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需要清晰准确、爱知并重、诚实无欺的当代艺术评论者。这里不一定是专门的批评家,而是一个能够从自己的真实判断里说出个人见解的人。比如我们看到唐代诗人们相互品评,他们甚至将这些意见直接写入诗中,终于成为后来人最珍贵的诗论资料。李白与杜甫的友谊不用说了,单说他们相互对诗的品评,尤其是杜甫对李白不吝言词的赞扬,就是十分感人的。他们因为诗才的相互吸引,还有性情志趣等各方面的契合,才有了如此之深的友谊:“怜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这是杜甫怀念李白时写下的句子。李白说杜甫:“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杜甫谓李白:“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讲的都是同一回事,就是相逢一起把酒论诗。可以想见他们作为诗人,在一起谈诗论艺时的大愉悦。
与时代心理有关
对诗友李白,杜甫最有名的力赞当是如下的句子:“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这真是倾心感佩之极,是无以复加的钦敬。两个天才人物如此切近,一个对另一个发出这样的赞论,除非是一方被另一方深深地打动和折服而不能为。在当代的文学交谊中,这样的例子是极难寻觅的——现代人担心和算计的是能不能“持重”,更担心其他种种禁忌。当代人对文友常常是小心翼翼的,相当精明得当,唯恐失去了什么。这是精神和思想的小时代常有的拘谨气和小作气。
同为唐代著名诗人的元稹,比李杜晚生了六七十年,他十分注目李杜二人。他对杜甫评价特别高,并且多用李白比较杜甫,留下了一些苛刻的文字。他的李杜评价就留在了《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其中说:“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这就说明在那个时候已经有“李杜”并称的现象了,可见作为两位杰出的诗人,他们的名声已经开始确立,不过这已经是他们去世后多达半个世纪的事情了。不同的是,当时的元稹认为李白比杜甫简直差得太远了,“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还说:“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辞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中唐以后杜甫名声渐大,以至于有以元稹为代表的扬杜抑李的风气,其实这大约与杜甫擅做律诗、工整考究、后人易学有关;而李白这样的天才选择了自由的乐府诗和绝句,七律写得少,多靠神来之笔,后人学不来也模仿不了,只能望尘莫及——也许我们从中唐以后以元稹为代表的这种观点里,看到了一个盛大的朝代正在渐渐式微的某种先兆,这种先兆在文学观念上的表现,即不再像以前那么单纯、任性和自信了,也不再那么青春。
单纯从创造上来讲,杜甫和李白都是具有极大创造力的杰出诗人,但李白的原创性则更高更强更天然——一个创造力极强的时代、活力向上的时代、开放的时代,必然会更加喜欢李白;反之,一个活力下降的时代则更容易喜欢杜甫,这跟一个时代的心理状态有关。杜甫与社会性的普遍思维很容易相通,但李白则需要回到自由和单纯的人性中去——人总会被异化,于是就丧失了那种单纯天然的气质,所以也就不再理解最为自然天成之物。另外,杜甫的缜密也不可以简单地视为后天的努力,而仍然是先天才华的一部分——就此来说,今天所有“杜甫式”的诗人,都极难抵达他的高度。
李白从高空直接降临,而杜甫从地面往上攀登。
极具民族特色的“大众诗学”
说李白的诗歌远逊于杜甫,这是一部分人的观点,并且盛行过一段时间。但也有相反的例子,比如后来的皇帝唐文宗,就把张旭的草书、李白的诗歌、裴的剑舞并称为“唐代三绝”。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文宗已经是晚唐皇帝了,他出生的时候李白已去世半个多世纪了。
我们最熟悉的还有韩愈的《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可是韩愈这首诗的出世,离李白去世也有几十年的时间了。
可见真正深刻的认识需要时间、依赖时间,这几乎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至于杰出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在当代即得到深入认识的,那常常要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而更多的只会是芜杂的喧嚣,是庸俗与势利的附和与覆盖。这本是人之常情,世之常情,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们如果渴望自己的时代出现像别林斯基那样执着而顽固、目光犀利如电的人物,或者出现鲁迅那样不避近身搏杀纠缠、不计得失的勇者,那也是太过奢望了。
于是一部分有操守的当代艺术批评者离开了,他们宁可去做明清文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也不愿锳浊水。这是大家可以理解的退居之方,是类似于沉默的力量。
当代诗论难度极大,这种工作容易产生影响,拨动当代思潮,介入社会生活,是幅度较大的个人动作,所以危险性也大,往往会付出白白浪费时间这样的至大代价。他们一旦发现自己处于一种极其无聊、混乱无序的时期,陷入极具民族特色的“大众诗学”的浑汤里,或者是鲁迅所说的“无物之阵”中,或做无心无肺的胡言乱语,或不顾个人安危死缠烂打——这两种选择都让人一时接受不了。他们没有别林斯基那种即使遍体鳞伤,爬起来后连伤口都不舔一下就继续前冲的巨大勇气。他们自认为才华和人格力量、勇气,都不足以做当代别林斯基,更不足以做鲁迅。所以,他们选择了实在的日常劳作,这等同于沉默——不失尊严的沉默。这当然也是别有力量的。
勇者更愿活在当代真实中
学者退到一个惯常的角落里,这种行为本身也表达出一些不屑和傲慢。这也是令人尊重的。我们并不会因为他们的缺席和退场而感到惋惜。但是另一方面,如果都照此办理的话,那我们的当代学术会更加烂掉。彻底烂掉也许更好?不过我们的想法总是很老派,认为最有力和最深刻的人,还是那些能够揪住当代文化与精神的细节,死打烂缠如鲁迅者。
鲁迅因为这些可怕的战斗,影响了自己重要的创作计划。他曾经流露出写一个关于唐代杨贵妃的长篇小说的念头,可是一直没有写,直到五十多岁死去。他的中篇和短篇后来写得也很少。他说希望自己“速朽”。他活着时完全陷入了与当代文化、当代学术这种沙场乱阵之中,就连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报纸上发了一篇小文,只要事关原则,他一定会做出自己的反应。他晚年的很多的杂文就是这样写成的。这需要多大的牺牲的勇气。
鲁迅是因肺病去世的。忧伤肺,那是多么大的忧伤。老人早早地去世了,留给我们的是那一大摞杂文。有一些人说鲁迅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作家,连个长篇都没有。长篇固然好,可是平庸的、没有精气神的“巨作”,比废纸的价值会更大吗?而鲁迅这一摞杂文,却给一个又一个时代提供了浩大的阅读。鲁迅的杂文也是诗,他几乎是以写诗的方式来写杂文的,他自己说司马迁的话亦可用在自己身上,即他的杂文也是“无韵之离骚”。
鲁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他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虚构作家;同时仅就其大量的批评文字来看,又有些中国式的别林斯基的意味了。他具有无比的勇气、生命的激情。这种对真理执着追求的勇气,可以支撑他孱弱的生命做最后的挣扎,直到生命的终点。这样的一个人,连身上的血迹和灰尘都来不及扑打,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分钟。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悲剧,又是多么光荣的生命燃烧的轨迹。
这些勇者更愿活在当代真实中。
同济大学2015年艺术类录取分数线
大连大学2015年美术类校考考试题目(山西考点)
中原工学院2015年美术类校考考试题目(山西考点)
志愿填报选校有困难,容易混淆的高校名称
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艺术类校考考试题目(福建考点)
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美术类校考考试题目(山西考点)
2015年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怎样表现手?手怎么画?
四川大学2015年在甘肃省艺术类分专业录取分数线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2015年本科招生简章
山东艺术学院2015年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学习书法注意事项 让练习书法事半功倍
2015年高考5大艺术类热门专业大搜罗!!
苏州大学2015年美术类校考考试题目(广东考点)
吉首大学2015年山西省艺术类二本科A预录取名单公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5年美术类本科招生录取分数线
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艺术类录取分数线
【名画背后的故事】惊艳佛罗伦萨的西莫内塔
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美术类校考考试题目(山西考点)
美术生十大幼稚想法排行榜 你中了几枪?
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艺术类录取分数线
西安文理学院2015年美术类校考考试题目(山西考点)
邵阳学院2015年美术类校考考试题目(山西考点)
河北大学2015年承认各省艺术统考成绩
我们对艺术类留学生的印象,应该变变了!
美术类各专业就业前景
2015年北京市艺术类专科录取分数线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2015年本科录取规则
潍坊学院2015年美术类校考考试题目(山西考点)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在浙江省美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