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李自成进京 李自成(公元1606-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原名鸿基,米脂(今陕西米脂)人,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
同年进占西安。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同年3月19日,攻克北京,崇祯死于煤山(今景山),明朝灭亡。当天下午李自成头戴白毡笠,身穿蓝布箭衣,骑乌龙驹,由德胜门进入北京城,入居紫禁城。在武英殿召见父老,询问民间疾苦,严惩明朝贪官污吏。
大顺军进城之初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从27日起,大顺军开始拷掠明官,勒令退赃缴饷。军将骄奢,士兵抢掠,城中气氛凝重。不久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迎清兵入关。四月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亲率大军出战,败于多尔衮率领的清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的合兵。
29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次日退出北京,大顺政权失败。 133.明末清初 三大思想家 明末清初,是理学发展的自我批判时期。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中国17世纪下半叶社会进步思潮的代表人物。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其父为东林名士,被魏忠贤所害,他受遗命就学于刘宗周。
清兵南下,他抗清失败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著有《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等,提出反对君主专制,对理学进行了一次历史性总结。顾炎武(1613-1682年),初名绛,字宁人,世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少年时参加“复社”。
清兵南下,抗清失败后,十谒明陵,遍游华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开一代脚踏实地的学风。王夫之(1619-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明亡,抗清失败后,隐居衡阳石船山麓著述,世称船山先生。其著作后人集为《船山遗书》。
他在理气论、人性论、认识论、知行观等方面均突破了理学的局限,影响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134.史可法 史可法(公元1601-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家。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顺天大兴(今北京)籍,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马士英等拥立福王于南京,授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后以史可法为兵部尚书,督师扬州。清摄政王多尔衮劝降,史可法《复多尔衮书》拒绝,不卑不亢,流传万世。清兵大举南下,史可法由扬州至白洋河部署防御,后退保扬州。他知城终不可保,决心以身殉国。清豫王多铎命降将李遇春招降,一日来五书劝降,史可法不启封,投之于火。
清军攻城,城破,他自刎不死,众人拥下城楼,清兵追及,大呼:“我史督师也!”被俘。多铎以洪承畴为例劝降,史可法慷慨表示:“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壮烈就义。后人以衣冠葬于扬州天宁门外之梅花岭。南明隆武帝予谥忠靖。乾隆中,追谥忠正。
后人编《史忠正公集》传世。 135.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侵占了中国台湾。郑成功,明末清初著名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其父郑芝龙为明末海商兼海盗集团首领,接受明朝招安,平定东南海上,后为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
1645年,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召见,赐国姓朱,改名成功,中外尊称“国姓爷”。次年郑芝龙降清,郑成功起兵抗清。1661年,郑成功亲率兵将,乘战船从金门出发,在澎湖休整几天后,直取台湾。荷兰侵略军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郑军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
战斗中,击沉荷兰“褐克托”号战舰,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赤嵌的荷兰军向郑军投降。郑成功在台湾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发起强攻。侵略军头目到郑成功大营,在协议书上签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台湾。
136.平定三藩之乱 清初平定汉族藩王叛清的事件。“三藩”指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明末尚可喜、吴三桂、耿仲明三家归附,成为清朝入关与统一全国的重要军事力量。顺治年间,命平南王尚可喜留镇广东,命平西王吴三桂就镇云南,命靖南王耿继茂(耿仲明之子)移镇福建。随着镇边日久,三藩的军事力量迅速扩充,平西王吴三桂更是功高权重,尾大不掉。
康熙皇帝亲政后决意撤藩。撤藩令下,三藩接踵发动叛乱。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吴三桂改国号为“周”,以次年为元年,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并封授文武群臣。耿精忠(耿继茂之子)、尚之信(尚可喜之子)随之起兵响应,云贵、川湖、闽浙、两广以及陕甘等地叛军四起。康熙皇帝部署平叛,倚用绿营兵,实行满汉联合作战,分化瓦解敌人,剿抚并用,恩威并施。
康熙十五年(1676年)耿精忠、尚之信投降,吴三桂陷入孤立。其后吴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不久病死。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云南平定,历时8年的平叛战争结束,消除了割据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 137.广州十三行 清代设立于广州的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即洋货行的别名,清人直称为洋货十三行。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开放海禁,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次年,两广总督吴兴祚和粤海关监督宜尔格图等共同商定,将国内商税和海关贸易货税分为住税和行税两类,后者征收外洋贩来货物及出海贸易货物,由粤海关负责征收。广州洋行制度由此创始。十三行原属牙行性质,广东官府规定它是经营进口洋货和出口土特产品的中介贸易商行。作为清代官设的对外贸易特许商,后来扩大了业务和权限,职能是向海关承担代缴进出口洋船各项税饷,并代官府管理外商和执行外事任务。专设经理广州外贸税饷事务的洋行制度,是清廷严格管理外贸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防止中外商民自由交往。
十三行是清代“一口通商”的缩影,也是广州对外贸易发展的见证。鸦片战争以后,根据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废除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公行制度,十三行遂没落。 138.雅克萨 自卫反击战 雅克萨之战,是17世纪80年代中国抗击沙俄侵略的自卫反击战。17世纪40年代,沙俄侵略者开始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侵占雅克萨(在今漠河东,黑龙江北岸)、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等地,杀掠骚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军向俄军发出通牒,劝其投降,遭沙俄督军托尔布津拒绝,于是鏖战彻夜,托尔布津乞降,并允其退回尼布楚,将城焚毁,旋即班师。
同年,托尔布津背信弃义,再次率领侵略军乘隙占据雅克萨。次年,康熙皇帝令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等率兵再次攻取雅克萨,托尔布津重伤毙命,俄军被围困5个多月,弹尽粮绝。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是雅克萨之战的胜利成果,条约明确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1858年沙俄又依据《瑷珲条约》割占了雅克萨。 139.各民族会盟 避暑山庄 木兰秋狝是清朝皇帝实行的狩猎制度。
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始,在北京至木兰围场沿途设置了许多行宫,其中热河行宫,又称为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山庄1703年始建,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费时89年建成。清代帝王每年夏季到避暑山庄避暑,处理朝政。许多蒙古、西藏等政教首脑觐见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避暑山庄。“外八庙”是清朝在避暑山庄周围依照西藏、新疆、蒙古藏传佛教寺庙形式修建的寺庙群。
溥仁寺和溥善寺是蒙古诸部王公为庆祝康熙皇帝60寿辰建造的;普宁寺是为纪念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族首领噶尔丹的武装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所建;安远庙是为新疆达什达瓦部2000余众迁居热河后提供参拜而建;普陀宗乘之庙是为了庆祝乾隆60寿辰和皇太后80寿辰,仿照拉萨布达拉宫而建,乾隆皇帝在这里接见了万里东归的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一行,西藏达赖喇嘛到热河觐见时居于此处。须弥福寿之庙建于乾隆皇帝的70岁生日,后藏政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六世到承德贺寿,曾为班禅的行宫。 140.北京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台建筑完整、仪器精美、历史悠久。原名“司天台”,始设于元代。明初攻克北平时毁于战火,残存的天文仪器被运往南京保存。
明正统七年(1442年)重建此台,系由元代大都城的东南角楼改建而成的高台砖砌建筑,改名“观星台”。在台上置有大型铜铸天文仪器浑天仪、简仪、浑象仪(天球仪)等,台下是紫微殿、漏壶房、晷影堂等建筑,置有圭表、漏壶等仪器。崇祯年间,由徐光启、李天经等人先后制造了极限大仪、平悬浑仪、平面日晷、候时钟、望远镜、沙漏等仪器。清代时,更名为“观象台”。康熙、乾隆年间,利用西方传教士,以西方技术制造天体仪、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玑衡抚辰仪、地平经纬仪8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
除了造型、装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均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北京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现存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机构,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具有独特地位。 141.土尔扈特 回归祖国 土尔扈特是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大约在16世纪,厄鲁特蒙古分为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主要生活在伊犁河谷、额尔齐斯河两岸、塔尔巴哈台、乌鲁木齐一带。
后准噶尔部强大,欺凌其他各部。土尔扈特部约20余万人,明崇祯元年(1628年)向西迁移,辗转到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建立一个独立游牧汗国。西迁后的土尔扈特部汗参加了塔尔巴哈台召开的厄鲁特蒙古与喀尔喀蒙古首领会议,派遣使臣朝贡。清廷曾派出使团前往探望土尔扈特部。沙皇俄国彼得一世时期,对外扩张。
1769年沙俄对土耳其战争,向土尔扈特征调16岁以上男子当兵,土尔扈特渥巴锡汗带头焚烧了自己的宫殿,表示返回祖国的决心。1770年至1771年,土尔扈特人历经8个月的长途跋涉,克服水草粮食供应困难,与拦截追击的沙俄军队浴血战斗,牺牲过半,实现了东归祖国的愿望。渥巴锡汗等从伊犁前往承德觐见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特命在仿西藏布达拉宫而建的普陀宗乘庙前,竖立石碑以纪念土尔扈特部归来。 142.乾隆南巡 乾隆十六年(1751年)至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六次南巡。南巡时,乾隆带着皇后嫔妃、王公大臣、章京侍卫、扈从兵丁,一行多达2500余人,声势浩大。
陆路用马五六千匹,大车400余辆,征调夫役不计其数;水路用船1000多只,旌旗招展。乾隆所乘御舟称为安福舻、翔凤艇,共有5艘,制作精美。从北京到杭州,沿途建造了30个行宫。历次南巡,都在杭州、南京等地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凡经过的地方,30里内的地方官员都穿戴朝服前往迎接。在六次南巡中,乾隆有五次视察了黄河治理工程,四次巡视了浙江的海塘工程。
海塘工程的建成,有力地保护了江南水乡的繁华昌盛。南巡路上,乾隆每次都带画师随行,将喜爱的江南景色摹绘成图,在北京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仿建。徐扬绘制的《乾隆南巡图卷》12卷,描绘了乾隆皇帝南巡途中了解民俗、察吏安民、巡视河工、阅兵祭陵等场景,展现了士民工商的风情世态,及黄河、淮河、长江、大运河沿岸及西湖等地的锦绣江山,留下了“康乾盛世”的历史记忆。 143.《四库全书》 与南北七阁 《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编纂的中国古代卷帙最大的一部丛书,共7.69亿字,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故名《四库全书》,保存了丰富的古代文献资料。《四库全书》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编纂,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修成第一部《四库全书》。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最终完成编纂和缮写校订工作。《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557卷。分抄6部分贮在全国七个藏书楼中,即南北七阁。南北七阁包括北四阁和南三阁。北四阁均仿照明代宁波天一阁格局建造,即承德避暑山庄内文津阁、圆明园内文源阁、紫禁城内文华殿后文渊阁、盛京(今沈阳)故宫文溯阁。
四阁俱在宫禁之中,称为内廷四阁。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特下谕旨,交四库馆再缮写全书三份分贮于南三阁。南三阁是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杭州文澜阁。现文源阁本、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抄补)传世至今。 144.中国京剧 京剧,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被称为“国粹”、国剧,享誉海内外。
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始于徽班进京。徽班,是以安徽籍(特别是安庆地区)艺人为主,兼唱二簧、昆曲、梆子、啰啰等腔的戏曲班社,开始多活动于皖、赣、江、浙诸省,尤其在扬州地区。四大徽班,是清代乾隆年间活跃于北京剧坛的四个著名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的合称。1790年给乾隆祝寿,从扬州征调了以著名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徽班入京,为徽班进京始。此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安徽班相继进京。
在演出过程中,六班逐步合并成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并逐渐称雄于京华的剧坛。四大徽班的演出各有所长,上演的剧目丰富,颇受京城观众欢迎。四大徽班进京献艺,揭开了200多年中国京剧史的序幕,徽班吸纳、融合、磨炼出一个戏曲声腔——皮黄,到北京后,吸取了其他剧种的优点,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剧种——京剧。 145.三大英雄史诗:
(1)格萨尔王传 藏族长篇英雄史诗。广泛流传于中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的藏族聚居区,在国外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的部分地区也有流传。格萨尔王生于1038年,殁于1119年。在藏族的传说里是神子推巴噶瓦的化身,一生戎马,扬善抑恶,弘扬佛法,传播文化。史诗是具有百余部之多的长篇巨制,是几个世纪以来藏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2)江格尔 蒙古族英雄史诗。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经过历代人民群众,尤其是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江格尔奇不断加工、丰富,最后形成的大型史诗。迄今国内外已搜集60余部,长达10万行左右。《江格尔》由序诗和其他数十部作品组成。序诗概括了全书的中心思想,叙述了江格尔的身世和宝木巴的创建过程等,其他诸部(章)均有一个中心人物,可独立成篇。
(3)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内容丰富、结构宏伟。由《玛纳斯》、《赛麦台》、《赛依铁克》、《凯涅尼木》、《赛依特》、《阿斯勒巴恰与别克巴恰》、《索木碧莱克》、《奇格台》等8部构成,总计20余万行。史诗描绘了玛纳斯家族八代英雄的事迹,千百年来中国的新疆、中亚的吉尔吉斯、哈萨克、乌兹别克、阿富汗等都是史诗的重要流传地区。 146.东巴文与 东巴文化 东巴文是一种兼具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
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东巴文创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今学者们认为比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文字、中美洲玛雅文字和中国甲骨文字显得更为原始古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誉为文字的“活化石”。东巴文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东巴经》。《东巴经》500多卷,700多万字,国内外学者认为,其是研究纳西族古代哲学思想、语言文字、社会历史、宗教民俗、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及中国西南藏彝走廊民族宗教文化流变,以及中华远古文化源流的珍贵资料。目前世界上存有约30000册东巴经书。
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其祭司叫“东巴”,是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意译为智者,他们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东巴文化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147.中国传统 四大节日 中国传统四大节日是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即农历新年,民间传统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贴红春联、燃放爆竹、包饺子、祭奠祖先、祈求丰年。清明节,在阳历4月5日前后,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原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主要活动是踏青,后来合并了寒食节的内容,寒食节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等。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人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人们由划船捞救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
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也称为中秋。中秋月亮圆满,象征团圆,要吃月饼。作为节日,源于古代的祭月迎寒活动。
西汉时初具雏形,晋时有赏月之举,到北宋时正式定名。 148.黄河雄姿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河。因河水黄浊而得名。古代称为“河”,汉书中始称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北界阴山,南至秦岭。
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奔向渤海之滨。黄河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远在80万年前,黄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已有定居农业。距今约3500年前,位于黄河流域的商王朝为世界三大文明中心之一。
由夏至北宋,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 149.长江览胜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亚洲第一大河,还是世界第三长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最后由上海崇明流入东海。长江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沱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黄浦江等重要支流,其支流流域还包括甘肃、贵州、陕西、广西、河南、浙江、广东等省的部分地区。
长江流域是中国巨大的粮仓,产粮几乎占全国的一半,其中水稻达总量的70%。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和成都等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都在长江流域。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常用“江”特指长江。从青藏高原一泻千里的长江,贯穿了整个中国,孕育了中华文明。 150.中国神话传说:
(1)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是说宇宙的景象最初就好像一个黑暗混沌的大鸡蛋,我们的老祖宗盘古就孕育在这个大鸡蛋中,他挥动大板斧,劈开了天地。这是古人用神话的方式解释宇宙的形成和开始。
(2)女娲补天 《淮南子·览冥篇》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这可能是远古时期发生过“天崩地裂”的大地震、大暴雨等自然灾害,古人用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来解释这一灾害以及自然界的恢复。
(3)伏羲创八卦 相传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这一传说是说八卦起源很早。
(4)神农尝百草 神农神话传说代表了农业的发明。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这一方面说明上古医药与农业及植物学知识密不可分,同时也告诉人们神农的牺牲精神。
(5)嫦娥奔月 《淮南子·览冥篇》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嫦娥)窃以奔月。”这一神话让古人幻想着能飞向宇宙,翱翔到月宫里去。
(6)夸父逐日 夸父追赶太阳,和太阳赛跑,最后因为止不住口渴终于在半路上牺牲了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7)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反映了质朴的劳动人民对纯真爱情的向往,故事优美动人。
(8)仓颉造字 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约在文字起源的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根据考古发现的史前刻画符号的分散性来看,文字不会由某一个人发明,但某个部族的人在进一步的整理、提高方面起过一定的作用,是有可能的。
(9)精卫填海 据《山海经》记述,一个原叫女娃的炎帝小女在东海游玩,不幸淹死在东海里,她的灵魂化做一只叫精卫的小鸟,常常从西山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飞到东海,想把夺取她年轻生命的大海填平。精卫填海的故事是悲壮的,也是耐人寻味的。
(10)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出自《列子·汤问篇》,叙述了愚公面对家对面的太行、王屋二山,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每天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两座大山挪走了的一神话寓言故事,说的也是一种精神和气概。 (文字由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织委员会提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文化课单科成绩要求
青岛农业大学2016年美术类校考考题(广西考点)
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美术类文化课单科成绩要求
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艺术学院本科招生简章
广西大学2016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美术专业文化课单科成绩要求
山东艺术学院2016年黑龙江考点音乐表演类复试名单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5年招生录取分数线
黄淮学院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艺术专业对文化课单科成绩要求
黄淮学院2016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广西艺术学院2016广东考生网报、缴费等有关事项通知
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美术类招生简章
南昌工程学院2016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苏州大学2016年艺术专业文化课单科成绩要求
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美术类专业文化课单科成绩要求
湖北美术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文化课单科分数要求
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艺术类专业录取最低分
2016教育部拟批准的更名和新增大学名单
郑州大学2016年省外美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对文化课单科成绩要求
浙江传媒学院2016年艺术专业对文化课单科成绩要求
2016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发布 310所高校上榜
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艺术专业招生文化课单科要求
2016山西艺术类广播电视编导联考成绩查询入口
郑州轻工业学院2016年艺术类招生简章变更通知
天津体育学院2016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安排(湖南考点)
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美术类专业招生简章(新疆)
商丘学院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吉林艺术学院2016年艺术专业文化课单科成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