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搜狐发起的2012年全国丑陋雕塑评选在网上引发网友疯狂吐槽,截止12月15日,近500万张选票揭晓了他们心中的全国十大丑陋雕塑。武汉、重庆、昆明、北京、桂林等城市的“丑陋”雕塑榜上有名。网络评选结果折射出当前城市雕塑面临的两大困境。 谁是城雕方案的决定者? 根据网友对丑陋雕塑的点评,大多数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雕塑方案决定过程提出质疑。特别是一些地方上的城雕方案,不排除存在“长官意识”和“脑门一拍即成形”的可能。不少专业人士表示,自己很难在最终决策中发挥作用,因为投资方的意见往往成为主导。另外,很多地产开发商为了“美化环境”的初衷,更是不惜财力在城市空间中显示“实力”,个人意志对公共空间的随意践踏似难阻挡。中央美院教授隋建国认为,城雕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都应尊重艺术规律,完善的方案产生机制必不可少。与此同时,网友对于公开征集城雕方案的呼声越来越高。可问题随之而来,谁能保证公众参与选出的城雕方案就一定是美的,而不是艳俗或庸俗的呢?想来,类似国内一些政策出台前的听证会机制更为有效。出资方会同专家拿出方案,再来举办公众参与的听证会,最终确定实施方案,或许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途径。 公众与专家审美差异有多大? 其实,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在网络票选十大丑陋雕塑中,有一些还是当代知名雕塑家的作品,其作品在完成陈列之前效果还是不错的,但由于管理疏忽和一些“有心人”随意“锦上添花”,致使原作伤痕累累而不幸入选。但这同时折射出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雕塑家在创作中确实对公众的感受考虑不多。艺术家包泡认为,很多网选丑陋雕塑从专业角度看,并不一定是不好的,只是网友不喜欢,这其中可能是雕塑家自身的现代雕塑样式探索与老百姓的审美产生的冲突。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王明贤也认为,大众审美与专业审美存在差异,公众普遍审美素养提高还需要一个过程。可问题是,雕塑一旦从室内转为室外,属性就发生了变化。架上雕塑的探索性不得不对公共空间中大众的审美取向相妥协,毕竟城市空间里的任何存在都属于在其中活动的所有人。从这个角度看,网友大规模参与票选丑陋雕塑的行为也说明,公众正在寻求一个表达自己心声的渠道,这种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让这场网络票选显得更为有益。 美并非真理可越辩越明。但实践证明,美的东西迟早会显现其价值,不美的东西最终会被历史所埋没。只是在公共空间中,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自觉性的提高尤为可贵。当他们要发声,并有渠道发声时,当决定者不可随意为之时,才有可能降低不美的东西出现的概率。
郭泰来艳彩山水亮相太和空间
浙江美术馆展出收藏成果
《中国艺术报》:文艺批评为什么看不懂
杨晓阳:反对艺术创作中的极端个人主义
海上画派云集瓯江草堂
艺术概念的演变:从美术到视觉艺术
中国画需要艺术家真情投入
“四大才子”书画作品亮相广州
[大视野]叩问国家美术馆
一个在马戏团的夜晚邱斌个展在京举行
宋人花鸟册页的美学意蕴
藏獒画作再入巴黎大皇宫展览
韩国当代美术代表作家中国展在京开幕
偏见目睹之798怪现象
2013红石大观迎新书画联展在京开幕
“水墨中国:中国当代国画精品展”将在葡开幕
丁长荣画鱼
艺术授权使艺术变得触手可及
“广州明信片”通草画回归本土
第二届海内外知名书画家作品邀请展
秦皇岛美术书法作品晋京展“海岳雄关”
书画“名家班”的奥妙
形象塑造与意义重归
易介中:把艺术当做豆腐一样
对话邹文 公共化,谁来领跑?
王西洲水墨艺术展举办
写生还原创作真实
“打造画派”之风应煞一煞
游走在暧昧边缘的艺术时尚
公共艺术,能否一人有一颗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