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以儿童嬉戏、玩耍画面为纹饰的,叫婴戏图或婴戏纹。观赏瓷器上的婴戏图,就能发现,画面上的儿童形象,有的天真活泼,憨态可掬,让人赏心悦目,有的表情木讷,脑袋奇大,甚至瘦骨嶙峋。那么,不同的婴戏图后面,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据考证,婴戏图最早出现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到了宋代,定窑、磁州窑、耀州窑、介休窑、景德镇瓷器、容县窑等都曾用婴戏图作装饰,其中尤以磁州窑釉下彩绘婴戏图最富表现力,特别在瓷枕上,儿童钓鱼、玩鸟、蹴球、赶鸭、抽陀螺等形象都有描绘,且将儿童的娇憨之态描绘得传神之至。宋初社会稳定,人口增殖,婴戏图的大量出现,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关系密切。
明清时期是婴戏图的鼎盛期,从简单的一两个幼童形象发展到百多个幼童,幼童神态各异。婴戏图的流行,反映了当时的民众心理。传统的封建社会又把传宗接代的观念深入人心,因而寓意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的图案,就成为陶瓷常见的装饰图案。
除了反映民众心理,婴戏图还与各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关系密切。明代婴戏图,宣德以前多为“庭园婴戏”,孩子们在庭园内活动。宣德后,多为郊外婴戏,孩子们嬉戏在户外,且婴孩的形象变化尤为分明,永、宣时期,孩童矮胖,头大,前脑尤大,圆圆的脸,额上几根流海,几个孩子一起玩,又叫群婴戏。孩童形象折射出社会的安定。嘉靖、万历时期,孩子们长袍大褂,显得头重脚轻,头特大,后脑凸出。这些形象表明,明朝社会政治经济的衰落已经初见端倪。
雍正、乾隆两朝的官窑瓷器,婴戏图画工严谨,多见儿童衣纹清晰,眉清目秀,动作天真烂漫,惹人喜爱。用婴戏图描绘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桃园美景和太平盛世。当时的官窑瓷器婴戏中的儿童姿态多样,动作夸张,画面多呈热闹愉悦的气氛。
在社会动荡不安、封建政权江河日下之时,婴戏图同样也能记录下来。明未天启、崇祯两朝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国力衰竭,这些社会现实折射在婴戏图中,孩童们瘦骨嶙峋,脚奇长,后脑特大,形体十分抽象,看起来奇形怪状。清朝中期的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婴戏图上人物呆板笨拙,儿童粗头大脑,反映了国运衰落的现实。
艺术品的创造总能够映现那个时代的特征。观赏婴戏图,让人感叹盛世的难得,只有当民众安居乐业的时候,儿童才能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那些乱世的婴戏图,好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更加珍惜现今国运昌盛的大好局面。
这位80后艺术家,把三里屯咖啡馆画得很抽象
方寸之间展现时代风貌
《若境》:云烟中的碎石(组图)
中方采取反制措施 对美部分艺术品类加征关税(图)
红木之美,无可替代!
张松茂《富贵满堂》大师纪念瓷
西方艺术介绍——日本浮世绘的代表人物葛饰北斋
夏鹏程草书亮相北京介居书院美术馆
美对华艺术品10%新税9月起征(组图)
中国传统技艺四绝——掐丝珐琅!瓷胎珐琅!雕漆!錾刻!
“南海Ⅰ号”:见证中国水下考古全过程(组图)
教育部宣布2022年前全面取消考试大纲
他的油画作品柔和细腻,未完成的遗作成为后世人体画的传奇
“格物致知——朱春林油画研究展”于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开幕
天下龙泉 跨越时空的青瓷(组图)
第十二届漫画节下周五开幕 《哪吒之魔童降世》角逐“动漫奥斯卡”
淡泊之豐—臺華窯彩瓷渲染創作聯展
纪念登月五十周年,上海当代艺术馆发起“塔台呼唤”
四川白玉县境内首次发现吐蕃时期摩崖石刻(组图)
英国知名艺术公司:中国艺术收藏市场发展迅猛(图)
郭沫若《屈原》手稿 亮相国家大剧院
原创 他凭借绘画收获财富与爱情,却在事业兴盛时突然离世,令人惋惜
“对话-边缘”——花桥纪2019年度提名展
评展|简明展览与晦涩理论并不矛盾,比如爱因斯坦&达尔文
孙文浩于广州画廊作 “资本主义新农村与母亲的调查报告”汇报画展
“中国梦·丝路情”——亚欧丝路名城艺术交流展在连云港博物馆开幕
北京画院展齐白石笔下人物神情(组图)
浙江海宁出土2万枚古钱币 涉及4个朝代(组图)
“北京当代·艺术展”即将开幕,这一次所有人都能读懂艺术之美
艺术档案见证新中国艺术繁荣与发展系列活动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