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时代的到来让越来越多的人拿起相机尝试摄影,但人们似乎要么严格遵守那些既定的摄影规则,要么就是想完全脱离这些规则、按自己的想法拍摄。
例如摄影师IanRuhter将一辆厢式货车改造成了一架大型湿板相机。当然,还有很多摄影师一直在模仿别人,而非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事实上,你应该了解摄影的基本规则,然后按你自己的需求去应用或者改变他们,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照片讲述自己的故事。也许你现在的照片只有一部分符合现有的摄影法则而另一部分完全超出常规,不用担心,你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不同的人对照片的理解完全不同,没有必要因此而止步不前。你可能无数次听过的法则之一就是尽量简化照片。然而有时候你无法简化场景,比如在大街上。有时候一个场景有它自己所想表达的事物,无论拥挤与否,你别无选择,只能记录下来。很多情况下,摄影师应作为一名旁观者通过照片讲述那一时刻的故事。
有些摄影师还会一味地向你强调“三分法构图”的重要性,即不要把你的主体放在画面的正中间。但实际上照片的构图是件很主观的事,只不过人们一开始太习惯把主体放在画面正中间罢了。当人们不再依靠思维定式时,他们对事物有了新的人看法:在画面中将主体稍微往边上放以吸引注意力。不过,无论你的主体在画面的什么位置,要确保没有其他事物喧宾夺主。
使用“图形”和“线条”可以让照片更有吸引力。这些元素能帮助观者在脑海中呈现出画面中的场景,甚至可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S形曲线可以引导着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照片的某一点上。或者你也可以尝试降低视点,趴到地上拍。将你所能利用的线条尽可能的利用上。多尝试不同的技巧去拍摄可以帮你理解和建立自己的风格。
照片中颜色和色调的应用可以帮读者描绘它的场景。颜色既可以用来给照片带来和谐、统一的气氛也可以用来着重强调其中某一区域。颜色可带来对比,也可以帮助某一部分融入整个场景,它还可以用来干脆地突出某一区域。在图片中的颜色可以传达感情,或者告诉读者照片拍摄的时间,例如可以用来表示日出或日落时分。
假如你在网页上搜索“摄影法则”,你会发现要完全遵守这些法则不太可能。不过你应该知道什么时候遵守它们什么时候打破它们、按你的意愿去改变。找到这一平衡点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练习。善于从过去失败的尝试中总结错误,会让下一次拍摄更接近成功。艺术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一张照片中适用的法则在另一张就不一定适用。多尝试不同的技巧和构图会让你更加深入地了解摄影,也会让你找到自己独有的平衡点。
赵根成人物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重建新闻漫画健康向上的战斗性
中国画的“芯”与“新”
方力钧:创作动力源于痛感激发
公共雕塑:在空间中博弈
中外专家热议: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美术
探索的目标是超越自我
雷人“鸟巢”频现,都是创新乏力惹的祸
质沿古意 文变今情—马书林画京剧人物
传统中国画元素流失过多惹业界担忧
在书页中营造艺术空间
什么时代可以“鸾凤齐鸣”?
品读唐卡艺术的“太阳味道”
烧“水”的深意:回归传统文人精神?
自在汪伊虹
博物馆民间捐赠之路堵在哪里?
笔墨当随时代——现实题材作品创作随感
当代水墨:从“穷途末路”到突破超越
大众与版画
让传统照进未来 ——访品物流形设计公司创始人张雷
“一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美学启示
以历史眼光看待文化现象的大家
斥资600万建“皖公”巨像引热议
“雕塑计划”:新格局下的自我突破
姚思敏谈书画创作:十个优点比不上一个特点
[艺象杂言]别让艺术输给情色
美术界研讨潘絜兹
美术要坚守美学底线
当代艺术“划界”与“跨界”再思考
当代艺术何以“去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