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色是指在色谱中一原色和与其相对应的间色间所形成的互为补色关系。原色有三种,即红、黄、蓝,它们是不能再分解的色彩单 位。三原色中每两组相配而产生的色彩称之为间色,如红加黄为橙色,黄加蓝为绿色,蓝加红为紫色,橙、绿、紫称为间色。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就是互为补色 的关系。由于补色有强烈的分离性,故在色彩绘画的表现中,在适当的位置恰当地运用补色,不仅能加强色彩的对比,拉开距离感,而且能表现出特殊的视觉对比与 平衡效果。
我们知道,补色是人的视觉感受所呈现的一种视觉残象的生理反应。例如:当你注视一朵鲜艳的红花时,你的视觉会在红花的边缘外的背景色彩中感受到一些绿色的 成分。当你观察一杯鲜艳的橙色饮料时,你会发现在这个杯子的投影及边缘背景上有蓝紫色的色彩成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补色现象。它是人的视觉色彩平衡系统所 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由于一种纯度较高的色彩相对应的相反成分伴随我们所注视的物体色彩而产生,以此减弱该物体的强烈色彩对视觉产生的刺激。绘画中的色彩 慨念及原理的运用就是以人的视觉感受与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两方面为基础和依据的。因此,在绘画中,艺术家会主动地运用补色原理在绘画作品中制造强烈的色彩 对比效果以获得特定的艺术氛围。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绘画大量地运用对比色——补色,纳比派画家的重要代表波纳尔的油画作品更是以补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对象的明暗关系,色彩明丽、轻快,充满光线的跳动感。可见,正确地运用补色会使绘画色彩作品取得醒目、强烈的视觉效果。
那么补色主要在画面中所表现的物体的哪些部分发挥作用呢?换句话说,在物体的色彩的哪些部分有补色成分呢?根据人的视觉平衡系统及出现视觉残象的规律特 点,我们把补色现象在绘画作品中所出现的位置作如下归纳,即在物体色彩关系中有以下几个有补色成分的部分:以一个深红色的苹果为例,在这个苹果的明暗交接 线上、投影的边缘应当有补色绿色的成分,在苹果边缘的四周也应适当有淡绿色的成分混合在周围的背景色彩中。补色的分离性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会使画面的色彩对 比明亮强烈,增强空间距离感。这可从印象派以来的外光写生及静物写生作品中获得这方面的例证,并加深这方面的认识和经验。
在画面中,交接线、投影及背景处的色彩里有红苹果的补色绿色成分。这是视觉平衡系统产生的生理现象。这种补色对比在视觉上会加强色彩的对比距离感。
一年级美术下册《春天的色彩》教案
一年级美术下册《纸风铃》教案
13位中外艺术家反思“机器人间”
一年级美术下册《狮子大王》教案
新湘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第1课时教案
2019年广东美术联考考试内容与形式
四年级美术下册《光的魅力》教案
卢浮宫《蒙娜丽莎》搬家 排队一两小时看30秒(组图)
逛海峡两岸博览会发现台湾陶艺之美
百种珍稀古籍残片亮相《李阳泉藏古籍残叶暨题跋展》
踏雪寻梅笔筒
新湘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书法的结构之美》第2课时教案
七次进藏勾勒“十万彩虹”:女性艺术家熊文韵创造的“艺术神迹”
大同历代墓葬壁画:北魏庖厨宴乐与元代山水人物
2019年广东美术联考评分标准
《小鸟的家》教材分析
苏轼传世真迹长春展出 受墨客热情追捧
新湘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千姿百态的水》第2课时教案
倍速升值的红宝石
新湘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书法的结构之美》第1课时教案
娄师白,能乱真而不作伪,方为真君子
中国五大名窑瓷器特色
一年级美术下册《介绍我喜欢的玩具》教案
140件工艺美术作品亮相国家博物馆 台湾陶艺师参展
原创 神秘传世古画,不知道其背后作者是谁,一道阳光揭开了身世之谜
新湘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画家笔下的质感》第1课时教案
倪有鱼装置个展“∞”开幕 多件作品首次亮相
四年级美术下册《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
新湘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灯饰的设计与制作》第2课时教案
“逸·界——江南风雅生活美学展”在南京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