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只有一个布面油画
艺术家总在挣脱被归纳,而放眼望去,我们总能在一些作品里找到一些共同点:外在的、内因的。当代艺术以来,“知识型”艺术家慢慢形成一个模糊的类型,他们形成的基础当然是阅读,八十年代曾经有个词叫“先锋”,和先锋沾边都意味着前瞻性、实验性,没人是圣贤,无法前瞻,有的实验被印证进入历史,更多的则随风飘散,但艺术家本人多是沉迷其中的执迷者。知识的无限性让探索的路径错综复杂,管艺术家叫学者恐怕没人敢担待这个称谓,那种钻到一种思维里不能自拔的科学怪人大概更形象。
常会因为喜欢作品而好奇结识人,就是这么认识翟倞的。喜欢他的水彩胜过油画;不过,主要是他的作品里有种吸引人的气质,在涉猎广泛的阅读和古怪的幽默感之外,还有个啥东西有四两拨千斤的余地和隐蔽的傲骄?
向:我是在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看到你的个展的,很自然把你归到“知识型”的一类艺术家那里,就是一种过度思辨而常常导致语焉不详(或故意模糊),艰涩的文本背景常常是“读懂”这类作品的前提。当然,你有几件作品里显现的直觉性还是深深吸引了我,你觉得自己的作品晦涩吗?
翟:晦涩与否,我觉得与艺术家关系不大,艺术家只能面对作品,晦涩或者清楚明了不是艺术家的有意追求,也不该是一个“知识型艺术家”的标签,只要艺术家和作品之间的关系达到了很深入的阶段,艺术家足够体现了艺术主题就行。另外,晦涩也许是由于“知识型的艺术家”做作品的方式多用到很多庞杂的知识信息,以一个研究的方式展现,而对于现在图像视觉的获取信息的习惯来讲,自然有些不习惯。但艺术家不能迎合,也很难迎合,艺术家有点像荒野里的独行者,这也是他的立身之本,如果都走在康庄大道上,我觉得就泯然众人了。
知识型的艺术家终归是艺术家,这个是最重要的信息,严肃晦涩或者感性直接的艺术作品都是由一个血肉之人做出来的,感性直接的作品也是严肃晦涩作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就像物体的影子一样,缺了它,就不存在物体了。
向:你的作品应该不会是单幅解读的,从系列的角度,有个什么结构吗?
翟:结构是有个先后的。因为起点是博尔赫斯的小说《通天塔图书馆》,所以有些作品是按照有关知识的无限概念引发的,比如作品《X》、《梦》,知识的无限未知,和人的有限的对比;接下来的部分是按照张岱的《夜航船》结构来的,它里面涉及有关知识的众多分类。我的很多作品是在点到为止,开个头,像是书的目录一样,做一个开始的准备,比如《艺术论》、《真理只有一个》、《车轮》、《你先吃点苦,然后再换我吃苦》。而这两部分的连接点和核心就是我的工作桌上的研究资料和草图,或者说是那个“工作场域”,这个“场域”塑造了整个项目的结构,一个人对知识的整理和研究,形成了像是大脑中枢一样的部分,其他的作品是它的延伸。这个“场域”里面的草图、参考书、笔记,展现了展览的目的、知识和视觉艺术关系的思考。同时它也是不断生成的,为了这个主题项目的下一步做准备。我这几年一直在做长远的项目计划,希望做一个5、6年的计划。
这次《目录-通天塔图书馆》只是第一个展览,像是刚翻开书,首先看到的目录,之后会以百科全书的概念(范本是展览里面提到的《夜航船》)深入分析研究下去,后面每个展览都是从属于这个百科全书《夜航船》的概念,分别是对人的容貌,国家的历史,甚至咒语的针对性的创作,每个展览有不同的主题。这样对于我的主题,才能有效的深入下去。
向: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读书的?
翟:大概是小学吧,那会有点孤僻,就喜欢在家呆着,看书能够帮我不出门而接触到世界,通过作者们的眼睛。还喜欢下象棋,但因为不爱出去玩,就只能自己和自己下,习惯了一套自我内心学习和分析的方式。想想那会也很有意思,一个小孩自己和自己下棋……
向:读书的养分不能马上转换成创作,那阅读在你创作里的作用是什么?塑造你自己?建构自己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阅读里的知识成分是你有意选择的吗?
翟:我觉得不光读书不能马上转换成创作,很多东西都不能,获取的都是一种经验,他者(作者)的经验,这个会让你常常站在一个外在的角度来看视觉艺术,不会被一些艺术上的惯性的东西束缚。不是已经有了一套创作惯性,然后去找新元素、素材,给他们套上已有的艺术模式,所谓的“再创造”?我觉得,艺术和读书两者是有核心相同点的,类似“直觉”“真理”一样的东西,我只是努力要把这个东西显现出来。
相比较图像来说,其实文字更抽象,它们只是一个个符号,本身没有意义,但在能指领域里面就蕴涵了很大的意思,在设定条件下,它们意思都会不同,所谓文字的上下文关系的重要。图像则不是,更加直白,为什么小孩的启蒙读物图画很多,而文字很少就是这个原因,图像甚至不需要上下文关系,它就是孤立的站在那,一眼就看到。文字是个一开始就很复杂的东西,所以它能给我更丰富和难以言明的东西。很有意思的是,图像的集大成者——电影常常需要剧本或者小说文本……
向:“直觉”也是个有意思的概念,实际创作里“直觉”是个绝对意义的部分,分析中我们会更多纠缠在逻辑、文本、解释里,但创作本身更是直觉的显现。因为那些知识系统、认知、经验的东西,已经搅拌、发酵了,观念在视觉化的思维里被混合模糊了,图像类创作大概更需要直觉,你如何去定义那些不易被解释的东西?
翟:“直觉”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我认同直觉的价值,甚至不仅仅是在图像类的作品里面,好的观念艺术,空间艺术,音乐,科研学术,都需要直觉,这个东西是区分水平高低的重要一环,知识可以学习,技巧可以积累,但直觉很难,这也是人的一种原始的动力吧,天赋大概讲的也是这个。我在创作中其实也很注意感性和直觉,只不过这些是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平白无故的直觉,总是在一定的视觉实践、知识积累上面产生的。
那些无法定义的和不易解释的东西是在艺术中最重要的东西,虽然在艺术创作过程里面比例很小。
向:你的艺术有叙事性吗?
翟:有的,在现代主义革命之后,叙事性这个东西,画家们都在回避,强调其观念性,但我觉得是南辕北辙了,或者那个时候历史有一个趋势吧,大家在反思叙事性这个问题,都想革它的命,摒弃这个东西,可以继续向前。直到抽象表现主义撞了南墙……从博伊斯、安迪·沃霍尔那会儿,叙事性这个事情已经在暗自萌发了。比如博伊斯的传奇经历(二战德国战斗机飞行员,坠机,被游牧民族以非常萨满教的方式救活……),这就是他的故事起源,也是他所有作品的故事背景,或者讲故事的舞台。他的叙事性是在一个作品背景里面的,必须知道的前提下,才会进入艺术家苦心经营的世界。这和以前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们是不一样的,毕加索、波洛克们,他们的经历是在他们艺术作品里面看不到的,甚至是不重要的,他们像是超人一样,从一个未知的空间而来,在作品里面没人可以看到他们的来历,无牵无挂,只是为了拯救这个“艺术世界”。
绘画中的叙事性是一直都在的,只是这个外皮会不断变化,有的时候是在作品的(视觉可以看到的)上面,有的时候是在作品的背景里,这个很难改变,视觉总会引起形象的联想,哪怕是抽象艺术。这方面我可能,按照现代性的哲学来说,是“旧人”,留恋现代化、商业文化前的世界,留恋人身上富有情感的东西,这些仅存的人的柔软部分。比如我看LouiseBourgeois的作品,一张画上面,她画个歪歪扭扭的圆,你觉得她很笨,很笨拙,我想如果是当代艺术家也画这个圆,大抵会画的特别完美,像是尺子打出来的,左右对称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但对于我来说,总是缺了点琢磨的味。这样,我更会喜欢Louise的笨拙,那种人比不上机器的笨拙感。
这个想法可能也是现代性哲学的影响吧,现代主义计划已经破产,文化上进化论式的不断革命,不断制造新人,已经很难再进行下去,“艺术家几乎无事可做”,再也没有了“前卫”这个东西,资本主义已经渗透到了艺术里面,并控制了一切,艺术家不得不与其共谋,所有的风格资本主义系统都可以接受和消费,慢慢地,艺术家就像是无害的表演者。当代的时间已被拉平,没有了对未来宏伟的、理想主义的期盼,也没有过去历史的记忆,有的只是礼貌的保护起来,但对于当代人来说已经没有了丝毫影响。“没有了过去,也没有了未来,我们自己在对自己说话”。我无法去预测虚无缥缈的未来,但能确信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和我有关。而路径就是重新拿起叙事性这个过去,数千年的一个视觉艺术的最基本元素。找到现代主义破产之下隐藏的人的历史,那个有血有肉的,像个普通人的故事。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的亲身体验(或者人类最基础的方式-阅读)得来的,大家可以看到我的想法和来源,而没有自我神秘化和标签化。
这是我没办法的办法,试图通过这样笨拙的方式,来重新思考“当代”,也同时让我心里有点底儿。
向:说说你的读书会吧。创办多久了,初衷是什么?
翟:我以前就追慕集体讨论式的读书会形式,大家一起的话,知识量和信息是几倍数的,也可以锻炼每个人的思维和知识组织能力。读书会创办半年多了,时间上没有多久,开始的时候先从西方哲学史开始,因为作为一个从西方而来的概念“当代艺术”,我觉得,包括我自己,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当代艺术的背景和基础——西方哲学,可能只知道皮毛,抛开一个哲学史的背景不谈,而直接进入当代艺术和当代哲学的语境,会很容易受到流行的美学和哲学所影响,被牵着鼻子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了大家自然会追些“好用的”和“应景的”哲学以及美学,我觉得这方面问题甚大,所以做这个读书会,不求时效性,只求真正的了解到西方思想的一些基本的东西。这也是我的初衷吧。
现在的情况,我觉得很好,每个人都会很积极的讨论我们阅读中的问题,常常超时很多,每个人作为各自文本段落的导读,就自然对这段内容负其责,过程里面也要回答其他书友的疑问,这要每个人做很好的功课,自己其实就在做深入的精读了,而不是上课般的被动。
向:你不觉得读书是很个人的,在讨论中,语言或知识的优势方常常会主导书单或讨论的选择权,你们在这样“貌似”很民主很开放的形式里,怎么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翟:确实,如果是平时讨论问题的时候,语言和知识量大的人会主导谈话的走向,而为了尽量规避这个问题,我们就先设定了游戏规则。读书聚会之前,每个人都有个自己负责导读的章节,因为要带领大家读书,所以就要对各自负责的章节有个比较好的熟悉了解的程度,资料和基本的考据要查阅好,这样每个人在他们的精力范围内,都对文本有了很深入的认识,而且也会查阅很多大师写的注释什么的,我觉得这样其实是在“大师”的教导下直接面对原文,而不是先通过水平高一层的老师的讲解,那样就会有一层隔膜。导读的时候,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是各自的章节“相对的专家”,没有一个老师式的人物,各自发掘自己的潜能,只要深入进去,就能形成自己的见识。
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音乐学[音乐教育(声乐)]校考合格名单
攀枝花学院2015年艺术类成绩查询时间
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关于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的办法(节录)
四川音乐学院2015年艺术类专业面试科目考试规则
重庆邮电大学2015年艺术类专业成绩查询时间
沈阳音乐学院2015年艺术类招生基础课考试须知(校本部)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15年艺术类专业成绩查询时间
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本科招生考试评卷工作正式启动
四川音乐学院2015年艺术类专业校本部考点考试日程安排表
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校考合格名单
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承认上海、江苏、浙江美术统考成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艺术类专业术科校考报考指南
武汉大学2015年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武汉考点复试通告
上海戏剧学院2015年表演(音乐剧)专业三试安排及名单
重庆三峡学院2015年艺术类专业成绩查询时间
四川音乐学院(院本部)应急疏散平面示意图
2015年中央美院报名考试人数18000余名 全国7个考点
沈阳音乐学院2015年大连分校考场安排(初试)
沈阳音乐学院2015年艺术类招生基础课考试须知(大连分院)
四川大学2015年艺术类成绩查询安排
北京电影学院2015年表演学院招生复试考生须知
四川音乐学院2015年艺术类专业考试省外考生须知
上海戏剧学院2015年戏剧影视导演(戏曲)专业三试安排及名单
沈阳音乐学院2015年大连分校考生须知(初试)
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艺术类成绩查询规定
沈阳音乐学院2015年艺术类招生复试考场安排(大连分院)
沈阳音乐学院2015年艺术类招生复试考场安排(校本部)
绍兴文理学院2015年书法学专业招生考试说明
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音乐表演(少数民族乐器)校考合格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