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对月图之致远何森 2月12日至24日,“对月——何森个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2004年底,何森开始从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言语中发现重新说话的源头,他尝试通过对李鱓、马远、徐渭作品的利用和截取完成了多幅绘画。而何森的近期作品做出了更为彻底的转变,摒弃了现代符号,取而代之的是带有中国文人气节的竹与松及经典的古人形象,他运用油画媒材作为媒介并借用古代的形式与痕迹,来述说今天的语言和情绪。本次展览展出何森的近作,这也是对何森6年来的新绘画实验的一种梳理。其中,对宋代马远《对月图》的重新诠释成为他的代表作品,画面里那些中国文化特有的气质,为观者提供了理解绘画的依据。
“书坛领袖”是如何诞生的(图)
为艺术的生存:为精神的存在
评论:文学翻译大赛不妨多一些
毕加索研究新成果:政治神话的式微(图)
跟风“大黄鸭”显中国文创匮乏现状
人红赝品多:莫言书法赝品泛滥
黄永玉:人一辈子跟着书走不会坏(组图)
曾梵志成中国最贵当代艺术家(图)
建筑师陈暄访谈:我的梦想是建一座美术馆(图)
宫崎骏:融合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大师(组图)
直面生活的写生
评“大黄鸭”亮相京城:反映北京包容的心态(图)
欧美的中国书法研究已不如从前活跃(组图)
“文人书法”、“我书即文献”与“书法文献学”
博物馆在网上忙活什么
晚期毕加索和晚期德库宁作品的历史修正主义(图)
关于书法写生的思考
留住毛笔字的文化基因莫让传统文化失传(图)
从杨之光作品看现实主义的类型学
评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图画书或为有效载体
大师泛滥,你说我说
工笔之路
传统书房坐具之理与用(组图)
栗宪庭:艺术获得自由和独立的状态最重要(图)
中国的动漫产业为何没有宫崎骏诞生
马克
记著名画家董明洋先生水墨岩画的当代价值(组图)
名人书法未必都有毒
刘小东谈利森画廊个展(图)
对景写生与闭门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