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是2016级编导艺考生一员,已取得中国传媒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中央戏剧学院、暨南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等重点本科学校的合格证。作为一个艺考孩子的妈妈也随手用文字记录一下这段对孩子对我都是人生特别的时光。
女儿是一中高三年级里唯一的编导类艺考生,在别人争分夺秒准备六月大考的时候,她却在离大考只有七个月的时候坚定地选择了艺考。学理工科的女儿一直有报考大学艺术类专业的想法,但每每被我们一直的一个念头栓着:你成绩还不错,考个重本的大学没问题。艺术类专业竞争太大,好多孩子高一高二就开始准备艺考。别辜负了你这么好的学习成绩。但是女儿可能被她爸爸的一句话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只要咱们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了,以后也不会为自己没有成功而后悔”。
最早的艺考时间2016年1月20日,最晚的一场艺考三试时间3月12日。女儿11月份决定参加艺考,她那坚定自信的眼神告诉我们,她选择了“不后悔”。由于孩子功课紧张,按道理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做艺考前期的准备工作,她甚至连艺考内容和题型都没接触过。这时已经是2015年11月底,留给女儿的艺考准备时间太短了,女儿征得我们的同意,在她给爸爸“不拉下文化课”的保证下,开始了她一个月(正常至少应该用六个月)脱课的艺考培训课。女儿每天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在培训中心学习,晚上回来还要写对她来说陌生的评述、故事、文常。
太多的学生和家长都有这样一个误区:一是学习不好的才考艺术类;二是艺术类好考。其实不然,艺术名校、好专业一般入学的文化课分数线都会比一本线还要高20~50分,参加艺考耽误了文化课,但一本院校又要文化课考高分,真是很难,几乎所有艺考生都会耽误文化课的。最后如果孩子的文化课太差,不但去不了心仪的好的艺术院校,还得低于孩子原来的正常水平就学,真的得不偿失。
女儿报考了北京六所一本院校的艺考,光在北京艺考假设能进入艺考最后一轮,至少要脱课一个月来应付。对高三的孩子来说,耽误一天文化课都很心疼的。想考好学校的艺考生真心不易,在复习文化课的同时,还要挤出学艺术专业课的时间,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都被拉成了满弓。
在局外的人们只能看到成千上万的怀揣文艺梦想的孩子,和他们满怀期望的家长。其实每张合格证的后面都是初试、复试、三试的层层惨烈竞争,都是艺考过程的艰辛和煎熬。还有成千上万艺考失利的孩子们被消磨的意志和精神。艺考战胜对手是重要的,更重要的要战胜自己!
回望女儿刚刚走过的艺考之路,有过紧张焦虑,有过水土不服上吐下泄,有过她在考场我在雪中漫长的等待,有过一天三场考试,有过地铁上她小憩的睡容,有过吃饭坐车候场时仍眼不离书,有过欢呼的拥抱,有过失败的鼓励,有过不停的退改签机票,有过独自包场考试,有过报考时的迷茫,有过查成绩时的颤抖和彻夜无眠,还有还有……这都是我们共同经历最幸福的时光。
感谢女儿,感谢这重要的时刻我都陪伴在她身边,感谢有你们!
方力钧:创作动力源于痛感激发
《中国艺术报》:文艺批评为什么看不懂
艺术×工学=设计²
《图的背叛》:马格利特以来
丁长荣画鱼
偏见目睹之798怪现象
质沿古意 文变今情—马书林画京剧人物
易介中:把艺术当做豆腐一样
让传统照进未来 ——访品物流形设计公司创始人张雷
“雕塑计划”:新格局下的自我突破
烧“水”的深意:回归传统文人精神?
施大畏委员:直面当下美术界无法回避的困境
如何让世界“工厂”变身制造业基地
工笔画家的精神追求:沉得下去 抬得起来
艺术概念的演变:从美术到视觉艺术
美术品著作权保护空间尚待拓展
静观天地大美——卢禹舜的新山水艺术
扬州盐商与扬州画派
对话邹文 公共化,谁来领跑?
“挪用”缘何也能成名作?
书画“名家班”的奥妙
杨晓阳:反对艺术创作中的极端个人主义
郑重宾中式媒介上的西式思考
现实主义美术创作不应“与照相机争功”
斥资600万建“皖公”巨像引热议
百年闽台漆艺,传承七千年文明
李可染、傅抱石、钱松喦的山水创作初识
新水墨描述中国画自我立场
放下权威: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网络
当代艺术何以“去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