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广斌自2012年起围绕“影像水墨”的艺术探索推出了《自拍》系列来表现“手机影像”。他2013年先后在杭州举办个展“拍!”,在北京举办个展“自拍与他拍”。这种艺术探索到了不久前在上海华府艺术中心开幕的“再造新墨韵——蔡广斌当代水墨艺术研究”展上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水墨作品彻底颠覆了传统水墨、现实主义水墨与抽象水墨的入画标准、意境构成方式、笔墨呈现方式。
手机影像引发水墨创新
在华府艺术空间的个展,是蔡广斌描绘手机图像的《自拍·他拍》系列的大阅兵,整齐的参展作品阵容中有不少是2013年的新作。在这些新作中,他敏锐地观察到现代人借助智能手机便捷的拍摄功能、无处不在的自媒体,随时表达着关注自我、表现自我的强烈需求。他在传统水墨晕染的基础之上作了去除笔踪的当代性艺术处理,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图像形式和内容,用水墨渲染的手法,在宣纸上再现了跳动在新一代智能手机上的影像。
今天的我们早就身处“图像时代”,图像的生产与传播的方式更是日新月异。因此,蔡广斌作品所描绘的手机影像,无疑正是这种手机自拍或拍他所产生的一种艺术新力量。记录时代,思考当下,在蔡广斌看来是艺术家的责任,也是艺术家创新的灵感源泉之一。
法国艺术史家福西永曾经在《形式的生命》中指出,一个时代的艺术不仅包含当下出现的风格,也包含着过去幸存下来的风格以及将来早熟的风格。担任这次展览学术主持人的策展人鲁虹认为,在蔡广斌创造的新艺术风格中显然具有以上三种因素。因为,他的作品既保持了水墨的材质特征与传统水墨的渲染法,又体现了强烈的现代意识,人们从中可以重新认识水墨画潜在的巨大表现力,所以很值得去关注、研究。蔡广斌与一些新水墨艺术家最大的不同是,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他能够自觉地关注人的当下存在状态,并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
影像水墨呈现都市文化
展览所呈现的蔡广斌从艺30多年的艺术线索证明了这一点:从1984年考上浙江美院(中国美院前身)起,蔡广斌就深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他虽然是学国画的,实际上一半以上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现代艺术。在他的艺术道路上,1980年代求学浙美是第一阶段;1990年代在哈尔滨是第二阶段;2000年前后到了上海则开始了崭新的阶段。也是1999年到上海后,他的创作道路出现了转折,开始创作都市题材的作品。
“其实我对夜晚一直都是很感兴趣。”蔡广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0年前后是上海城市化建设高峰期,那时崛起了许多摩天大楼,让我深深感受到都市空间阻塞、压抑、空间格局的变化。晚上,你打开灯看到的全都是窗户,每个窗子里又是一个单独的空间。每个窗子里发生的都是单独发生的事。窗子与窗子之间是隔阂的。”于是他开始创作《窗》系列,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我现在画的影像部分都和夜晚有很大关系。我的影像很多作品背景都是夜晚的景色,和人体交织在一起。”从《窗》到今天的《自拍·他拍》系列,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线索,因为手机的屏幕也可以算是一种窗口。蔡广斌表示:“手机这个屏幕更加个体化,窗户里面相对还有一个大体的空间,一个公用的空间。手机屏幕这个空间非常的自我。以前的中国人特别压抑,一辈子都不肯说,现在通过手机可以释放一些,泄露一些言辞,内心得到一点松弛,所以手机很有意思。”
市场价值有待发掘
在蔡广斌看来,从《窗》到《自拍·他拍》有着本质的不同:“到影像水墨的时候,我做的完全是别人没做过的事情,才开始有‘影像水墨’或者说‘水墨影像’这个词。我的画法可能丰富了当代水墨的绘画语言。鲁虹和皮道坚老师都说我是一种有先锋性质的水墨画。对我来说,我近期的作品可能学术性更强一点,考虑得更远一点,不会考虑到大众心里。”
据雅昌网的数据,他的作品从当代水墨逐渐转热的2008年起出现在拍卖场上,但一共只有24件作品上拍,在当前的“当代水墨热”中表现并不突出。对此,蔡广斌不以为然。他表示:“当代艺术的特点,就是好的艺术作品包括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显得很超前,一开始不会得到很大受众群的认可。往往这些作品本身会先受到那些占据学术制高点的一批人关注,他们会喜欢。过两年,你的作品也许会得到更多认可,同时,你的作品也有了一定的代表意义。凡是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想被社会承认还是要经历一个过程的,普通大众其实比圈里面的人知道他们要晚五到六年。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作品被大众接受。”
故宫典藏中的七夕乞巧与“拜双星”(组图)
烟标上的武汉长江大桥
金银器做得这么美 古人是厉害
观荷纳凉闻清香
全市范围内的数字艺术展览庆祝BLM的街头艺术
“归来—孟昌明艺术2020”孟昌明个展
“春光乍泄”张子飘个展
沈阳故宫展出150余件清代宫廷御用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绘画导赏里的“笔歌墨舞”
德化抗战捐款贡献飞机收据
徽章铭记福建省抗敌后援会
古籍收藏知识:元代刻书特点
“练习”伊丽莎白·佩顿个展
历久弥新 艺术享受
“C.M.Y.K”杨冕个展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首次举办线上展览 访客量增加三倍
“见字如面” 全国优秀硬笔书法邀请展
金丝楠木适合做家具吗?
80后雕塑艺术家展新作
威士忌不为人知的神秘妙用
毛笔正确的开笔方法及保养收藏
用艺术语言解读抗疫瞬间 战“疫”主题展平江路开幕
“论自我(自画像)”国际当代艺术家语义图像网络展
闻一多昆明摆地摊刻图章轶事
瓷器保养瓷器你知道几点?
瓷画:读书是天下第一美事
“繁花盛开,蝴蝶自来”:中国国家画院创研新楼启用特展在京启幕(组图)
140余件青铜器为你解锁金文世界(组图)
值得收藏的清代古籍有哪些
“影响未来” 2020艺术嘉年华—无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