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资讯 > 杜大恺:“水穷云起”的风景

杜大恺:“水穷云起”的风景

查字典美术网 2013-01-29

“水穷云起”的风景——杜大恺的艺术 时间:2012年09月18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高素娜惠东老宅今安在(水墨)杜大恺 “山是平凡的,无论高低,无论远近,从不拒绝观看;水是平凡的,江海涛涛,溪流潺潺,人近之而声重,人远之而音稀……因为平凡,故有恒长。”这是画家杜大恺的70岁心语。9月16日,“水穷云起——杜大恺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精选了杜大恺最新创作的水墨作品约150幅,并有书法作品和以文献形式展出的杜大恺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壁画、公共艺术及连环画手稿等,较全面地呈现了杜大恺从艺40余年的探索历程。 杜大恺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执行院长等职。1978年,杜大恺考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师从祝大年先生,曾得到张仃、庞薰琹、雷圭元、郑可、吴冠中、袁运甫等诸先生的教诲。杜大恺是一位艺术修养全面、多才多艺且善于思考的艺术家,在壁画、雕塑、设计等领域均有创造性的成就。 “大恺在1978年入中央工艺美院读研之前,曾长期担任美术设计工作,并涉猎油画、水粉、水彩、重彩、壁画、连环画、插图等,无顾忌地穿行于种种工艺、绘画、雕刻之间。这使他养成了很强的独立自学能力和宽阔的眼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知识,而没有沾染专门化教育带来的褊狭之气。”艺术评论家郎绍君说,“他47岁才画水墨,但借助于水墨之外的素养和能力,扬长避短,独辟蹊径,历经20余年的勤奋探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 杜大恺自1990年开始水墨画创作,他擅长对江南水乡、山水和人物的描绘。江南水乡的韵味和隽美充满了魅力,但他在研究中国古典绘画时,却发现很少有此类题材的作品——因为受制于线描为主的中国画传统语言,难以充分表达江南水乡的情景。于是杜大恺大胆选择了中国画创作,并以其独特的笔墨语言和随兴、随性、随心的创作思路与方法,创作了《水乡入梦月正圆》、《吾乡月影重》、《江南此时秀色多》等,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杜大恺创作的水墨人物,多以人体为主,虽只取人物各种姿态或局部,却用空白经营画面,使人感叹于他巧于构成的布局。而他笔下的花卉、蔬果,更是被赋予了诗意的写景寄情,呈现出其多年西画创作经历而产生的独特视角和对中西绘画语言融合互补的深刻理解。同时,杜大恺对山格外偏爱,“画山”是其水墨画创作的另一主题。他把山作为心灵的寄托,更作为信仰和人格的喻示,他喜欢阐释山的崇高、伟岸、壮丽和永恒,其作品《与山相喁》、《天光云影山明晦》等,均抒写了他别样的人文情怀。 “房子”也是杜大恺作品中颇受关注的物象。“大恺的水墨作品,最与人不同处是房子,他泥瓦匠般年复一年地在宣纸上盖屋、泥墙、栽树,这房子也特别多样,绍兴的、乌镇的,江南的、西北的,国内的、国外的……在别人看来极普通的民房,到了他笔下,纵横交错,斑驳陆离,无不成画。”美术评论家刘曦林说。 刘曦林指出,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这个大院出过若干道路殊异、个性殊异的画家,张光宇、庞薰琹、祝大年、张仃、吴冠中等是第一代,袁运甫是第二代,杜大恺、刘巨德、王玉良等是第三代,这三代人都不被认为是正宗的油画家或中国画画家,但他们却以独特的风神形成了一个群体,以他们的艺术学养充实了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实践也滋润了他们的书画创作,虽在边缘,却多互补,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书写了多彩的一章。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杜大恺:“水穷云起”的风景"相关的文章

热门美术资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