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读林风眠。林先生爱画小鸟,翠绿的树枝上站满了小鸟,鸟儿圆圆胖胖的身子挤在一起,三三两两,成群的小鸟和椭圆的树叶相依相伴,交相辉映,如同孩子作画,画得满满的,没有留白,给人视觉上极大的满足感和喜悦。那些小鸟分明是一群可爱的孩子,挤在一起嬉戏说笑着。看他的画,仿佛听见春风中几声清脆的鸟鸣。林先生笔下满纸皆是天真,能与孩子的心息息相通,分明是童心对童心。
齐白石早年以卖画为生,为了便于计算,在门上贴着润格:“白石画虾,十元一只”。有一位求画者很有意思,给了白石老人三十五元钱,想看看大师如何作画。结果,白石老人画了三只虾,清润透明,栩栩如生,只是,另外的半只虾藏匿在水草中,只留下一条小小的虾尾巴——妙趣横生,令人莞尔。多么聪明又可爱的老人,这幅画也表达了画外有画的意境。原来“小气”的大画家齐白石,有着天真一颗未泯的童心。想必求画人捧着这幅画,一定忍不住笑了。
春日里,最喜欢看白石老人笔下的小鸡,几点淡墨,极简极淡,几只毛茸茸的小鸡便活灵活现地滚了一地。有一幅画中,两只小鸡在争夺一条蚯蚓,相互撕扯着,紧紧咬住都不松口。画上题名《他日相呼》,真是一派天趣!两只小鸡分明是两个孩子,为争夺好吃的东西打得热火朝天,谁也不让着谁,可是,不一会儿,两人又和好了,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天真,是艺术创作必需的气质。大师者,皆怀着一颗天真之心的人,也用一双孩童般纯净的眼睛看人生,观世界的人。
我的枕畔常放着丰子恺的漫画集,静夜里随手翻阅,有孩子,桃花,溪流,小猫,风筝——只觉酣然拙朴,如月光盈盈入怀。他家中几个孩子如同一群小燕子一般,阿宝,软软,瞻瞻——孩子们是他的课本,也是他的老师,更是他的作画美好的素材,孩子的游戏,孩子的想象,快乐,举止,行为,言语,孩子的喜怒哀乐,都在他的笔下完美地保留下了,连同他对世间万物的爱。
《花生米不满足》,画上是一个三四岁的男孩,坐在桌前,看着桌上的几颗花生米生气了,皱着眉,撅着嘴,嫌妈妈给得太少了不够吃,心里的不满意、不快乐都表现在眼睛眉毛上,寥寥数笔,将孩子的神情描绘得惟妙惟肖。
另一幅画《瞻瞻的脚踏车》,还是这个胖胖的小男孩,光头,手里握着两把大蒲扇,夹在腿下当成脚踏车的车轮。因为爸爸不给买脚踏车,那就自己发明一个也不错呀,两把普通的蒲扇一瞬间生动起来。
《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中,姐姐坐在椅子上削甜瓜,小弟弟拿着大蒲扇给姐姐打扇子,他弯着腰,撅着屁股,双手用力给姐姐扇着凉风。不过他一边扇着蒲扇,口水似乎要流出来了。画中将一个馋嘴的,急着想吃甜瓜的小男孩画得生动鲜活,憨态可掬,画中的他们何尝不是你我的童年?读他的画,人的内心一瞬间如棉花般温暖。
丰子恺这样写画儿童画的初衷:“我向来崇敬儿童生活,尤其是那时,我初尝世味,看见当时社会的虚伪骄矜之状,觉得成人都已是失本性,只有孩子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
天真是什么?是画家心中对生命的最高审美。
天真,也是成年人遗失在岁月中的一颗珍珠,我们已多少年不再拥有了?没有它,我们还看得见美好、善意、晴空,云朵?
世间最美的情书,也是天真、清澈如童心。比如,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此刻的爱情,绵绵千里如春水流淌,不染尘埃,又如桃花开遍陌上,纯净、无邪、烂漫——
在徽州的小村西递看到一块碑,上面刻着:圣人孩之。一位大家,终生保持一颗儿童般对万物敏感、天真、洁净的赤子之心。他们也是将童年与天真携带一生的人。他们不被俗世的浮华淹没,暮年时放下尘劳和喧嚣,回归生命的本源,也将人生活得通透而豁达。作品越发清澈,透明,雅洁。这样的大师如齐白石,林风眠,丰子恺,沈从文——读他们的作品,也是感受他们留给尘世的一片冰心。
朱青生的漆山计划
批评家程美信质疑“朱青生漆山方案不环保”
专家共论生态文明与生态书画
六合农民画
[中国书画家]“苦禅·大课堂”
"苦禅·大课堂":艺术精神代代相传
钱松喦绘画艺术精品展
“最早的中国照片”亮相巴黎
黄格胜国画展将开幕
黑龙江版画“画说”龙江50年
国家画院国画版画邀请展写意中国
史上10大著名艺术品遭破坏事件
“五老”为时代领跑者挥墨
臧坤坤巡回展北京开展
怀念童真——窦良羽的艺术空间
中国创意传统家具展
小文化馆的大画家——怀念韩乐业老师
朱其“展览形同展销会”
中国书画大师精品展在澳门
“80后”策展团队展示青年艺术志向
江苏花鸟画优秀作品晋京展闭幕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选题内容简介(二)
长卷:中国人观看世界的方法
水墨阿尔卑斯
艾敬:是国博选择了我
英国美术300年:走向现代的变革
水彩画名家董海全与他的艺术创作
意大利向法国讨要《蒙娜丽莎》
李津的“家常主义”水墨画
专家座谈《中国画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