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65:摄影师眼中的中丹城市”画册在北京发布。此次发布会由中国丹麦商会主办,由格兰富中国、丹麦驻华大使馆、金台艺术馆联合协办,丹麦王国驻华大使戴世阁(A. Carsten Damsgaard)先生、前中国驻丹麦大使甄建国等出席。
丹麦王国驻华大使戴世阁致辞“2065:摄影师眼中的中丹城市”是丹麦格兰富公司在2015年举行的一项摄影主题活动。2015年,是中丹建交65周年,同时也是格兰富公司进入中国20周年,活动主题中的“2065”就包含了这两层含义。此活动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摄影主题,由格兰富公司邀请中丹两国摄影师分别前往对方国家,实地采风拍摄。丹麦摄影师探访北京、上海、重庆、青岛和广东省等地捕捉瞬息万变的都市风韵。中国摄影师则前往哥本哈根、奥胡斯、斯科恩、维堡、奥登赛等丹麦主要城市寻找创作灵感。作品聚焦城市里的人文风貌与民生细节,以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视角、纪实的手法,生动且深入的展示了城市的独特风情与民俗文化。
著名歌手成方圆作为摄影师出席活动此活动中中丹两国摄影师拍摄的作品已相继在丹麦哥本哈根、和中国重庆、上海展出。在中国丹麦商会的大力支持下,此次这些作品得以在北京亮相。此次发布会展出了杨大洲、唐师曾、成方圆、孙伟、储璨璨、孔彦森(Jens Schott Knudsen)、唐睿丹(Rasmus Daniel Taun)等多位中丹摄影师的40余幅作品,一幅幅真实地再现了中丹两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优秀摄影作品展现在参观者的眼前。
出席嘉宾合影此画册不仅是一场视觉上的两国文化的交流,还是一场绿色城市发展的交流。正如丹麦驻华大使戴世阁先生在致辞中所指出的:“这本画册使我看到了长期以来丹麦和中国在经济、乃至文化方面保持友好交流和协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摄影师们为我们展现了两国的美丽风景、历史遗迹、和地标建筑等,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人们为创造美好未来所做的努力,从学生到高科技公司都在专注于绿色能源。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身边的美丽环境,通过这些照片,我们恰恰可以去反思其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如今,中丹两国的贸易对象已不再限于有形的商品和服务,绿色科技解决方案以及教育、文化交流和旅游成为合作重点。而格兰富公司举行的“2065:摄影师眼中的中丹城市”活动,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摄影主题与今后中丹两国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活方面的合作趋势高度契合。格兰富水泵诞生于丹麦小城边昂布。70多年来,其工匠精神伴随着企业信念一路成长。如今,它已经成为国际高端水泵的代名词。格兰富长期进行高能效产品研发并致力提供绿色环保解决方案,面向全球发布GRUNDFOSBLUEFLUX解决方案,为如何降低能耗、提升效率提供了全新的路径。今后,格兰富将持续为中丹两国、乃至全球的绿色生活做出贡献,不断提供更为优秀的、更为先进的供水解决方案。
中国艺术奖项缺失本位价值
王明明:画院要出人才,才能出精品
由“画家书法”说到“画家卖字”
陆俨少:学画微言
海外流失文物回归前路漫漫(图)
参与:从社会雕塑再出发
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已极度虚荣(图)
冯博一:非展览空间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高斯洋:中国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当代艺术美术馆
孩子写字漂亮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吕新民与他的乐天书画社(图)
评论:让艺术像血液一样融入生活
专家:应尊重前辈名家对《功甫帖》的看法(图)
中国画史研究需要不同的视野(图)
艺术中的璀璨烟花(组图)
2017年长春光华学院承认美术统考成绩
暴发户美术生为何考得好
孙振华:创造一种自由的境界
抗战时期的郑午昌及海上画坛(图)
王建玉:理论离艺术越来越远
国内艺术节频现:究竟是谁的节日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图)
陈诗宇:如何欣赏现代美术
吴洪亮:白石老人 人生若寄
公共艺术须与公众审美观念合拍
万米书画长卷收藏策划者田太华——实干型艺术梦想家(图)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
中国现在没有真正的当代水墨
书法教育师资瓶颈期待破解
张择端的春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