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笔墨问题人们越谈越有意思,越谈越来文化,我理解的“笔墨”,笔就是韵律、节奏、力量、势的综合展现,“墨”就是“墨分五色”,“墨团团里天地宽”等,黄宾虹的“五笔七墨”已讲得透彻。近年我通过动笔体验,再咀嚼具有积极意义的理论阐述,我认为笔墨的“自性之美”与本身的“造型趣味”是非常微妙的,往往出现意料之外的惊奇效果。比如你想刻意画成什么样子,细心揣摩水用多少,墨蘸多少,除非用焦墨或干墨淡墨,按你构思好的“点”或“拉”或“搭”先组合出你欲表现的写实或写意的骨架,但在设计中胆魄已泄去一半,精气神已不充盈,压力袭来,难免牵强,更奢畅快,待运墨敷染便易沦为表演主义的疲劳制作,远离了“笔墨”表情。所以,“文果哉心”,笔墨与宣纸接触,笔痕墨迹不可能完全按着你的意志走,只有在经过了长期刻苦的造型规律的美学训练,并饱受文学精神的浸染,还要强化“胆量”与敏锐的“形象思维”,方可贴入“笔墨造型”所蕴含的“诗意”空间,随性生发,有理有趣,游刃有余,妙合天成,自然能“澄怀味象”,画出“味道”。“笔墨”这东西渴求的是作者纯粹的真情性,稍微一矫情,内在结构产生质的区别,天上地下。谈及艺术最高级的精神,似乎中国的“笔墨”更能考验天才。中国笔墨的内美更深层次的决定于人文修养,求其真善美。
谈到笔墨传承方面,我们自然会想到一些大家、经典,探讨这些经典之余也深感超越难度。我觉得所谓的文化断层而续接艰辛,“古传统”究竟是个什么完全模样当也无从看到。除了荆关董巨、刘李马夏、元四家、四僧、四王等画史留名者,当时肯定有很多民间的无名高手充实着“传统”脉络。作书画史的史官意志难免夹杂着社会体制、等级观念等因素,“民学”的兴起被“官学”利用与转换的过程也便是新的统治阶级价值观的再次注入,教条与标准一直在变,百分百的客观论断不存在。所以不必刻意钻进画史留名的古人堆里盲目崇拜,他们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今天很多优秀的大画家在咀嚼了先贤的余韵,并以卓绝的天赋自由解析经典的程式秩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当他们一次次愈发深入地徜徉于自然的怀抱,留恋于自然的神奇与天籁,先贤的技法功能仍存鞭长莫及之憾。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图式背后的文化根本,“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心是最难把握的,先从古人之迹里寻求到文化的些许要素与线索。在“技”“道”的基础上把“德性”提上来,现今的“浮躁”是一种病,文明礼制屡受考验,惟一的“良方”是对“人性”“良知”“正义”“情怀”“智慧”的“正名”。修行先从“修德”做起,德之不存,何以正心?“笔墨”的“高纯”也便成无稽之谈。
对“传统笔墨”的诠释,即我们常说的“笔墨之道”“笔墨精神”“笔笔分明”“笔笔生发”等概念。“传统”是人为的定义,确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动势”,是在企图“规范标准程式的过程中往复与超越”。无所谓“古”无所谓“新”,是血脉紧密的相连与共应。尤其在“精神”“思想”上面,“变化”与“无常”分秒生发,偏执一隅,会妄生“法障”,自性渐迷。所以传统是“鲜活”,只要心系正直,担当道义,抓中国人文之根本,时代强音自然渗入。
至于如何彰显新时代气息,又要提及建立在深厚学养基础上的个性化笔墨样式,包括色彩。“笔墨”虽然没有“衡定”的标准,但要尊重自己的心性与真实的生命体验,“笔墨”的“理数”搞顺了,不论画什么,怎么画,格调也都低不到哪儿去。激扬起笔墨的灵魂,不论是“文以载道”还是“图式说艺”,之间流淌的必定是民族的文脉。关于“性灵”“灵魂”等词眼不能被视为“玄谈”,否则画面必限于“匠气”“愚执”“低级”。
关于“笔墨”的量感、体积感方向,吴冠中先生说的笔墨等于零,我觉得可能就是站在图式的立场,笔墨的穿插交叠如果没有展现出具体内容,徒留情感,与西方的线条当属无异,在同等功能层面就应等于零。而“写意”与“抽象”的精神旨归是与民族思维、审美习惯相关联的。中国的写意笔墨承载着文学抒情的功能,兼备着独立的审美特质。一个学养深厚的中国学者,因境生情随性来上一笔,也是蛮有味道的。
写意精神强调“写心达意”,笔墨和水与宣纸相亲,从材料上就凸显了中国样式。国人利用笔墨意趣、意象思维,极其自由地徜徉于天地之间。就如《周易》的64卦,层层演进,博大精深。
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西方,我们不必刻意排斥,也躲避不了,我们用古人那种虚怀若谷的情怀先学会容纳、储存就可以了。深入了解西方的艺术史是有必要的,只要不盲目好奇加崇拜就好。中国笔墨是内美含蓄,西方的线条色彩体现量感与冲击,图式跳跃,接近于科学。但对艺术自由精神的向往上是相通的,我们吸取西方的人类精神以及艺术行为的表达方式,要因势利导,不可强拼硬套。如果陷入迷茫混乱状态就立马回归中国传统的笔墨精神,因为笔墨写意间有其“净化”功能,它的属性乃为“清静”。彻底做到了“沉静”“放下”,便会“无极而生”,极其美好的感觉自然浮现。所以中国的文化人对传统笔墨的体会与表达是无极限的。只要恪守“笔墨规则”(布局、情势、程式脉络、个性气息),学养日益精深,在新的时代求变出新,演变新一轮的传统秩序,走向国际等议题将一一得到合理解释。尤其中国书法艺术最具民族特色,古奥多义,结体表情,宇宙天地,生命哲学全在里面,是我们的骄傲。
总之,说事论理,是在“相对”中求客观,我不希望偏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研究笔墨的前提,没有理论引导,实践容易瘫软;没有勤奋的实践,理论也不能落地生根。古今大师都是理论与实践的高手,天资起着作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美术类专业介绍
高考语文怎么得高分?2016高考专家大型讲座
三亚学院2016年艺术专业校考招生简章
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省外)
黄山学院2016年艺术类专业成绩查询时间方式
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音乐类招生简章
南开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科目
三亚学院2016年艺术专业校考考试时间及考点
2016青海艺考报名总人数为1911人 美术类533人
南京大学2016年艺术类(戏剧影视文学)招生简章
中华女子学院2016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校考招生简章
2016河南科技学院音乐类专业校考评分细则
南开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校考合格名单公布时间
山东2016年美术统考分数线划定 本科188分专科176分
中华女子学院2016年艺术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成绩查询
2016年广西师范大学音乐、舞蹈类专业招生简章
2016年天津市美术校考单招时间安排表
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省外艺术专业录取原则
东南大学2016年承认江苏省美术统考成绩
滁州学院2016年艺术类专业成绩查询时间方式
九大美院2016年招生政策调整
南开大学2015年分省分专业录取分数线
2016天津美术校考单招时间安排表
2016天津商业大学艺术类专业介绍
南开大学2015年分省分专业录取分数线及录取人数情况
2016年湘潭大学艺术类招生简章
湘潭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成绩查询时间方式
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艺术类录取分数线
安徽师范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校考考试科目和内容
天津商业大学2016年艺术类录取原则学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