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做联展、做广告越来越雷人了。最近,从报端上看到某公推广自己的广告用语,令我瞠目结舌,他竟然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顶尖书法巨匠,所搞的展览是顶尖书法家的展览。
我一度认为书坛的形势会越来越好,可是,摆在我面前的事例,偏偏与我美好的想象发生冲突,丑恶的、媚俗的、虚假的、空洞的表演和表达,让人总觉得当今书坛不存理性精神,也没有自尊,更没有优雅。为了角逐市场,变形的表情、失态的言语、阴暗的心理如肥皂剧一般,一集一集地从我们的眼前闪过,让观者眼花缭乱,却难打动心灵。
无独有偶,江苏几位书法家搞联展,名曰“得意之作”,也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作为艺术创作者,我们当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艺术享受,推进文化精神的进步,为人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既然是艺术创作者,我们需要有敬畏精神,对艺术本身,对观众和读者,不能有半点的懈怠,因此,虚心与谦逊应该是艺术家创作过程中应有的心态,而不是我们终于创作出了“得意之作”,所面对的必须是笑脸和掌声。“得意之作”的心态,其实是对读者和观众的强迫,是不是“得意之作”,作者本身也许有一个标准,但,最终的裁决权属于观众和读者。
我有自知之明,自己是永远当不了顶尖书法家的,也很难写出“得意之作”,一年年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检讨,总是与痛苦相伴,与反思相随。但是,这不是我否定顶尖书法家和“得意之作”的理由,作为普通的读书人,我从来不妒忌优秀的作家和艺术家,而是耐心地在他们的作品中感受艺术的品质,体会审美的力量。我总觉得,能够看到别人生命的光芒,也一定会发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因此,对顶尖书法家的不屑和厌恶,对“得意之作”的茫然和哀叹,是因为对极端个人主义行为的唾弃。以顶尖书法家自居的人到底是什么人?只要我们随便瞥一眼,就知道这些没完没了地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人不学无术,他们对真正意义的书法所知有限,只看到了书法作品的商业价值;他们与那些学养深厚的书法家无法对话,以为借用低级广告用语,依靠吹牛就可以改变现状。于是,我们就无奈地看到了以顶尖书法家自居的人,他们的炒作行为恬不知耻,应该予以揭露和批判。
我们个人乃至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首先要建立起现代的人格体系。艺术家存在的意义,不是对市场的开发,而是对人性的赞扬、对美的发现。艺术家本身,也不是特殊公民,他们首先是人格健全的人,是热爱自然和人生的人,是经常反思自己、审视社会的人,是一位普通的人。当我们不断地向社会推出“得意之作”时,我们的目的,我们的追求,我们的价值体系,一定是错位了。渴望市场垂青的心态,不是写出“得意之作”的真实状态。因此,我愿意呼吁书法家们沉下心来,当务之急,不是自诩“得意之作”的振聋发聩,而一定是对自我的苛求、对艺术的坚守。一位作家曾说,大师需要怀疑社会,大师更要怀疑自己。我知道,我们的浮躁已不允许我们怀疑自己,但是,我仅仅请求那些“有想法”的人,能不能别再说自己是“顶尖书法家”,别再说又写出“得意之作”了。因为这样的想法已经开始损坏我们的生活。
谷文达:将当代艺术变为大众艺术
从龚伟海、王宓的《海派百年》看海派(组图)
艺术创作中大师的天真(图)
黄宾虹到底会不会画画
为什么面对姗姗来迟的新水墨我们泪流满面
书法的精神美有赖于自觉修为
马六明:从行为艺术到绘画将“无我”进行到底
林语堂: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评论:艺术家应致力弘扬真善美
郭宇宽:如果梵高生在中国
严学章:把“蟹派”艺术进行到底
春宫画与古希腊裸体艺术的身体审美(图)
忻东旺:现实主义是我的“乐土”
王清州:超以象外的写意水墨
线的认知与表现
工笔花鸟画创作之意境的拓展
贾廷峰:画家相轻要不得
学者朱大可:中国面临文化传承危机
安旭:绘画重在通古今融内外(图)
以绘画的方式关注饥荒
广州艺术家谈文化如何走出去
百年生息万年心——怀念柳曾符老师
专访姜洪:经济学者中岀色的书者(组图)
曹禺:李苦禅的画给了我们生命之感
日本美术还未出生(图)
三问新水墨(图)
鉴定证书的“江湖”
口蜜腹剑的艺术伪批评
千城一面中的桃花源记
张其凤的高音书法系列探索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