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绘画要点:色彩写生“条件三固定”作用
前言: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下面由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绘画要点:色彩写生“条件三固定”作用,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只有在固定的光源下,我们才能把握物体各部分的色彩关系。作为光色现象,冷暖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它与人的视觉生理及心理反映相关。那么,在一定的光源下,物体的色彩在特定的环境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我们知道,一个物体在阳光的照射下,受光部会产生暖的感觉,而阴影部就会产生冷的色彩感觉,这种经验几乎每个人都有直观的体会。如强烈的阳光照射在白色墙面上,受光照射的白色墙面会产生暖黄的色彩,背光的墙面阴影处或树干、枝叶留在白墙上的投影则会产生一种偏浅紫蓝灰的冷色彩。如果再细细地观察这些阴影的色彩,我们又会发现墙的上方阴影偏蓝灰色,接近地面的阴影则给人以蓝中带些黄的色彩感觉。这是环境色对投影进行反射的结果。上部分阴影偏蓝,是因为天光(蓝天)的色彩的反射而形成的;下半部的阴影在蓝色调中逐渐产生偏黄的色彩,是因为地面的色彩对它的反射而形成的。
色彩写生的“条件三固定”是指一幅色彩静物写生必须在光源固定、物体固定、环境固定这三个基本前提下才能进行,否则画面的色彩关系将是杂乱无章的。
另外,在阴天的光色中和在日光灯的照射下,由于天光和日光灯都属冷色,亮部就非常明显地呈现冷光色,而暗部的色彩则偏暖。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它说明了一个基本道理:物体的受光部冷,暗部就暖;受光部暖,暗部就冷。这种色光现象的冷暖变化本身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同时它与人类的视觉生理及心理密切相关。理解并掌握物体的色彩冷暖变化的规则十分重要,它是我们认识物体在空间中的色彩变化并进行色彩写生的基本依据,否则画面中的各类物体的色彩关系将是无序和混乱的。在了解了光源色对物体的冷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前提下,我们还应了解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彩与环境色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所谓物体的固有色,是该物质的成分对光的吸收与反射作用的结果。
我们知道,耀眼的日光在三棱镜的分离下呈现出七彩的光源,不同的颜色对光线中不同波光的色光的吸收程度是有差异的,由此我们得到了在视觉中所感受到的不同物体的固有色彩。物体固有色,只是人们对某一物体的颜色的一个基本概念。
如果我们把它与空间中的光源、环境中的物体的色彩联系起来进行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由于物体本身的起伏、高低及前后、远近的因素,导致色彩发生很多细微的变化。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物体亮部、中间调、暗部、投影、反光等几大区域的色彩变化逐一加以说明,使考生们能在繁复的色彩中把握基本倾向的成因。
概括地说,物体的受光部是暖色,与之相对的背光部就是冷色。亮部色彩是光源色+固有色的混和,亮光色基本是光源色+微量固有色。中间调子层次则以固有色成分最强,有少量的光源色和环境色成分,交接线是物体色彩+该物体色彩的补色。暗部色彩主要是物体固有色+环境色。反光色主要是环境色+少量暗部色彩,投影色是物体的补色+受投影物体色彩+环境色。反光色的强弱与该物体的表面质感相联系,光渭物体反光色彩强,粗糙物体反光色彩弱。
明确了上述基本概念,我们在色彩静物写生或其他一些内容的色彩写生中就会胸有成竹,主动地把握画面中各部分的色彩关系,概括也好,深入也罢,都会得心应手地表现出物象丰富变化的色彩关系。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绘画要点:色彩写生“条件三固定”作用,看完后如果还意犹未尽,请关注查字典美术网吧!
文物衍生品如何延伸价值
传统绘画的当代性转换:对油画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图)
范美俊:王羲之不是书法家
刘洪郡:相对中的笔墨
林泓魁:优秀非遗经纪人难寻觅
朱顺龙:壶中见茶史
艺术圈有多少吸毒者
享受艺术过目即拥有
涂鸦艺术的流行是偶然也是必然(图)
书画装裱“三大”技术:传统装裱,机器装裱,手工机裱
傅中望:当代艺术的审美推广(图)
刘庆柱:古城墙保护与利用应慎之又慎
玉雕的变革:从金蝉奖的设立看蒋喜的创新之思(组图)
人之初:西方艺术史中的儿童形象(图)
最新研究揭秘:狂人梵高其实不疯也不穷(图)
向京翟倞对话:艺术家有点像荒野里的独行者(图)
方绮画虎:神中取韵(组图)
基于思维和行为的设计再思考(图)
画家严培明:命运是一种偶然
别让自己的文化在博物馆里老去
英雄儿女、英雄文化撑起中华文化伟大复苏梦
许鸿飞:把胖女人带回家
孔祥东:最不希望字画涨价
黄宾虹对创作有何追求
文艺评论要进入时代的场域
崔岫闻:大于艺术的是什么(图)
荷由心生——读韩志冰先生的水墨画
公共艺术不能怕蛙同鸭讲
德国完胜:不仅是足球还有当代艺术
建筑该怎么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