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聪的人物题材绘画,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然而,在他的艺术巅峰时期,他选择了前往西方艺术的大本营——欧洲开采艺术瑰宝,却与国内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期擦肩而过。
但对于方世聪来说,绘画不是为了愉悦他人,不是为了某种功利,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念。
尾随“模特”,执着于创作
沪上著名油画家邱瑞敏记得这样一件事:1960年,同学们看了《画家苏里柯夫》后非常激动。当时还是油画系学生的方世聪更是付诸于行动——效仿苏里柯夫。他在路上看到一位形象很好的女士,于是一路跟踪到她家,请求他让自己写生。结果被对方误会,告到学校,说他“行为不轨”、“追求有夫之妇”,为此吃了一场冤枉官司。
也正是由于这种对绘画创作的执着,方世聪以他精准酣畅的写实技法,赋予了作品明快强烈的光感效应,创作出了纯朴可亲的平民造型。而关于他作品的种种特点,在此次专场拍卖会上都将有所展现。如1981年绘制的《东方少女》,是当时“中西结合”的探索之作,获美国纽约“中国现代绘画展”特别奖。据方世聪回忆,人物的面容是根据四个不同姑娘的形象综合而成,为一种典型。脸部看似简单,但所花时间比旗袍多。方世聪在绘制人物题材绘画的时候,非常关注情感的传递,大部分时间花在内心世界的揣摩上,更希望表现精神层面,而物质性的东西是次要的。
改变画风,开创“心象派”
正当方世聪的人物题材绘画创作进入到一个高峰的时候,其却到印象派的老巢法国去体验另一种艺术理念了。他学习美术史,在欧洲的各个博物馆作考察,试图掌握西方艺术的精髓,方世聪的画风渐渐改变了,用具象来表达抽象的意义,并开创了“心象”派的绘画语言。拿他的话来说,就是“打开自己的精神桎梏,让灵魂自由翱翔”。
在此次拍卖中,有一件受上海2010世博会主办方邀请而创作的《龙舟载道》,当时被陈列在世博主题馆国家领导人接待外宾的贵宾厅内。龙舟上方是旌旗展望,承载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空中有祥云和万国旗招展,形成历史的重迭及世界各国民族间的友谊深情。近年来,将生活重心移至上海的方世聪创作了一批反映其宇宙观的作品。他所画的一切,都是在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刻画对象的心灵。所以,任何表现手法对他来说都是从心所至,百无禁忌;而任何风格对他来说则都是一种暴力约束,毫无意义。
方世聪坦言,经常被所画对象激动,加上光线、角度、动态,特别是人物的神情、感觉、味道都时时吸引着他,在画面上迅速移动、记录、捕捉我感受到的种种神韵、色彩和形象之美。因而亮相此次拍卖会的多幅作品,如2011年创作的《乌镇晌午》、2012年的《天平山红》和今年绘制的《西山美景》,不以题材取胜,却在绘画语言上令人耳目一新,是其近年来绘画探索的代表作。
2017辽宁美术统考试题 沈阳市2000余名考生
殷双喜:从社会评论到文化评论
专家:私人博物馆要生存下去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评: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张黎姣:独立动画崛起不代表走近大众
回归“心性”与“笔墨”本体
浅论紫砂陶的创新艺术(图)
四川美术学院2017年考试内容与分值
面对全球文化流动的前瞻视野和应对策略
简述中国书画家群体及书画市场的演变
赵长青:用书法传递快乐
人像摄影的本质在于传递情感(图)
专家谈作家富豪榜:一些上榜者实际不具备作家身份
莫奈特展为何不在博物馆办
朱青生:盲目追涨西方艺术品误人害己(组图)
宋轶与郭海平的对话
文化输出还是文化自娱:海外办展的冷思考
何红舟:因为热爱所以不悔才会坚持(组图)
书协主席:牌子和靶子
蒋奇谷:水墨为什么没有当代
对文物最好的保护是问责
王道国:书法是我们的文化符号
杜曦云:山水画的文明底色
许梅邨:范曾望凤姐
艺术圈为何热衷出国办展(图)
画家培根:将自我诠释于作品中
浅谈美术在高考中的思路与想法
治史罕人 书画大家
论美术界士大夫精神的缺失
软陶艺术工作室:创意诚可贵传统价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