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峰画苑的北京分店乔迁新禧,刘大为、王明明、何家英、石齐、冯大中等艺术家纷纷到场表示祝贺。是什么原因,让一个画廊的迁址庆典引动众多大腕;是一个什么样的画廊,能够坚持经营28年;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直执着于艺术市场……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云峰画苑。
云峰画苑由郭浩满1986年创办于香港,至今已在香港、北京、上海、中山、珠海、东莞设有8个画廊,拥有1.3万件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举办过1000多场展览,出版了160余本画集。2005年,被文化部评为首批“中国诚信画廊”,2012年,再度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诚信画廊”。
美术文化周刊:在上世纪80年代,艺术市场还基本上是个空白领域,你为什么选择进入画廊行业?
郭浩满:我自幼爱好绘画和篆刻,家里有许多字画和文物收藏,这令我对中国的艺术品自小便十分热爱。由于近代长期的动荡、战乱、贫穷和落后,尤其是十年“文革”浩劫,使得中国的优秀艺术受到无情的摧残,我曾亲眼见证了家中全部的文物和字画在一天内被抄家取走或破坏。
我喜欢研究历史,从历史上看,中国的财富从汉唐到清中期一直都是世界第一。那时的家家户户都有传家宝,有时就是一卷画或一件工艺品,都是价值连城的。但是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而且中国的艺术品从“黄金”贬为“黄土”。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画大师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仅十余元一幅;60年代,名家如李可染的作品,市值亦只有数十至百余元。“文革”结束时,近代名家的作品普遍仅为十元、八元一幅,大批中国对外处理的字画仅以500元一捆来计算,其中包括了古画名迹。80年代中期,我买的第一张石齐的作品才80块钱,吴悦石的才40块钱,还是通过中间人买的。假如80年代有哪个机构能贷给我一个亿,我就能够把近百年的老中青的艺术家的作品一网打尽。
我常常思考,中国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值钱。应该如何从历史的低谷恢复到应有的钻石黄金地位,那就需要推广,推广就必须要有一个机构,要做一个画廊,要搞展览、搞出版,抱着这个思想我一干就干了28年。
美术文化周刊:在早期做画廊的时候,艺术市场上面临着什么样的局面,同今天有什么样的区别?
郭浩满:当时很多画家连买绘画工具的钱都没有,甚至要把晚上睡的床板白天做画案,我认为其中不乏优秀的艺术家。但做画廊后才发现,原来推广费很庞大,租场地、找员工,尤其是出版,一本薄薄的画册,今天可能几千元就能做,当时就要几万元。在那个万元户时代,一套房子也就十几万。
到底要不要卖画谁都没把握,我也没有把握,但必须这么做。那时香港的观众很忙,也没有欣赏艺术的风气,有时一个展览往往只能卖个一两张,也就是几百上千元。买的时候确实是机遇,画好又便宜,但是怎么实现其价值,这个周期相当长。
80年代末,台湾出现大陆热潮,我是首家去台湾开拓的,每月在台湾办一个展览,反响还不错。后来又去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地搞展览。我们还是第一家把画家的作品做成画册出版的画廊。出画册也是从历史考虑,中国画为什么这么多假画没法鉴定,就是因为没有记载,所以我们就想填补这个空白。我们画廊还有很多个第一,比如第一个有收藏证书、按平方尺买画等等。
就这样展览越做越多,现在每个月平均有7个展览,累计超过1000个展览。从策划、宣传、推广、人力物力、出版,工作量很大,但好像已经成为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了。这个画廊经营到现在既有历史机遇,还因为有一种历史使命感。
美术文化周刊:你在选择艺术家及作品的时候,又是依据什么样的标准?
郭浩满:我认为有3个标准一定没有错。首先,作品必须有创意、有风格,是开宗立派的,必须具有独创性。第二,作品需具备技术的难度和高度,即作品要体现深厚的功力和技艺,难以被抄袭模仿,具有不可取代性。第三,因为我们是通过展览销售,而不是通过定制,所以要求每张作品都是艺术家认真创作的精品。
刘大为、王明明、何家英、石齐、冯大中当时年龄只有30来岁,还是年轻的画家。当时我看他们的作品就是凭这几个标准。我的标准同官位、职称、年龄没有关系,我们遵循的是艺术家本身的水平和实力。
美术文化周刊:据说你在同艺术家合作的时候,从不选择签约的形式,那么是怎么进行合作的?
郭浩满:我们跟画家合作,不是建立在商业关系上,我们对很多画家几十年不离不弃,合作愉快,情感上大家都是老朋友,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合同。
对签约这两个字我有自己的看法。约,无非是保障利益,所以合同都是保障利益,但是不等于保障了画家和画廊的共同理念和共同目标。假如我们用合约才能建立这种合作关系,无疑大家都在考虑利益,那么就走了弯路。
画廊怕吃亏,画人物的就规定其一张画不要少于3个人物,画家可能画一个人物有激情,非要画上3个人物就会很勉强。画家也怕吃亏,在外界的各种说法下,一边画画一边想着这个价格是不是有些低,这样能画好吗?反过来画家要违约也很容易,比如今天同你签了合同,以后几年的画都归你了,但真的要卖可以签以前的日期。
现在很多机构和艺术家的订单要订几千上万尺,画家一批一批地生产,肯定创作不出含金量高的作品,天天赶货,甚至让助手帮忙。这是误区,也违反了艺术规律。
所以我们建立真诚的合作。画家最终是以作品说话,画好画不是为了我,是为了自己最终的定位和成就,只有对自己的艺术负责,作品才是认真的、含金量高的。
美术文化周刊:你亲历了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对中国艺术市场的未来有没有信心?
郭浩满:我们的艺术市场一直是在上升的轨道之中,我们最初做画廊时,天天问这个问题:有没有前景?到了今天,问我市场怎么样,我信心满满,现在只是从历史的低谷恢复到铁的时代、铜的时代,只是进入银铜时代。有一部分进入银价了,既然在这个上升轨道中,我凭什么没有信心。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很多画家担心能不能度过,我们也很顺利地度过了,并且还在扩充。
艺术市场现在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早几年,很多人买画完全是为了赚钱、投资,升个30%或50%就出手了,觉得比股票的利润还高。现在的收藏者观念开始转变了,开始欣赏艺术了,所以艺术市场的发展也就蓬勃起来。还有,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振兴文化,所以我对未来还是非常看好。
根据胡润富豪榜公报的最新统计,中国千万富豪已达105万人,亿万富豪达6.45万人,即这些中国富人已拥有远超20万亿元以上的财富,以国际惯例资产配置中10%至15%为艺术品算,这批富有人士可用于艺术品消费的金额已超2万亿元之多。而目前中国书画过亿元的仅10件左右,过千万的亦不过百余件而已。一般已故大师的作品目前市场价大多为数十万至数百万元间,当今中青代优秀画家作品大多在数万至数十万元间。而目前可流通并具有真正价值的艺术作品我估计实际不足10万件,我们大可预期优质作品在未来的灿烂前景。
一家三代办书画展 共展出百余幅作品
范治斌画展南宁开展
诗画图说——李玉田师生国画展在西安展出
临潼第二届农民书画展27日启幕
北宋中原——中原美术家联盟第四届油画展
“佛心禅境”书画展开展
拥抱蓝色海疆”海洋画展首博开展
萧采洲山水画展开幕 首日订走20多幅作品
三月街来图书馆看“非遗”书画展
“泼彩天山”国画展五一免费揖客
高唐画家巩德春画展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
“黄山四家书画展”在五台山开展
冯远画展将于4月28日—5月14日开幕
柏乡汉牡丹节办农民画展
现代博物馆举行韩云彩墨艺术画展
《东方抽象刘玖通》画展4日开幕
第六届广东省版画展在东莞展出
陕西省离退休干部“可爱的陕西”书画展举行
何水法书画展在洛阳开展
牡丹文化节农民画展开幕
贠德辉国画展举行
去唐云艺术馆看盛杰远画展
韦远柏90华诞书画展开展
鸳鸯湖诗社社员凌大耕举办画展
中国年轻艺术家美国波士顿举办画展
戴增钧画展“调侃的背后”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淋漓尽致 清新愉悦 赵明水彩画展开幕
时装设计师张肇达水墨画展在京举办
重庆市女子书画展5月1日开展
隋同玄画展亮相欧洲艺术职业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