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空间感和观察力较差,这些往往形成透视教学中的障碍。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一、合理渗透,提前铺垫在小学美术教材中,从四年级开始涉及透视知识。如果从这时硬讲透视知识,势必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小学生原来的一些错误透视习惯,一时难以转变,所以对这种理性化、抽象化的知识乍一接触感到难度较大,不易接受。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教学,做好铺垫,减缓教学的坡度。小学一二年级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进行绘画教学,不接触透视方面的知识,允许在作业中出现与透视规律不符的现象。这是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而定的。但是到了三年级,学生认识能力有所提高,已经初步具有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及表现能力。我们从这时就应该向他们渗透最简单的透视常识。如“近大远斜的现象。在绘画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周围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在头脑中留有印象,尽量在绘画中不养成错误透视的习惯,基本上表现出这种现象,形成透视教学的粗浅的概念,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观察实践,变抽象为具体透视教学是一个较为抽象的问题,要使小学生真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还需要一个认识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就是变抽象为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我的做法是:1.实景观察。在新课讲授之前,先让学生进行实景观察。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第七册第二课《景物近大远小现象》一课时,教师先把学生带出课堂观察实景,记录下各种现象。如:近处的路面和远处的路面是什么样的;近处的树木和远处的树木是什么样的;建筑,近处的和远处的又各是什么样的。回到课堂后,教师提出:你所观察到的这种现象是什么现象?然后学生讨论。2.充分利用教具,讲授新知。教师出示复合投影片进行分步演示。第一步出示:现实中的路面是同样宽的,路两旁的树木基本上是等高的。第二步演示:我们会看到近处的路面宽,远处的路面窄,这是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物体在人的视觉中会产生近大远小的现象。例如:一片树叶,在远处几乎看不到,拿在手里,向眼前移动,它的形象就会越来越大。我们就把这种现象叫做透视现象。第三步继续演示,进一步印证所观察到的现象。然后让学生欣赏挂图和课本上的图片,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总结:景物的近大远小现象就是透视现象。这样教学,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而且教师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完成了这一教学任务。
保险估价近2亿 莫奈圆形《睡莲》首来华(组图)
“来自老远的贵州—蹇人毅美术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展
成都师范学院2017年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考古学家发现被海啸吞噬的古罗马城市(图)
《德国8》亮相北京太庙 加强人文领域交流(图)
排队三小时,只为看一眼,北宋名画真有这么吸粉(图)
宜宾学院2017年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男子20多年收藏两万多枚邮票 最早的邮票为1978年
秦始皇兵马俑连续五年蝉联最佳博物馆榜单(图)
“刺桐古韵,瓷恒茶香”将于9月26日在法国开幕
与器与物——可可陶艺展“七碗”携秋而至
还原秦始皇帝陵兵马俑的“中国色彩”的故事(组图)
柏林艺术版图又添新军 全球最大街头艺术博物馆(组图)
野逸·心象——张立奎试验水墨小品展在徐州雁南艺术会馆举办(组图)
“青年艺术+”优秀作品展亮相曼谷
江西省美术创作提高班作品展举行
张见:束素
卡塞尔文献展:为城市和艺术带来新的可能
重庆邮电大学2017年承认四川、安徽、重庆美术统考成绩
国博秦汉文明展众多一级文物令观众赞叹
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变一变》2课时教案
国宝级油画展——《天唱地和》将亮相华珍门
鉴定专家蔡国声老师做客上文众申:闻茶香,品茶道(组图)
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携手揭开“奇迹”面纱(组图)
2017年西昌学院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花开月正圆》赵锦龙水墨将于9月23日开展
贵州五座土司墓考古:杨元鼎墓被误读半个世纪(图)
中东欧与中国当代丝绸艺术展举办
墨西哥地震损毁文物 希望中国参与修复(组图)
秦汉文物亮相国博 展现中国辉煌发展(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