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在广东省文物局等单位举行的“文物保护大家谈———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活动中,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郑力鹏说,广东高校尚未有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才刚起步,希望在各方面培育这个市场。
近些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可谓“风生水起”。不少省市高举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旗,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下开拓新的发展空间。然而,在这条道路上,同行者有的确实达到了文保及创收的双赢,然而为数不少的同行者却在文保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究其原因,莫过于两大问题,一是资金匮乏,二是人才不足。相比起资金链问题,专业人才的缺乏似乎更加棘手。一些“不缺钱”的地方,由于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文化保护过程出现“技术失误”,造成“保护性破坏”。
据报道,南宁宗圣源祠的管理方让没有资质的非文物维修人员对祠堂进行维修,结果导致一些文物受到严重破坏。遵义会议旧址所在之处,当地以“保护”名义,把旧址周围房屋都拆掉了,又配以灯光和绿地,“改造”了历史故事特定情景,得不偿失;郑州商代遗址上冒出了“人造城墙”;西安拟投资380亿在秦阿房宫遗址上打造“新阿房宫”,因被质疑已被叫停……鉴于此,有些地方已有所行动。山西省文物局宣布成立全国首家省级文标委——山西省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旨在让文物保护有章可循,避免在保护过程中出现技术失误,造成“保护性破坏”。
文物保护成为大潮流,而具有相关资质的人才却寥若晨星。据统计,全国具备文物修复技能的人才仅2000余人,而亟待修复的文物就有1500余万件,至少150年才能修复完,面对严峻的文物安全形势,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提出建议,完善我国文物行政管理机构,加快文保专业人才培养。而国内具有该专业的高校却屈指可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文物保护的漫漫征途上,专业人才的培养须尽快提上日程。
一方面,应让高校及学子看到该专业的技术缺口及广阔前景。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与专业性不言而喻。而让学子“望而生畏”的是该专业给人的刻板印象:枯燥乏味,实用性不强。其实,新时期文物保护不妨告别“闭门造车”,增强与现实社会的互动性,在保护好非遗真实性和整体性的前提下,利用好这些非遗资源使它转化为地域旅游或经济资源,吸引更多有抱负的人才。另一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及资金投入。收集并广纳非遗人才,让更多传承人走入高校,让学子既能拜师学艺,也能学习到专业修护知识,同时纾解非遗传承人的窘迫处境,为其搭起另一个舞台。
一级应急响应 乐山大佛被淹到脚趾(组图)
烟标上的武汉长江大桥
“归来—孟昌明艺术2020”孟昌明个展
“快拍与动态”张书笺近作展
清雍正斗彩人物仙鹤盘
沈阳故宫展出150余件清代宫廷御用品
古籍收藏知识:元代刻书特点
140余件青铜器为你解锁金文世界(组图)
80后雕塑艺术家展新作
蒙克作品今秋将来沪 包括油画与《呐喊》石版画(组图)
与世界孩子分享“我的童年”第51届世界儿童画展中国区作品征选中(组图)
历久弥新 艺术享受
趣赏三峡猴石
由商代青铜“戈”斝说“戈”族
挑选蜜蜡要的六大秘诀
用艺术语言解读抗疫瞬间 战“疫”主题展平江路开幕
四川美术学院2020年校考(各省外考点)考生防疫须知
瓷画:读书是天下第一美事
观荷纳凉闻清香
“繁花盛开,蝴蝶自来”:中国国家画院创研新楼启用特展在京启幕(组图)
全市范围内的数字艺术展览庆祝BLM的街头艺术
“重聚”白场三周年特展-下篇
“论自我(自画像)”国际当代艺术家语义图像网络展
“古物影”黄宾虹书法收藏展
细腻中见粗犷:宋代镂雕玉器赏
台北故宫博物院绘画导赏里的“笔歌墨舞”
一份绣娘的初心:邹英姿刺绣艺术展在苏州博物馆精彩亮相(组图)
金银器做得这么美 古人是厉害
德化抗战捐款贡献飞机收据
什么样的翡翠具有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