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数十年的笔墨揣摩,长期修炼苦学,从似到不似,又向往不似之似,实质是螺旋式向上的质的飞跃。美术史上不同时期的艺术,也有不同的典范,而不同画种的审美要求又不尽相同:人物画重神态,花鸟画重神情,山水画重神韵。可以说,这已成为对艺术审美的共识。
花鸟画在唐代已形成独立画科。五代西蜀宫廷画师黄筌的花鸟画,以华美逼真称雄于世,其轻笔细描,着色不见墨迹的画法,令鸟之羽翎、草虫之翅翼、天牛之须足得到极致绝妙的表现,显示出他写生之精深功力。
把对象画似是功力的表现,而把形似画到极致,从古到今,从中到西都被大众吹捧!记得唐代的蜀僧梦林,曾画过枯木巨石形影逼真;后来戴嵩、刘松年也画过村童牧牛肖似至极,但这些画风都未能发扬光大。一般说来,画家都能“似”,这只是“巧”。如能洗练超脱者则高雅,否则只入流俗者则低俗。形似与神似,巧与拙,是审美性质上的分水岭。
谢赫品评画家优劣的“六法”,其中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使作品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宗炳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以画山水知名的画家,他提出的“澄怀味象”及“神”说,就干脆不谈似了。此论影响至今。
山水画多强调写意,要求从客观现象到艺术意象,让自然物理服从画理,通过景物的神似以表达艺术境界。
山水画很少说似,而说是。正如收藏界不说物件真,而说对。因是识见眼界使然,眼前之物与心中的经验认可,感觉对路。而画说“是”,是追求“萧然淡泊”“古淡天真”的境界;是“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画面;是形象生动,气韵飘然的笔墨精神;是无法而有法,不为世俗所怵之清新自然。
远追顾恺之的“传神写照”,近到黄宾虹的“画贵神似”,说的不是似,而是事物之神。“画贵神似,不取貌似。非不求貌肖也,惟貌似尚易,神似尤难。东坡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黄宾虹说的正是中国画“形神兼备”的精神内质。
白石老人也自认:“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余画犹过于形似,无超凡之趣,决定从今大变……”。此中所说大变,应是改变“过于形似”。他55岁后定居北京时,幸得陈师曾知遇,劝其走吴昌硕开创的大写意花卉之路。他用写意笔墨向文人画靠拢,从笔墨中求不似之似,令其画风完成了从大俗到大雅的伟大转折。此后,见白石先生的虾蟹鱼蛙、鹰兔牛鼠都是形神兼备,独树齐家旗帜!他的诗、书、画、印样样精通。
山东中国画山水作品在京展出
米勒《拾穗者》等87幅世界名画抵沪展出
“水立方”办国际书画大展
林天苗首次回顾展现身纽约
潘柏林陶塑精品展举办
雅尼斯·库奈里斯“演译中国”
徐惠泉作品展呈现“墨彩人物画”
中加国际书画艺术展在京开幕
法国杜梦堂上海展出动物雕塑
"苍茫惟一——安东书象展"亮相北大
中国画主题创作展“为农民工塑像”
赵清设计展呈现“清平乐”
李雄伊作品上海展出
中央美院青年教师八人展
于敏工笔画展关注女性题材
浙江美术馆特展精品藏品
王中年国画展举办 展出近期近百幅作品
城市变迁的中国提问
当代刺绣精品展群芳争妍
杨一墨艺术展将办
180米书画长卷献礼十八大
梁江首次个人书画展广东首展
安东书象展走进北京大学
王平画展亮相马鞍山
于会见画展关注都市生态
全艺社四周年作品展澳门举办
珂莱画展尝试新的表现形式
大同将办国际壁画双年展
海峡两岸书画奇石特展举行
河北成安农民书画展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