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静文,湖南长沙人,生于1923年4月。1945年与徐悲鸿结婚。1953年至195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57年任徐悲鸿纪念馆负责人、馆长、研究馆员、徐悲鸿画室主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著有《徐悲鸿传》。
她与徐悲鸿先生伉俪情深,因徐悲鸿的突然离世,婚姻生活在第七年戛然而止。但她却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为国家、为民族守护徐悲鸿的遗产,传播徐悲鸿的思想,弘扬徐悲鸿的精神,延续徐悲鸿的艺术生命。
她把价值连城的画作、藏品与个人房产都捐给了国家,她为保护国家财产竭尽所能,她默默资助着八十多个贫困儿童上学读书,死后也不会有个人遗产,她敢于为正义鼓而呼,她渴盼中国美术健康发展再现大师云集的时代。
廖静文,一个伟大的女性,一个坚强的女性,一个令世人景仰的女性。无论是以往中国的特殊历史时期,还是当今的商品经济大潮,她的行动就是她最好的语言,将永远被历史所铭记。
灯昏已入夜无计息相思
李树森:您已九十高龄,独身生活近六十年,依然对徐悲鸿先生怀着无比深厚的爱,让我们很感动。能给我们讲讲您与先生从相识到相恋时的一些故事吗?
廖静文:我高中毕业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去耒阳考大学错过了时间,当时就剩下一个国立商学院在招生,我就陪一起去的一个同学参加了考试。发榜后,我考了第一名,但我没有去上学,因我对学商不感兴趣。后来在桂林的文工团应聘成为了一名团员。
一天,我从报纸上看到重庆的中国美术学院在桂林招考图书管理员,当时我想去重庆工作,这样就有机会在重庆读大学了,于是我就去参加考试了。考试的时候,一位面容严肃、头发斑白的长者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题目:谈个人在过去和今后的追求。这位长者就是徐悲鸿,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
考完试我马上赶回文工团参加演出。后来我接到通知说笔试通过了,叫我去口试。我当时很年轻,社会经验很浅,徐悲鸿问我为什么要到重庆去。我不会撒谎,就老老实实地说我到重庆去是想考大学。说完就后悔了,我想人家要的是安心工作的,肯定不要我。结果真没想到,我被录取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徐悲鸿是一个公平的人,他认为我在考生里成绩最优秀,所以并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我没想到这个人后来竟然影响了我一生。
录取后,我就随徐悲鸿带着从岩洞里清理出来的图书,到中国美术学院工作去了。这个学院当时是个研究院,在那里只有徐悲鸿和张大千两个人是研究员,其他十几个都是副研究员,一共不到二十人。我负责管理图书,实际上就管这十几个人借书,总共只有一百多本,基本上都是徐悲鸿从巴黎带回来的画册。我的工作很轻松,上班几乎没有事可做,于是我就去看徐悲鸿画画,经常帮他磨一个小时的墨。
当时我在重庆举目无亲,和其他人很少往来,与徐悲鸿最熟。这样在美术学院工作了一年多,我才知道徐悲鸿无家可归。我问他为什么不回家,他告诉我他已经过了八年无家可归的日子了,他的妻子跟时任国民党宣传部部长的张道藩同居,不让他回家。他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都跟妈妈住在一起。
那年夏天,徐悲鸿带学院的那些副研究员到成都青城山写生和画画。到成都后,我一心想上大学,就报名考取了金陵女子大学。
那段时期,每次我生病的时候,悲鸿都主动关心我、照顾我,对我体贴入微。重庆那时流行疟疾,我也得了疟疾,悲鸿给了我很好的照顾。当时我已十九岁,从来没有交过男朋友,徐悲鸿为人老实,待人诚恳,给予我很多关怀,这便使我慢慢地对他产生了感情。悲鸿对我也感情深厚,他感觉我最懂他,是我让他从畏惧爱情到重新有了渴求爱情与家庭的愿望。
但徐悲鸿不自私,他鼓励我进大学。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第一天去报到时,就是徐悲鸿帮我拎着箱子,背着包卷送我去学校的。
路上,徐悲鸿对我说:“我为你考取金陵女大感到高兴。”我说:“我进了金陵女大要读四年。”然后我劝他说:“我毕业你已经五十三岁了,你要尽快找一个好的人,不要等我。”徐悲鸿说:“静,你好好读书,如果四年以后你还爱我,我们就结婚,如果四年以后你爱上了别人,你也可以不跟我结婚,我等着你就行啦。”我听了他的话很感动,我觉得他这个人太不自私了,太为别人着想了。
这之后不久,悲鸿在成都举行画展,他住在陈离家里,当时陈离是成都的防空司令,我就也住在陈离家里。上大学时一个礼拜只能礼拜六出来一次,礼拜天就要回到学校去。每次回学校去都是徐悲鸿送我,我们一路走一路谈话。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也感觉到此时的我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前学习那么安心,那么努力,我在中学是学生会主席,还一直当班长,成绩一直非常好。可是到了金陵女大以后我就常常想念悲鸿,睡觉的时候我就惦念悲鸿睡了没有,总之我发现我对悲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经常非常想念他,读书也不那么专心了,再后来,慢慢的我就读不下去了,心里老思念着悲鸿。
终于有一天他送我回金陵女大的时候,我跟他说:“我要读四年,你现在四十九岁,再等我四年你就五十三岁了,你已经八年无家可归,再让你等四年才有家,我觉得你太不幸了,你应该找一个人马上跟你结婚。”徐悲鸿说:“爱是不能替代的,我现在已经对你有感情了,已经深爱你了,我愿意等你,没有一个人能够替代你给我的感情。”
我当时非常感动,我觉得他是对我真的有爱情。我十一岁母亲去世,父亲每天上班工作,从来没有人这么深地关心过我。我跟徐悲鸿说:“我不想读大学了。”徐悲鸿说:“那不可以,你一定要读完大学,因为一个无一技之长的人是不能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的。”
但是我实在读不下去了,老想念着他,这样我就向学校请了假,打算跟徐悲鸿回重庆待一段时间,再回去读书。
我和悲鸿坐飞机从成都回到重庆,等回到重庆以后我就不想再重返学校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看到了一首悲鸿写的诗:
灯昏已入夜,无计息相思,
魂已随君去,追随永勿离。
这是我在成都上金陵女大的时候他写的,我去上学了,他思念得晚上睡不着,“魂已随君去”,说自己的魂已跟随我到学校去了。我思前想后觉得应该牺牲自己,来陪伴徐悲鸿,让他有一个温暖的家,也能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
所以,我写信告诉家里和正在读大学的姐姐,说我不想再读大学了,我打算跟徐悲鸿结婚。但是我的父亲和姐姐都写信来反对,说不能这样,你怎么能爱一个比你大二十八岁的人,更不该中途放弃学业。但我决心已定。当时我姐姐在贵阳师范学院读书,重庆到贵阳有公路,我和悲鸿说:“我要去贵阳做姐姐的工作,让姐姐再跟父亲做工作,让我们结婚。”
到了贵阳,我就把这些情况告诉姐姐,我姐姐知道徐悲鸿是一个很伟大的画家,因为徐悲鸿在贵阳开过画展,也知道了他是真心地爱我。所以,她就给父亲写信,请求父亲同意我们结婚。经过姐姐的帮忙,父亲也就同意了。
那年放寒假,徐悲鸿就从重庆到贵阳来看我,由于路上几次车坏,后步行40华里,在除夕夜十二点才赶到,弄得满身泥浆、疲惫不堪。来到贵阳以后,我们就在贵阳的《中央日报》上登了“徐悲鸿廖静文在筑订婚,敬告亲友”的消息,还请了几桌的客人。这样我们就正式订婚了。
与徐悲鸿结婚不是为了追求物质生活
李树森:相爱的人终于可以在一起了,但据说你们真正结婚并非一帆风顺,能讲一讲曾遇到的困难吗?刚结婚时生活状况怎么样?
廖静文:悲鸿的那个与别人同居的夫人知道了我们订婚的消息后,就提出来要办正式离婚手续,但要求悲鸿给她一百万生活费,画一百幅画,还要悲鸿把收藏的四十幅古画送给她,另外还要悲鸿每个月给四万块生活费。
悲鸿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虽然不在一起了,但还很珍惜过去的感情,不愿意伤害她,所以她提出的这些要求悲鸿就都答应了。
一开始悲鸿画了五十张画送去给她,她退回来二十多张,说画得不好,要他重新画。悲鸿很生气,说给你的画都是我签了名的,不好的我不会签名。在老画老退的情况下,悲鸿也请了很多朋友,让大家说说公道话。但那些朋友都知道他的老婆与国民党宣传部部长同居,不敢得罪,反而帮她说话。甚至有人说那就把你没卖的画打开来让她挑,悲鸿不同意。这事一直拖到抗日战争胜利,她要跟那个宣传部长回南京去了,急着拿够一百幅画和一百万块钱。悲鸿托人在昆明卖了很多画凑足了钱,也给足了她一百幅画,这样才请律师到场办了正式离婚手续,那天是1945年12月31日。
我跟悲鸿是1946年1月14日在重庆结婚的。结婚时,我们住的房子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连一床新被子都没有。吃饭基本吃食堂,吃的是那种配给的发了霉的平价米,喝水只能喝泥塘里的水,连到嘉陵江去挑的水都买不起。我们结婚的时候生活是很艰苦的,我并不是为了追求和悲鸿过很好的物质生活才与他结婚的。其实自从我认识徐悲鸿开始,看见他一直过的是艰苦、质朴的生活,甚至生病时多次手头拮据得无钱付医药费。
结婚后的1946年,国民党的很多人都迁到南京去了。当时悲鸿留学德国的同学朱家骅是中央教育部部长,他聘请悲鸿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长,这样我们就来到了北京,那天是1946年8月30日。
刚到北平我们是租房子住,后来悲鸿的学生在上海替他开了一个画展,用卖画的钱在北平买了一个房子。我在重庆结婚后就怀了徐庆平,为什么取名“庆平”呢,是因为在重庆怀的,在北平生的。第二年又生了徐芳芳。
责任和爱情的力量决定为他做点什么
李树森:徐悲鸿先生去世得太过突然,痛失爱偶的打击一定十分巨大,您是怎样熬过那段最痛苦时期的?
廖静文:悲鸿是1953年去世的,那年北平艺专已改叫中央美术学院了,悲鸿是院长。1946年结婚到1953年悲鸿去世,也就只有七年。那年庆平才刚刚六岁,芳芳五岁。
悲鸿死得突然,所以他没有留下遗嘱。他参加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坐在主席台上,从早到晚开会,在会后接待外国代表团的宴会上突发脑溢血,送到医院以后几天就去世了。
悲鸿家里父母已过世,没有兄弟姐妹,悲鸿一走,家里只剩我跟两个孩子。我从医院回到家里,中央美院派人来看望我,晚上给我吃安眠药,好让我能够入睡,可是夜里醒来我又哭。六岁的儿子庆平很懂事,他学着大人劝我说:“妈妈,爸爸已经死了,你哭也没有用。”劝完我他自己拿被子蒙着头哭了起来。女儿五岁,她还不太懂事,她就问我:“妈妈,人有两条生命没有,爸爸死了一回还能活过来吗?还能有一条生命吗?”当时境况非常凄惨。
每天我们在家里都是等着悲鸿回来吃饭,突然没有悲鸿了,我都不知道生活该怎么过。悲鸿在法国时就认识周恩来,周总理对悲鸿最关心,他看我那么痛苦,就劝我:“你是不是到外面去旅行下,暂时忘记悲痛,以后再回来。”我说:“不行,我不能把两个孩子放在家里没人照顾。”悲鸿死了以后眼睛还是睁着的,中国人常讲最悲惨的是死不瞑目。悲鸿为什么会死不瞑目,我想是因为他放不下两个幼小的孩子,也放心不下他的美术事业。从我在悲鸿身边工作开始,就知道他对国家和人民怀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复兴中国美术为己任。在任何困难面前,他一直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坚持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追求自己的远大理想。他的突然去世,与几十年来不知疲倦的操劳很有关系。
【必读】中央美院2016年建筑类本科招生考试指南
哈尔滨音乐学院2016年正式对外招生
辽宁大学2016年美术校考考题(湖南考点)
长沙理工大学2016年美术专业校考考题(江西、河北考点)
湖南工程学院2016年美术校考考题(江苏考点)
北京语言大学2016绘画专业测试3日举行 600余艺术考生参考
郑州大学2016年美术校考考试题目(湖南考点)
北京城市学院2016年艺术类校考3月5日考试公告
吉林艺术学院2016年绘画类校考考题
常州大学2016年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湖南商学院2016年美术校考考题(江苏考点)
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美术专业成绩查询预计4月下旬开通
南京工业大学2016年美术类校考考题
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校考合格分数线
南华大学2016年美术专业校考考题(安徽考点)
天津科技大学2016年美术类校考考题(山西考点)
景德镇陶瓷学院2016年美术校考考试题目(河南考点)
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美术专业校考考题(江西考点)
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教育界专家解读广东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2016年我省高职单招计划招生超5万名!
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美术校考考题(江西考点)
上海戏剧学院时隔三十年绘画专业恢复招生,打造跨界
大连艺术学院2016年艺考专业成绩查询办法
2016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报考人数近15000名
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美术类校考考题(湖南考点)
大连民族大学2016年美术专业成绩查询4月1日开通
2016年3月5日北京城市学院艺术类校考考试公告
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美术校考考题(浙江考点)
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艺术类本科专业校考成绩查询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