏完后作业:创作一幅肖像漫画

提示:

1.画自画像的同学对照镜子找特点

2.可找最具特点的同学进行创作

3.可对自己喜欢的明星照片进行创作

要求:

1.采用夸张、变形的方法;

2.突出人物个性;

3.要有真情实感;

作业完成后贴到黑板上,举行小型展览。

结束语: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肖像漫画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成功的举行了班级漫画展。同学们课后可进一步观察生活,多看多练,我再提供给大家两个网址,同学们课后可通过网络继续学习肖像漫画。我希望能在更大型的漫画展或漫画比赛中看到同学们的作品。

教学反思

今年4月,我参加了盐城市初中美术优质课展评。我选择的课题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4册第3课《夸张有趣的脸》。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握本课“幽默”的关键词,以幽默的图片欣赏,幽默教学语言,平和的语气与学生沟通,有效控制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下,精神愉悦的掌握住本课重难点。

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在这节课上,我时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课堂设疑、当堂示范、小组竞赛、班级布展等环节的设置,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了高潮。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通过学生作业展示,我认为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学生在下课时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还想继续创作,还要继续展示自己的作品。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这时向学生介绍课后拓展学习的方式不失为一个好的时机。

但在本节课上,我也有一些疏漏之处。比如情境表演中某一设置不太妥当,有拜金主义倾向。又如课件中有一张幻灯片的设置没有进一步考究,文字与背景的颜色色差小,学生看不清楚,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些都需进一步改进。

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还应有较全面的业务知识,对于肖像漫画的现场创作,我觉得还有欠缺之处。还需在平时的工作中加以练习。

本课虽然顺利的结束了,但是也留有遗憾,我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寻找答案,努力改进。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四课 让画动起来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卡通,使学生感受、体验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2)使学生体会到卡通造型带来的愉悦和美的感受。

(3)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动画制作方法及原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找一些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各种卡通资料,进行欣赏和研究,体会卡通中所蕴含的文化性与人文性,激发学生学月的兴趣和参与课堂学门的强烈欲望。

学生准备:相关资料的收集。

教学思路

A、首先,通过学生课前收集的动画卡通形象,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 "让画动起来"。

B、其次,学生在分析、小组讨论、叙述结论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性学门,憋受、体验和分析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及画面是怎样动起来的这两个问题。

C、再次,老师展示手绘动画、电脑动画、木偶戏、中国民间的走马灯、皮影戏等不同制作技术不同材料的动画。阐述知识点,解决动画原理。

D、然后教师在"知道吗,我们中国也有许多优秀的动画片"这一环节中,通过学生查找中国的知名动画,使学生了解中国同样有优秀的动画设计师,他们绘制出了很多更具有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动画片,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从而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自豪感。

E、最后在学生兴趣盎然之际,提出我们自己动手也来制作一个动画。进行小组合作,尝试创作最简单的动画。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教学导人

叙事类文学作品中,你喜欢中国的古典名著、神话传说、童话、寓言故事吗?

请你就喜欢的故事用语言描述一下故事中人物的形象。

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看看书中的形象跟自己想像中的形象是否一致。揭示课题。

2、发展阶段

A、活动,把自己喜欢的卡通明星写到黑板上,教师按照学生共同的爱好进行小组组织。小组讨论其喜欢的理由,由小组选派代表其结论写到相应的卡通明足名字后面。

B、共同探讨卡通造型特点。

C、欣赏动画,教师提问,根据你们收集的资料,有谁知道动画的原理,画面是怎样动起来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D、教师分别展示不同制作技术、不同材料、不同类型的动画,阐述知识点(建议教师在介绍动画原理时,可用FLASH等动画软件制作一组简单的动画,在讲解时将动画过程逐一分解。

3、练习阶段

由4一5名同学组成一小组,创作一个卡通形象,共同合作动手制作一个小动画。(选派组长,合理分工,如一名同学负责动作脚本设计,一名同学负责卡通造型创作,儿名同学负责动作过程绘制)。

4、评价阶段

作业完成后由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作品 (借助实物投影仪)

第五课 我们的节日

【教学目标】

体验与实践:通过庆祝特殊意义的节日,初步学习事先规划一个美术活动的能力,学会简单的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创新与合作:运用对纸张的切割、折叠、组合、构成等艺术手法,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运用美术手段将成长的"踪迹" 照片,各科作业进行美化、装棱以便陈列,强调有创意地展示作品。把个人创新与集体合作相结合,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带来的愉悦感与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综合与探索:本节课融美术、音乐、舞蹈、摄影、文学等多学科为一体,使这一活动不断延伸、拓展,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综合探索活动和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教学内容】

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门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学会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进行立体构成、累积构造练习,并适时创设课堂情境,音乐、舞蹈、文学使多种学科有机的联系起来,并无限扩展延伸。

【教学重点】

任务型教学中各小组的任务要明确,分工要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

(1)在此项活动前行动方案的策划、设计、安排等。

(2)累积构造中审美的基本原则以及色彩的实际应用能力。

(3)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渗透与培养。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具:举办活动的请柬、海报资料,欢度节日的图片、光盘等。

学具:分小组收集请柬、海报以及欢度节日的图片资料,个人成长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策略】

回顾、惑悟、欣赏、交流、表演、评述、启发、点拨等,运用多种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全面参与的积极性和自我表现的热情,实现师生互动。

【教学程序】

情境导人:

展示欢度节日的录像片段和优秀铣恿柬、海报资料图片导人新课,请组长把本小组收集到的有价值的图片资料展示出来,并请学生对有代表性的照片、资料图片作说明与评述。

欣赏与感悟:

教师展示欢度节日的海报、请柬、录像等,并配上欢快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

请学生说说特别的节日--最后一个六一节该如何度过。

方案设想征集:

(1)全班同学分组策划,先筹划活动方案,设计活动过程,教师提示设计押动的基本要素,活动的资金与预算,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中需要的道具、材料工具等。

(2)请学生介绍本组的活动策划方案,评判出优秀的方案,确定本班欢度产目的具体活动方案与安排。

任务布置与落实:

选定最优方案后,班长给各组组长分派不同的准备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明石责任,学司合作技能,并给予课内外的指导。

课内小结:

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小结,阐述我们的节日的活动特色与活动要求,以及产动前期设计任务(请柬、海报)的图片资料。尝试用多种形式设计作品,并要,大胆创新,别出心裁。明确下一节课要携带和购买的工具与材料。提示为了节省 开支尽可能地废物利用。

(1)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构思行动方案,充分准备。

(2) 运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 大胆创新。

(3)合理分组,发挥长处,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具:能体现节日气氛的立体 贺卡装饰物等,表砚节日气氛的录像带、音乐带等。

学具:设计制作所需的工具、材料。可参考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策略】

感知、体验、实践、展示。

【教学程序】

1、复习与巩固:

回顾上节课的庆祝活动方案,展示欢度节日的图片、录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与学生兴趣。

2、情景导人:

根据上节课确定的方案,以制作大蛋糕为创意庆祝最后一个儿童节"退队"仪式,这表明又将踏上 新的人生旅途,我们今天亲手制作最能表达此时此刻心情的自制贺礼,群策群力共同完成这节日盛会的装点。

教师提问:哪些创意能反映多彩的生活?体现成长的历程?

3、设计与制作:

分组迸人设计制作阶段,各小 组根据分配的任务,大胆创意,教 师提出设计要求,装饰物的设计要 美观并具有独特创意。

要充分运用材料的特征体现出欢庆的场景。

4、展示与评价:

将做好的作品展示出来,教师启发和鼓励为主,并由学生自己评定等级,需要修改的抓紧完成。

5、课内小结:

教师根据本节课各小组的设计制作情况,分工与协作情况,作品完成情况等作简短的小结。

6、课后拓展:

准备用本节课制作的各种装饰物、小物件等,设计拼装大蛋糕,有关设计拼装的材料,用品分组落实,课后分工发送请柬等。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教具:欢度节日的录像带、音乐带、奖状等。

学具:已经做好的卡片、装饰品、拼装大蛋糕的材料等。

【教学策略】

体验、实践、合作、展示。

【教学程序】

运用情境,激发兴趣:

(2)请学生说一说,如何布置节日场景和喜庆的 "大蛋糕"?

探索实践:

(I)根据上节课的布置与分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场景布置,按事先的规划设计,制作步骤逐步完成,切忌杂乱无章。拼装制作时要拆卸方便,注意安全。

(2)在制作过程中,由班长与美术课代表统一协调安排,以任务的形式分配给组长,并提出制作设计的原则:美观、和谐、能营造出节日喜庆的氛围。

评此奖励:

(1)整体制作基本完成后,各组选一名同学介绍自己的特色装饰物及设计思路,点评本组的作业特点,并由几位评判员代表打分,评选出最佳设计制作奖。

(2)由班长提名 "最佳创意"、"活动积极分子"、"最佳贡献奖"人选,再由全班同学投票通过,当场颁奖,以示鼓励。

升华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庆祝表演,吹奏欢快的乐曲,唱起欢乐的歌,爱好摄影的学生用摄影机记录这一美好的瞬间,有条件的课后制作成光盘送给各位同学。

课堂小结:

教师致辞,欢度难忘的节日有很多庆祝方式,希望大家在课外积极探索,努力求知,把以后的庆祝会办得更丰富、更出色。

第六课 线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传统中国工笔绘画的感悟与欣赏,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形态的线会产生多种多样的艺术魁力,并从中获得新知,养成良好的研究性学目的同惯。

(2)通过学习线造型这种艺术语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指导学生用线的不同形态表达思想和情感,探索艺术的共性。

(3)学生通过查阅古代壁画、绘画的资料,课上交流收集到约有关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画家传奇等,养成崇尚文明、传承文明的良好学习态度。

【学习内容】

了解线造型,通过欣赏与探究,初步掌握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并在临摹、写生中培养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取舍概括及表现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

A、了解线的韵律,线造型的基本方法。

B、研究学门中国历代画家对线的精妙的创造,学习他们用丰富多彩的线抒发情感,描绘自然。

【教学难点】

感受不同形态的线产生的不同感觉和艺术效果。并学会用线的多种表现技法表达思想情感,丰富造型手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具:教师准备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绘画、图片资料和本人的线造型(线描)作品或范画。(教师制作一个多媒体欣赏课件,用来辅助教学。也可利用实物投影仪、幻灯机。)

学具:学生准备好绘画工具,查阅并收集一些中国古代工笔画作品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游戏导人。

教师提问:自然界以及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线?你们有没有留意线的存在呢?线有哪些形态?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抢答。教师在黑板上随意画出一条线的形态,学生分组抢答生活中与老师画的线相像的物体或场景。同时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影像给学生提供解答问题的资料,让学生抢答。教师适时评价学生抢答的热情、反应的速度以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结论:线存在于自然和生活中,又经过艺术的发现与提炼。

(2)线的魁力。

不同的线条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能启发人的丰富的联想。如:水平线能使人产生开阔感、宁静感(平静的湖面),垂直线能使人产生高耸感、庄严感(古典教堂).曲线能使人产生动感、旋转感(弧形楼梯倾斜线能使人产生向上感、飞跃感(江阴大桥)-射线具有方向感和前进感(冲浪运动),虚线具有不稳定感和闪烁感;粗细不同的线可以表现不同的性格特征 (性格描写),线能表达人的情盛,线在艺术作品中具有独特的魁力。

(3)欣赏与讨论。

中国画的线尤其具有丰富的表现形武。展示元代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唐代著名画家韩泥的《五牛图》以及明代画家陈洪缓的《水游叶子》(选页)禾敦煌壁画等。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相关的问题,比一比各小组之间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问题一:在欣赏永乐宫壁画和《水游叶子》的线造型后,分析这两者的笔法有何不同?各有何艺术魁力?

问题二:在欣赏《五牛图》后,请分析一下画家是怎样用线来表现牛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的? 线在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上起了哪些作用?

(4)惑受与发现。

通过感受与学习,学生可从观察分析人手,尝试用线插的方法选择临摹《五牛图》中的任意一头牛。

(5)自评与互评。 进行作品展示,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和总结。

第二课时

【回顾与体验】

通过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展示《朝元图》、《水游叶子》以及教师自己的线描作品。最好再选择几张教师早期学画的线描习作,回顾自己学习绘画的历程,说明都是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从熟练到完美的这一过程,举例名家、名师的成长也是这样不断攀登克服困难登上艺术高峰的。再通过现身说法,鼓励学生大胆落笔勇于探索并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学月绘画的兴趣与热情。

【实践与探索】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门热情选择临摹、写生。临摹的学生可选择临摹 《水游叶子》中的水游人物;选择写生的学生可请同学、朋友做模特,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分析和观察写生的对象,弄清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关系,写生时眼、手、脑要并用。先确定人的大体轮廓比例。

第二,始终强调整体,逐步深人地表现局部,用笔要果断,画时要轻松。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第三,线造型要有变化,要有快慢缓急、情细长短、虚实疏密、曲直起伏等不同的变化。同样,绘画工具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但整体上用线不可琐碎。注意不同质感的物体,线条的方法也不同。

第四,要运用美术的观察方法,对写生的对象恰当地筛选取舍,并运用线条的造型手段加以表现,才能使画面更鲜明、简括充满个性,独具艺术的魁力。

第7课 重复的魔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评析、欣赏、感受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2)学月和掌握重复构成方法,并进行有创意的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3)通过学月与体验,开拓艺术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善于表现的能力。

【学习内容】

懂得欣赏平面构成并尝试平面构成构想与创作。

【教学重点】

A、重复构成的要素。

B、抽象造型的构想与实施。

C、创造力的培养。

D、审美能力的提升。

【教学难点】

A、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挖掘。

B、平面构成造型的构想与实施。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录像、重复构成范作、实物材料等。

学生:实物材料、笔、纸、颜料、圆规、尺等。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A、激趣导人:

播放一段超市录像,引导学生观察货物架上的货物。重放录像,查看正确率。

设问:为什么我们在瞬间看到的是大面积的货物而忽视小面积的货物?学生梳理归纳;赞量多、面积大、不断重复的物体视觉冲击力强,反之,视觉冲击力弱。导人课题。

B、感受领悟:

引导学生可旧生活申的重复现象,可以从静态的建筑物窗户到动态的花样游泳甚至电视 "黄金搭档"的广告等,感受重复构成在生活中的运用,欣赏重复构成整齐、有序的美感,领悟生活与艺术血脉相连的哲理。

C、发现归纳:

引导学生从一盒巧克力和一盒粉笔中发现归纳重复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单元形与骨格。出示重复构成作品,感受重复构成的艺术魁力,分析、理解、归纳完全重复构成的构成原理:单元形重复、骨胳 重复。提高审美能力。

D、构想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收集的实物材料(例如一盒回行针、一盒图钉、一包螺丝、一把红辣椒等等),构想出3-4种不同的重复构成方案。全班交流,发现改变单元形和骨格的方向是重复构成富有创意的重要因素。同学问相互启迪,将创作思维引向探人,充分开发创造潜能。

引导学生运用实物材料进行重复构成练习,鼓励学生借用尺、圆规、笔等工具进行绘制创作。

E、评价链接:

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及时鼓励作品中的创意。

知识链接到波普艺术代表作品《玛丽莲梦露》,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作品运用重复构成所产生的独特魁力。

第二课时

A、观察发现:

观看一段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出水英蓉》片断,观察、讨论其中出现的重复构成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除整齐划一的集体动作重复外,还包含着渐变、分解、发射以及对称等非完全重复。导人课题,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设计观念。

B、欣赏提升:

出示渐变、分解、发射以及对称等非完全重复图例,引导学生与影片中重复现象相对应欣赏,明确概念,感受非完全重复的形式美感,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C、讨论研究:

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渐变、分解、发射以及对称等非完全重复中的一种进行讨论研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1、针对所选非完全重复构成,分组分别讨论其构成规律。全班交流,分享研究成果。

2、针对所选非完全重复构成,分组分别构想3一5种构成设计方案,全斑交流,相互启发。

3、针对所选非完全重复构成,分组分别研究探讨其表现手段,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惜鉴,开拓创作思维空间。

4、创作练月:

引导学生选锋自己喜欢的一种非完全重复构成进行有创意的构成创作。

5、评价拓展:

A、展示作品,师生共同点评。

欣赏运用平面构成设计的海报、书籍封面、茶具、壁画等作品,引导学生将

自己的构成作品进行再次构想,使之成为某一主题艺术作品的主画面。帮助学生文档 (1)中完成一幅重复构成练门,要求又快又整齐。

利用服务器选择有代表性的学 生作品进行屁示评析,检验重复构成概念掌握的成效度。注意及时鼓励创意。

B、单元形练习。

(1)引导学生在图库中选择一种几何形纹样在PHOTOSHOP文档;

(2)中进行重复构成练刀,提示学生可以通过改变单元形的方向以增加构成的丰富性,形成崭新的视觉美感。

C、骨格练同。

引导学生点击文档(2)的图层"眼睛",隐藏构成的骨格线,帮助学生理解有作用骨格线与无作用骨格线的作用,感受骨格线有和无的视觉差异,领略美仑美英的形式美。

D、构想创作:

引导学生在电脑中自行设计一种单元形,然后打开PHOTOSHOP文档(3),利用不同排列形状的骨格线,构想完成一幅富有创意的重复构成创作。

E、展示深人:

利用服务器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评析,鼓励学生的优秀创意。

多媒体出示渐变重复分解重复、对称重复图例,与一张学生作业并置欣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别寻找它们的构成规律,将构成知识引向深人。

引导学生在电脑上分别进行渐变重复、分解重复、对称重复练习,鼓励学生利用剪贴、对印等方法完成构成创作。

F、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忆重复构成的运用,从平面得到立体的,从静态得到动态的,生活中的运用到艺术中的运用

知识链接到波普艺术代表作品《玛丽莲梦露》,以此说明现代设计与现绘画血脉相连的关系。

G、课后创作: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构成练口进行进一步的构想,畅谈或在电脑申完成新的意设计,使构成创作成为其一主题艺术的主画面。

第8课 立线装饰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培养学生一双审美的眼睛,能根据不同材质,因材施艺,创作立线装饰。

【学习内容】

会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材质,尝试创作、欣赏优秀的立线装饰作品,学习创作立线装饰画。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学习,感受线的魅力,了解立线装饰的概念、一般表现方法,感受

立线装饰品的美。

【教学重点】

线的不同表现方法,立线装饰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线在表现作品中的美学原则的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线的装饰画的多媒体课件、范作等,铅画纸、胶水、小刀等。学生准备纸、小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列举线的种类:让学生在一分钟内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比一此谁画得多,提出线有许多种:粗细、曲直、宽窄、长短及规则、不规则之别。

2、列举不同表现手法下的线条(多媒体显示)。

线的表现手法:

3、学生补充列举线的不同表现手法。

4、结合具体作品师生共同分析节@品所用表现手法。

5、由列举的作品谈谈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用线构成的作品欣赏:

利用多媒体播放用各种不同的线表现的画,由中国画中的线――西方建筑速写的线――生活中线的表现――立线装饰作品(现代装饰画、元代永乐宫壁画)。

提出问题:这是什么装饰手法?提出立线装饰的概念。欣赏立线装饰作品。

学生谈认识、体会,并介绍还想到什么材质的立线装饰,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可用?

6、尝试创作一幅纸立线装饰。

7、展示自己的作品,表现的内容,谈制作的关键要点。集体交流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欣赏优秀立线装饰作品,感受作品之美;通过尝试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感悟立线装饰之美,创作立线装饰作品。

【教学难点】

创意的表现。

【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及大量课件资料,示范用制作工具。学生准备乳胶、木板或卡纸、颜料、毛笔等。

2、认识了解不同材质的立线装饰作品。

欣赏作品:不同的立线装饰作品。

感悟作品之美,谈认识、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不同材质的运用的产生不同效果。

3、尝试体验立线装饰创作。

根据材料,学生分别进行创作构思,教师辅导 (可3一4人合作,也可单独进行)。

立线装饰的制作要点:

(1)基座材料要平整,有一定的厚度和强度,如厚卡纸、三夹板、薄的泡沫板等。

(2)立线的纸条一般不要太厚或太薄,普通铅画纸即可。纸条要求宽度一致,一般在0.5厘米左右。纸条要求平直,这样立线时才能够平整地与基座黏合。

(3)黏合剂要求用乳胶,注意乳胶不要加水,也不要涂得过多。

(4)立线的曲线形态要用笔杆事先将纸条弯曲,这样可以形成流畅的曲线型。

准备材料,提示注意安全。抓住一至两个典型材料,提示准备时的注意点,合理利用材料的质地、色彩。

按构思草稿进行制作,制作中适时进行调整加工。

教师此时应注意发生的问题,如黏不住,材料无法准备到位等。

4、展示、评述。

作业集中到教室中央,学生围观,先作者介绍创作意图、表现方法及关键点,再请其他同学作集体评价,并请作者本人记录,以便参考。

第9课 奇妙的肌理世界

【教学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2、通过设计、制作,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大胆创新,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升人文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布置好美术教室,每两桌一个盛满清水的小水盆和油性颜料等;学生准备好自己收集的材料、色彩颜料、美工刀和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用Media player播放软件播放愉快轻松、节奏鲜明的Mp3音乐,展示并不断变换软件中的可视化效果(Media player中的可视化效果包含魔幻、氛围、激光、组乐等几十种,动态纹样非常美丽)。

2、查看学生的准备情况

集中学生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激发审美兴趣,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屏幕上的纹样给你什么感觉?

生(七嘴八舌):在运动,随着节奏在变化,变化很丰富,……

师:那大家认为美不美?

生(异口同声):美!

师:这种美妙的肌理纹样是可以制作出来的,而且并不复杂。

(此时,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流露出渴望、兴奋的神情。)

师:我们先来欣赏几幅作品。

(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肌理作品)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制作出我们看到的这些肌理作品。

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有的说可以画,有的说可以拼贴……

三、故事索引,实践催化

1、讲述老师小时候生活中的小故事。老师小时候在河边洗碗时发现,碗里的油花快速地扩散到河面上,在阳光中五彩缤纷,加上小鱼儿头顶水面泛出的片片漪涟,美轮美奂,煞是惹眼,可惜这种美丽一会儿就没有了,如果能长久保持该多好啊。那么怎样才能收集河面上漂亮的肌理纹样呢?老师后来终于想到了方法,展示一幅制作好的作品,让学生想想老师用的是什么方法?

2、学生发言很踊跃,教师说出自己的制作方法(用油性的颜料在水里搅和,再用白纸吸附),让学生讨论老师制作的作品还有哪些特点,学生们很快就谈到色彩的关系和纹样的布局,教师马上接入话题,穿插色彩和构图知识的讲解,并用课件演示。

同学们想试一下吗?学生们立即兴高采烈地尝试,而且很容易就获得了成功,教师由衷地赞扬学生的作品,并提醒学生注意清洁卫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双基”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的目标的基本保障,色彩和构图知识是本课肌理制作成功的关键。此外,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到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出现油浮于水的物理现象,综合课程包含着很多内容,所有内容的设置都指向一个目标:培养合格的社会人。】

3、扩展思路,引向深入

师:同学们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到美丽的肌理作品?

学生们受到启发后,讨论很积极,得出的方法也很多,如用树叶蘸颜料转印,玻璃上的加色水纹吸附、墨水滴的泼洒、用电脑软件制作、将不同肌理纹样进行拼贴等都可以得到美丽的肌理作品。

四、角逐赛场,体验成功

教室将学生分成四组,在黑板上列出各组的基本分值10分,说明比赛规则,由教师主持,全体学生参加。

1、必答题:(由教师任意抽一名学生回答,每题2分,回答正确加2分,错误扣2分)

①物体表面都有肌理,对还是错?

②树皮的粗糙,玻璃的光滑等都是表面肌理形成的,正确吗?

③只要是客观的材料,用手就可以感知到肌理,是吗?

④青铜器上的神秘纹理是一种肌理表现吗?

2、抢答题:(举手抢答,每题3分,回答正确加3分,错误扣2分)

①肌理又称质感,是不是?

②肌理都是自然形成的吗?

③电脑可以设计出肌理吗?

3、作画题:(以组为单位,每组最多推荐四幅作品参加评比,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议打分,最好的组加10分,其次分别加7分、5分、3分,不符合要求的不加分)

学生用自备的材料采用任意方法制作肌理作品,由于学生材料准备没有限定,学生制作的方法和效果各有特色。评议打分阶段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在色彩、构图上进行赏析。

五、总结强化,拓展延伸

师:比赛成绩已经出来,但老师最看重的不是比分,而是大家对生活的热爱,因为分数永远概括不了大家对生活的热爱,永远都反映不出大家对创造生活的热情。

在同学们精心巧妙的构思设计下,展现了众多的美丽作品。这让老师明白生活中美丽的事物的确很多,只要我们平时多留心生活,就会发现很多美的东西,即使是废品,也能像丑陋的蛹一样变成翩翩蝴蝶,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相关的文章

热门初中美术教案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