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香 俞善美 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西厅礼品店内陈列着中国近现代书画大师齐白石、吴昌硕、徐悲鸿、黄宾虹、吴冠中等水印佳作。其中,一幅尺幅不大却笔墨娴熟老辣的国画原创《福贵图》时常引得人们驻足流连。几株国色天香,丽姿高雅的牡丹灿然怒放,寓意对中国人民和辛勤劳动者的美好祝福。殊不知,它却是出自一位韩国女画家俞善美的纤纤素手,而这已是她的作品三年来再次荣登这座中国的最高艺术圣殿。 俞善美,又名艺林,1967年4月30日出生于韩国首尔。198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韩国淑明女子大学美术专科。后入檀国大学攻读产业设计东洋画与书法学硕士学位,曾多次入选国内外各种展览,并获奖。她主攻东洋画、中国画,兼及油画、版画、水粉、水彩,作品风格独特、内涵丰富。 在俞善美的艺术世界里,中国是一个古老、神奇而又美丽的国家。2004年,她怀揣梦想来到中国留学,在河南财经学院边修汉语边利用节假日赴黄河岸边采风,感受与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民俗风情。这期间,她受到著名书画家陈天然的亲临教诲和艺术指导,画出了《黄河渔村》《邙山龙脉》《伏羲八卦台》《黄土秋韵》《油菜田园》等作品。 2007年,俞善美来到北京,经北京画院高研班专家考评、认证后,成为王培东工作室的国画研究生。她节衣缩食,潜心研究中国历代书画大师的艺术理论与创作技巧,同时将韩国东洋画的技巧与中国画融合贯通,使之在题材、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丰富其内涵。她说,黄河的博大深厚与汉江的清澈俊美都赋予了她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同时也是创作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 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只有融合与交流才能和谐繁荣。艺术没有国界,它的最高境界便是取之于民,惠及于民。中韩两国一衣带水,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友好交流源远流长。韩国驻华大使李揆亨说,正如中国涌动着“韩流”,韩国也刮起了“汉风”,两国文化的共通交融,正是推动两国文化交流发展的一大动力。 今年恰逢中韩建交20周年及两国文化友好交流年,俞善美愿为此再添一笔浓彩。
塞尚:莫奈是只狡猾的狐狸(图)
清新淡雅文人画——读刘域星花鸟画有感(组图)
尤洋:当代艺术的现实意义
朱非书法:谦谦君子的刚正雄壮(组图)
亦戏亦画——孙吉祥京剧人物画(组图)
于永茂:有灵魂才有山水真意(组图)
钟涵谈油画问题:我们怎么看、学和用写实
投资收藏也要讲规则
创新之难:教育之弊
深圳画院院长忆朱德群:是个厚重少文的人(图)
朱德群:东西融合不是拼凑
王南溟:新古典主义与流行书风理论的脉络
保护优秀传统要与建设现代文化相结合
中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朱非:内方外圆舞墨人(组图)
刘开渠:对雕塑创作的几点意见
贾雨的中国式抒情——贾雨原生态绘画作品赏析
许江:写作是未竟之事(图)
朱德群:现代主义艺术的离去和归来
年轻艺术家不应担心巷子深
尹吉男:莫让娱乐主义主导学术和市场
刘会群的蛋雕艺术(组图)
王宏伟:“当代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底线何在
唐勇力中国画笔墨散谈
杨川庆:面向五四诗风,回归新诗传统
文创设计需要中国智造
故宫限流比涨价更紧迫
艺术素养应重于测评分数
徐冰:艺术为人民(图)
博观约取 出入魏晋——张德林的书法之路(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