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视点 > 专访姜洪:经济学者中岀色的书者(组图)

专访姜洪:经济学者中岀色的书者(组图)

查字典美术网 2016-12-07

2014年五月初,一次非公开的书法个展,让本次采访的主人公姜洪,在朋友中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更是让知书写书心书的众多书法家们由衷称赞,从此,也让姜洪有了除经济学家姜洪之外的另外一个身份——“书家姜洪”。艺术是打破物障后对内心的一种解说,书法是走进内心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姜洪老师的书法作品在数十年的坚持下形成了一种对生活,对心灵的独白,让更多人对这位“隐居者”充满了好奇,因此,魅艺中国下面就姜老师的书法之路做一下简单的采访。

记者:姜老师,不久前您在北京举办了一次非公开性的书法展览,本次展览在您周围引起的反响很是热烈,您举办这次展览的初衷是什么?这次展览对您来说的意义在于哪里? 姜洪:多年来,我坚持临摹各种书法碑帖,其间也有一些自己的书法创作。但由于自己不从事与书画有关的工作,作品没有合适的方式摆放,所以这些作品很少有人看到,甚至于我自己也不是很方便观览。家人提出找个地方展示,我便欣然同意了。有这样一个契机,恰好是对我几十年书法实践的一个回顾与检查。

记者:您作为一名经济学研究者,旁人很难想到您在书法这条艺术道路上坚持了这么多年。您之所以一直在坚持着、进步着、努力着,是否受到古师今友的影响?他们都是谁?对您的影响体现在哪里? 姜洪:祖父对我爱好书法影响至巨。我家上几代都是读书人,祖父很长时间以写字谋生,在开封一带薄有书名。五岁时祖父为我开蒙,每天摹写颜真卿的《多宝塔》,后来还临过《戴彬元法帖》。临摹之后祖父都要圈点教诲。以后在北京上学家父也时常指点我的书法作业。文革年代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但由于大字报大部分是用毛笔书写,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还保持着对书法的兴趣。1973年我进入北大念书,北大图书馆大量藏帖使我眼界大开。于是在北京大学的学生宿舍中我又开始了对碑帖的摹习,其中对赵孟頫的《梅花十绝》使我对用行草书来表现胸中逸气有了崭新的感受,并渐渐养成了学习工作之余书写诗文自娱的习惯。1979年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研究生,著名经济学家吴大琨先生为我的导师。他年轻时与柳亚子、章乃器诸贤者多有交游,吴先生书房的条幅、楹联、书扎都对我起了潜移潜化的作用。1980年代我在高校讲授经济学的同时开始潜心钻研中国传统经典,这样也就自然引导我对古文字学的喜爱,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经常研习汉隶、魏碑名作,不知疲倦。但随着对北碑了解的深入,益发觉得唐法、宋意的伟大成就。记得持续几年遍临了颜真卿传世的法帖,其中《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着力最多。由于工作岗位的转换,环境的变化,我的书法实践也曾数度中断,但内心深处却一直未曾将其放下。多年来,我总在思考,可否找到一种书体能最合于自己内在的认知,直到两年的一天,我突然强烈地感觉得到,孙过庭的《书谱》其实与我有很大的内洽。从此,我几乎天天心追手摹,乐趣无穷,现在仍沉浸在此间的幸福中。

记者:书法是一门养心的艺术,它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让众多艺术家甘愿为此执着一生,您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书法对您来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对您的影响有哪些?在您今后的发展中,对此有没有具体的规划? 姜洪:经济学虽然也有中国的古代的内容,但就其现代形式上基本是一门西学。西学比之国学(这里从众,严格地说,国学这一称谓时间并不长)历史要短,更重要的是,西学的原创载体不是中文,因此中国人在西学中即便能找到知识乃至真理,但不能获得终极的宁静。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有其极其特殊的魅力,主要是非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我们在海外华人社区,特别是东南亚华人社区就能看到,不管当地政治形态如何,华裔的房舍庭院、陈设布置、饮食习惯、亲朋来往,都是沿袭华夏传统,其中书法艺术作为奇葩,无论离中国本土多么遥远,都不会湮灭。我在年轻时就有这样一种感觉:在众多西典中遨游时能抽空写上几幅字,便如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般惬意。在经济、金融的研究中通行的是客观理性原则,我始终恪守,但以什么方式既能表现理性又能寓含情感呢,于我而言就是书法。今后我准备花更多的时间寄情书法。

记者:这次非公开性的展览引起了许多专业人士的关注,他们对您得指正与肯定,是否会让您在今后举办面对更多群体的公开性的个人书法展,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您的书法艺术?到时您会以什么样的形式举办? 姜洪:我这次书展是很个人化的,没有向社会公开信息,来参观的朋友很多都是我以前的同事,还有一些家人朋友,他们从我的作品中找到了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也唤起了我无限的回忆。参观者中也有不少专业书画艺术家,其中扬军、王之鏻、肖光、张和辉、王鸿斌、邱锋等先生都是第一次相识,他们都对我的作品给予了好评,并同时对我这么多年不与书界交流感到吃惊,他们强烈建议今后要保持和加强这种联系,看来以后我还要时常办一些展览和笔会与同仁切磋交流。年内争取再办两次吧。

记者:您的书法作品从用笔用墨的酣饱,到笔势的鸾翔凤翥再到整体的疏密得宜,计白当黑,都让旁人觉得颇为惊艳。从您自身的角度谈一下您对书法这门艺术的总的认识,您的书法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精神主要体现在哪里? 姜洪:谢谢您的赞誉,我觉得在翰范墨海中我还是是个小学生。我认为中国书法是一门有着与中国文明同样深度的艺术。绘画在很长一段历史中追求真实反映客体,像不像很久以前都是评论美术作品的标准,当然近代也出现大的变化,而中国书法从开始就不要求和反映的对象或者说内容要像。中国文字虽然开始是从象形开始,但随其发展它就离象形越远。用笔在书写时线条(也就是点画)的变化非常丰富,在文字逻辑表现意思的同时,线条(点画)的千变万化又造出了与文字内容相联而又独立的意境。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真书以点画为形质,以使转为情性;草书以使转为形质,以点画为情性。此中大有真意。我更偏重于行草,因此篇章行气便是每幅作品的基础,而在笔墨流转中非自我面目的点画不足以显现情性。点画和使转在行草又是随时转化的,贵能心中有境,心手双畅,出入规矩,道法自然。孙过庭将书法的境界描绘为: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蜱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 美是存在人与自然外物的关系中的,要表现美,就要努力将在书法作品中表现这种关系。更重要的是怎么能把自己的感受和心境通过用墨、书体、笔势、技巧、布白让读者有所感,甚至在心境上再创造。如果说,有追求,这就是我的追求。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专访姜洪:经济学者中岀色的书者(组图)"相关的文章

热门美术视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