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一件拿到手里的文物的历史少说几百年,多则数千年,看到它们残缺不全的模样就会很心疼。”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陈赓龄从事馆藏文物修复工作已有十多年,每逢看到送来“抢救”的文物支离破碎地“瘫躺”在工作台上,他都会不停地叹息摇头。
记者看到,在甘肃省博物馆一间僻静、类似大杂货铺的工作室里,电子天平、化学药水、试管、电脑等占据了不少地方。桌子上一角,被厚厚一摞印有多种文字的文物书籍和手抄笔记占据,陈赓龄称“这些都是工作过程中用来随时‘充电’的”。
“文物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每一件文物都有其‘灵性’,丝毫马虎不得。”陈赓龄说,送到这里来的每一件文物都是从甘肃各地“受伤”的可移动文物中筛选出来急待进行“抢救”的,“必须要像抢救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一样无微不至”。
据甘肃省文博部门最近一次摸底调查,目前甘肃省馆藏的44万件文物中,约30万件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其中需要修复的包括纸质、纺织、漆木、瓷器等有机质文物约10万件左右,而亟待抢救性修复的有两三万件之多。
“虽然直观上看只是一件小小物品,但抢救它的过程甚至比修建一座高楼漫长”,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主任张建全表示,由于文物修复保护工作枯燥乏味,且必须耐得住寂寞和清贫,目前全国都面临着从业人员匮乏的严峻局面,这也是大批文物亟需抢救修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文物修复的周期很长,一名合格的文物修复者须掌握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历史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知识体系。一名经过层层筛选的科班生从进入文博系统到独自进行实践修复工作,至少需要两三年的钻研苦练。
作为修复“手术”的操刀者,文物修复者必须在对每件病害文物精益求精抢救的同时,为排队“候诊”的其他病危文物争取出尽快“入诊”的宝贵时间。此外,“文物病因查验设备仪器缺乏”亦是欠发达省份甘肃所面临的另一困难,很多病害文物须运送至发达城市实验室检测。
“人才匮乏是导致眼下馆藏文物修复保护进展缓慢的最重要原因。”张建全对记者说,文物抢救急不得,需要对每件病害文物不留死角地进行“体检”,然后“对症下药”实施修复。每一位文物修复者就像是“手术师”一样,他们必须要有高超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
尽管馆藏病害文物修复保护之路困难重重,不过张建全对未来工作持乐观态度。他说,虽然培养文物修复人才很缓慢,但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文物保护的力度亦在不断加大,加之近年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病害文物的修复保护有希望。
第十三届中国(长春)国际动漫艺术博览会开幕
卵雕工艺 红壳蛋上雕刻艺术
“江南如画”——中国油画作品展(2017)在苏州开展
一门双璧 独领风骚——刘奎龄和刘继卣父子
“最近的事儿挺多”张晓个展
《石渠宝笈》编写的秘密
瓷器收藏鉴赏:乾隆洋彩塑果高足供盘
“白俄罗斯文化日”艺术展在华开幕
一些有关寿山石的民间故事
烟标收藏沙中铄金有“珍宝”
2017首届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展在京开幕
“呼吸·吐纳”文光锡作品展
“尚之以琼华”艺术展开启 国宝级珍宝空降故宫
古钱币收藏与鉴赏?你了解吗?
“抽象的颜色”龚燕个人作品展
朱振庚20件经典作品入藏中国美术馆
摘下有色眼镜 河南女大学老师办人体艺术展
出类—穿行焦虑的年代群展开幕
重庆11岁女孩办国画展 “绘画是我的游戏厅”
漆木家具在收藏领域呈上升趋势
跨媒介艺术展 让艺术噪起来
文房四宝有哪些及文房四宝的由来
立陶宛艺术:透过风景的思考
教你如何挑选上等碧玺
庞均的艺术
沉香种植兴起 人工沉香能否冲击天然沉香地位
80件“肥女”雕塑亮相杭州 构建当代审美新风尚
“雨中有石”雨石绘画艺术展
首届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展今日美术馆拉开帷幕
邮票上的孑遗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