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艺考”最高报录比165:1
新华社北京2月16日专电(记者魏梦佳)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艺术类招生日前开考。据悉,共27299人次参与此次艺术类考试。其中,表演专业报名与计划录取名额比最高,为165:1。
据了解,今年该校在北京、杭州、成都、长沙共4个考点组织招生。今年共27299人次参与该校艺术类考试,其中北京最多,为21595人次。表演专业报考依然火爆,报名4297人,招生计划仅26人,报录比例最高。其次是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此外,该校今年艺术类招生专业由23个调整为18个,部分专业合并专业方向招生或重新定位专业方向,部分专业考试内容也有所调整。例如,一些专业增加了综合素质考查笔试项目,考题取材范围更加宽泛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该校在录取原则中加大对考生文化成绩的考核。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导演、表演、影视摄影与制作、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等11个过去按照专业考试成绩排名录取的专业,今年在录取时将综合考查考生文化成绩与专业成绩,按照二者的综合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
艺术授权使艺术变得触手可及
《图的背叛》:马格利特以来
对话邹文 公共化,谁来领跑?
质沿古意 文变今情—马书林画京剧人物
美术品著作权保护空间尚待拓展
让传统照进未来 ——访品物流形设计公司创始人张雷
女神雕塑变校董引热议
施大畏委员:直面当下美术界无法回避的困境
易介中:把艺术当做豆腐一样
书画“名家班”的奥妙
美术史论学科发展开始转向“财经学”?
写生还原创作真实
工笔画不可少了绘画性
工笔画家的精神追求:沉得下去 抬得起来
当代艺术何以“去魅”?
美术要坚守美学底线
现实主义美术创作不应“与照相机争功”
李可染、傅抱石、钱松喦的山水创作初识
新水墨描述中国画自我立场
百年闽台漆艺,传承七千年文明
美术的“废墟”
艺术概念的演变:从美术到视觉艺术
艺术×工学=设计²
“雕塑计划”:新格局下的自我突破
张桦:传递生命的温度
公共艺术,能否一人有一颗钉子?
程小琪的荷很有趣
方力钧:创作动力源于痛感激发
毕加索VS现代英国艺术
为中国现代美术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