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简介
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的建筑类高等学校。70多年来,历经高工建专、中专和大学三个发展阶段。肇始于1936年的北平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科,解放初期为北京工业学校土木科,1952年为北京建筑专科学校(时任北京市副市长、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兼任校长),1953年更名为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1958年升格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61年改为北京建筑工程学校,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82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高校,1986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2年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博士学位培养项目。2013年4月获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学校积极参与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北京建筑大学积极适应首都高等教育发展和首都城乡建设的需要,坚持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拓宽办学视野,不断强化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理、法、艺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校,是北京乃至国家城乡建设的重要力量。
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和3个基础教学单位,即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计算机教学与网络信息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和体育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218人,其中本科生7018人,硕士研究生1142人,留学生58人。现有31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自动化;现有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涵盖5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与设计。
学校现有教职工1020人,其中专任教师710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588人,占总数的8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1人,占总数的4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10人,其中正教授108人。两院院士周干峙教授、李德仁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教授和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教授、专家和政府高层管理人员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受聘为学院兼职和客座教授。拥有长江学者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长城学者1人,教育部、住建部专业指导和评估委员会委员9人,兼职博士生导师2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省部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获得者、高层次人才、学术创新人才、科技新星、青年拔尖人才37名,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学术创新团队、管理创新团队23个。
学校分为西城和大兴两个校区。西城校区占地12.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大兴校区占地50.1万平方米,一期工程16.4万平米已竣工启用。我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34.8万册(其中与住建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共享40万册)、电子图书121万册,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40个,与住建部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成为全国建筑类图书种类最为齐全的高校。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近两届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获得教学成果奖20项,其中一等奖8项。为适应首都城市现代化建设对高级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已建成102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近五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和首都高校挑战杯等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36项。
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5万多名优秀毕业生,成为首都城市建设系统的骨干力量。他们参与了北京60年来重大城市建设工程,校友中涌现出了被称为当代鲁班的李瑞环,核工业基地建设的奠基人赵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在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桂生、沈小克、张宇、罗玲、胡越、包琦玮、高士国,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近五年来,毕业生全员就业率超过95%。
近五年以来,我校在研各类科研项目1700余项,其中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54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6项,其中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发明奖共8项,2010、2011、2012连续三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完成科技服务经费突破2.4亿元,连续6年过亿。我校现有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城市测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等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社科基地和大学科技园项目。被确定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工作首批试点的2所高校之一。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35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为适应首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和首都城市建设的需要,学校坚持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的办学定位,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管、理、法、艺等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多学科高校。未来十年,学院认真贯彻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开放办校战略,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建筑大学。(2013年6月更新)
江苏大家——江苏省美术馆所藏20世纪国画精品展
戴增钧画展“调侃的背后”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不一不异——中国青年艺术家实验展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文化‧精神‧生成」
冷军两幅画保价1.2亿 画得比照片还逼真
2013年兰州大学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
2013年湖北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通知
威尼斯手记——王受之个人作品展
牡丹文化节农民画展开幕
2013年河南师范大学省外美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姚剑波油画展在京举行
高东风创意影画展在京开幕
孙桂金书画展在京开幕
美丽台湾——台湾近现代名家经典作品展
四川民族学院2013年艺术类招生专业简介
浅谈方增先作品辨伪
毕节学院2013年美术类招生章程
贵州省博物馆馆藏现代名家画展开展
英国美术百年展将登陆广州《北京商报》
康宁书画展在扬开展
发起成立基金会,关山月女儿捐出《江峡图》
上海博物馆书画展巴黎开幕
绝症画家办画展筹得善款8万元
“颐斋同门六人书法展”在京举行
胡玉工笔画展开幕
江苏省2013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一)
王军舰爱心画展明天在京开幕
南京市民可免费观看朝鲜画展 展出持续至本月17日
国家欲统一管理艺术品鉴定 三大问题成争议焦点
天津美院美术馆两大展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