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我们自己举办的“返本开新——首届美术文化周刊学术邀请展”在皇城艺术馆开幕。早8点,坐上地铁4号线,在之后的几站中,我被不断涌入的乘客挤来挤去。忽然间,看到车厢中挂着安迪·沃霍尔于1962年创作的《挤扁的坎贝尔汤罐》,我的视线开始穿越人群。黑暗的隧道中,除了列车呼啸穿过,还有一层想象力的空间被轰然打开。
一幅画可以让人暂时抽离生活,那一个画展呢?在布展的时候,看到一幅幅画被分到不同的墙壁、调整位置、悬挂起来,山水、人物、花鸟随之让空荡荡的展厅喧闹起来,我们的心中也升腾起一种仪式感,期待它们被观看、品味,让观众在这个空间中,沉入画面,与画中人、物无声对答。
但事实上,在艺术已然被资本和市场所左右的当下,画展层出不穷,难免粗糙,眼睛疲劳了,静下来看画成为困难的事。早在筹备这次画展的初期,我们其实就有点担心:在这喧嚣中再添一点动静,还是真的想要做一点实事?在下午艺术家纷纷到场参观的时候,我随机问了几位老师的感受。他们的回答近乎一致:展览很好,很学术。
当然,这或许只是善意的鼓励。而“学术”这个词,在现场被多次提及,让我心生感动。纯粹与专业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时时会忧心是否偏离了初衷,是否愿望虽好但方式不对。而“返本开新”则不断提醒我们回到绘画最初产生时的样子、回到艺术的本体、回到传统文化中,然后面对社会现实,面对不断变化的艺术,面对内心。
在画展现场,看到杨先让、闻立鹏、李宝林、李燕、邵大箴、赵士英等前辈来观展,并热情与后辈的艺术家合影留念,我发现,传统不仅在倪瓒、黄公望的画中,也在这些德高望重的老师身上。中国书画具有的修身养性,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而笔墨的现代性诉求,在越来越强调个性的年轻一代艺术家身上也得以呈现。
看到一位头发、胡子花白的老爷子凑到每幅画跟前仔细去瞧,我上前与之聊天,他赶紧说:“我不是艺术家,我就是来看画的老百姓。”已经74岁的晁金生是从房山赶来观展的,他每天关注画展的信息,哪有展览就去哪,是博物馆、美术馆的常客。看画四五年,他说如今更喜欢抽象派绘画。
在艺术家和观众、读者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建立艺术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艺术仍然与大多数的人有一定的距离。弥合这种缝隙,让人们从广告、娱乐、房子的禁锢中脱身,打开视野,从艺术中得到新鲜的念头,享受艺术带给人心灵的净化,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我们始终不忘自己是媒体,独立、客观地报道美术事件、人物,是立身之本。新媒体的日趋发达,使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但我想,缓慢而精致的报道也未尝没有需求,朝着精致的目标向前,就需要我们思考什么是好的报道,什么是好的文字,我想那应该是一个新闻故事,一个非虚构的故事。有趣、有想法、有看点,将是新一年我们努力的方向。
(组图)俄罗斯Olga Tereshenko人物肖像插画欣赏
(组图)Eevien Tan 新古典主义插画欣赏
(组图)可爱的韩国水彩插画欣赏
(组图)梦幻插画欣赏:森林之夜
2017年湖北美术统考报考指南 11月21-23日报名
(组图)精品插画欣赏:那些一去不再复返的记忆
(组图)鸟语花香迎春来——Collen Parker插画作品
(组图)韩国插画作品:一个人的等待
(组图)Lisa Buijteweg肖像插画作品欣赏
(组图)设计师Stanley Lau插画作品:美丽性感的超级女人
(组图)阿根廷女插画师:Ana Sanfelippo可爱风格插画欣赏
加拿大Jessica Fortner雕塑插画艺术
(组图)波兰插画师:Paweł Jońca作品欣赏
(组图)挪威艺术家Tina可爱的动物插画欣赏
(组图)Gloria Petrey 插画作品:秋天的颜色
(组图)你听,那是寂寞在歌唱——俄罗斯女画家Galia Zin’ko插画作品
(组图)俄罗斯讽刺插画欣赏
(组图)Sam DOrazio 超现实主义插画
(组图)西班牙插画师:Jonatan Cantero作品欣赏
(组图)春天的约会:墨西哥艺术家Geninne D. Zlatkis插画作品
(组图)弗吉尼亚田园插画家Golly Bard作品欣赏
(组图)谷内六郎插画作品欣赏
(组图)童趣插画作品欣赏
(组图)石垣渉水彩插画欣赏
(组图)Nabil Nezzar彩色铅笔和水彩肖像插画欣赏
(组图)俄罗斯艺术家:Sergey Meytuv插画欣赏
(组图)奇幻风格插画:一个人的忧伤
(组图)难得一见的扑克牌插画
(组图)Holly Clifton插画作品:一个人的马戏团
(组图)Denis Zilber 诙谐有趣插画设计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