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多地高考报名人数再减少 北京连续10年下降 目前,2016年高考进入倒计时,近期,一些省份陆续公布今年高考各地的报名情况。根据公开消息,不少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在今年继续下降,一些省份的报名人数甚至创下10余年来的新低。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又将有数百万考生踏入高考考场。今年,全国高考报名总人数目前尚未有权威数据,不过一些省份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已经公布。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有包括北京、江苏、陕西、浙江、新疆、湖北、内蒙古、辽宁等十余省份公布了本省高考报名情况。从报名人数来看,相较于去年,一些省份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北京、辽宁、江苏等地更是创下近年来的新低。
近日,辽宁省公布了今年该省高考报名人数为21.8万人,据媒体统计,辽宁高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四年下降,今年也成为该省近12年来高考报名人数最少的一年。
根据公开消息,今年,北京有6.1万人报名参加高考,这已是北京高考报名人数连续第10年下降,记者发现,相较2006年的12.6万人,北京高考报名人数在10年间缩减了一半。
再如,江苏省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相比去年减少了3.25万人,只有36.04万人,这也是自2010年该省首次出现高考报名人数下降后,连续第7年下降。相比2010年的52.7万人,江苏高考报名人数6年间减少超过16万人。
相比于一些省份高考报名人数的连年下降,今年,河南、江西、贵州、内蒙古等省份高考报名人数较去年有所增长。其中,贵州增加了4.3万人,达到37.38万;江西则继续保持近年来的增长势头,今年增加至36.06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今年有82万高考生,将继续领跑全国。从2009年起,河南省高考生源人数开始走“下坡路”,连续6年下降,到2014年,河南全省高招报名考生下降到了72.4万人。从2015年起,河南省考生人数止跌回升。
多地高考报名人数减少原因何在?
近十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均在900万以上。其中,2008年高考报名人数曾达到历史峰值1050万;2008年后,报考人数连续五年下降,到2013年,报考人数只有912万人;2013年后,报考人数再度出现增长,2014年和201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分别为939万、942万。
近些年,高考生人数再难达到2008年的峰值已成现实。2014年由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就曾分析称,高考生源减少的重要原因是适龄学生人口的下降,而这一趋势将一直延续到2020年前后。
以北京为例,北京2016年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减少了6000多人。这已是北京高考报名人数连续第10年下降。
针对近年来北京高考报名人数连续下降的原因,此前有专家分析,北京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主要取决于适龄学生的出生率。从北京市的适龄人口变化趋势来看,未来几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下降的趋势不会改变。
除了宏观的适龄人口变化,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程平源向中新网记者表示,近年来,多地高考报名人数下降还与高中生人数减少有关,当前,很多学生初中过后就选择到职业学校就读。此外,如今的高中毕业生,毕业出路更为多元,出国留学、提前就业也成了很多高中生的选择。
今年高考录取率会升高?
高考报名人数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高考录取率,相比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高考录取率不到5%,如今高考录取率高已是不争的事实。
2011年以来,全国高考录取率均在70%以上。去年,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942万人,其中700万人能够最终进入大学,高校录取率达74.3%。其中本科366万人,高职(专科)334万人。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2016年全国各地本科计划招生3253900人,各部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计划招生460546人。
今年各地高考录取率将会呈现什么走势?近期,浙江、湖北等地均预计,今年当地的高考录取率都将不低于去年。其中,去年浙江的高考录取率为87.1%,浙江预计今年将不低于去年。
在高考人数创近年新低的江苏,江苏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各高校在江苏投放的招生计划数与去年大致持平,对考生而言,录取机会将进一步增加。
“雕塑计划”:新格局下的自我突破
张桦:传递生命的温度
美术的“废墟”
博物馆民间捐赠之路堵在哪里?
重建新闻漫画健康向上的战斗性
为中国现代美术正名
百年闽台漆艺,传承七千年文明
美术史论学科发展开始转向“财经学”?
公共艺术,能否一人有一颗钉子?
新水墨描述中国画自我立场
如何让世界“工厂”变身制造业基地
让传统照进未来 ——访品物流形设计公司创始人张雷
现实主义美术创作不应“与照相机争功”
程小琪的荷很有趣
方力钧:创作动力源于痛感激发
烧“水”的深意:回归传统文人精神?
扬州盐商与扬州画派
易介中:把艺术当做豆腐一样
雷人“鸟巢”频现,都是创新乏力惹的祸
偏见目睹之798怪现象
静观天地大美——卢禹舜的新山水艺术
工笔画家的精神追求:沉得下去 抬得起来
公共雕塑:在空间中博弈
《中国艺术报》:文艺批评为什么看不懂
杨晓阳:反对艺术创作中的极端个人主义
毕加索VS现代英国艺术
郑重宾中式媒介上的西式思考
当代艺术何以“去魅”?
放下权威: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网络
艺术×工学=设计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