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在首都博物馆举行,上展文物包括司母辛铜方鼎在内共411件(套),展览将持续至6月26日。
2月29日,411件(套)妇好墓出土文物从安阳东站“启程”,日前已全部到达首博。昨天下午,记者在首博一层B展厅见到了已布展完毕的司母辛铜方鼎。其通高80厘米,重117.5公斤。据首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展品原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收藏。在此次布展时,因其体积与重量都十分“敦实”,需四人合力才能将其完好置放。
据介绍,夏商周时期的铜鼎是铜礼器的核心,象征国家政权。方形铜器冶铸工艺复杂,因而方鼎的地位高于圆鼎。商代方鼎多出土于王室、高中级贵族墓葬,是权力与身份的象征。妇好墓出土2件
司母辛方鼎,纹饰简洁大方,口沿下一周夔龙纹为主纹饰。铭文“司母辛”铸于口下内壁,意思是妇好的子女为祭祀亡母辛而铸此鼎,“辛”是妇好在宗庙被供奉的庙号。
本次上展的文物除青铜器外,玉人、玉龙、对尾鹦鹉等珍贵玉器也十分引人注目。据首博副研究员冯好介绍,此次展出的大量玉器生动还原了妇好在其生活中对玉器的喜好。“在当时的考古发现中,妇好墓出土玉石器多达865件。如此厚葬既体现了武丁对妻子的宠爱与不舍,也能体现妇好对玉器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十分突出。”
据首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是妇好墓考古发掘40周年,此次特展揭示了这位巾帼英雄的传奇人生,及先秦妇女地位与社会角色的变迁。展览包括“她的时代”“她的生活”“她的故事”“她的葬礼”等6个部分,从不同侧面,向观众展示妇好一生的三个角色,即“一国之后”的社会角色、“王子公主之母”的家庭角色和“巾帼英雄”的历史角色。“展览将揭示一位女性平凡与不平凡的两面,彰显对女性社会责任、家庭伦理、历史贡献的特别关注。”
相关链接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其事迹在甲骨卜辞中有较多记载。而安阳殷墟作为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是中国众多考古遗址中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揭露面积最大的遗址,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大考古发现”之首。1976年在殷墟发现的妇好墓是迄今发掘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多达1928件随葬器物,在中国考古史、殷商史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马远、马麟父子的院体花鸟画
第三届中国美术苏州圆桌会议在苏州举行
来支钢积墨山水画展台湾开幕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今年十月中旬开馆(组图)
和田玉收藏的标准与要素是什么?
油画诞生前的西方绘画
《汉字》国际巡展在巴黎开幕
关税角力升级 艺术会变成贸易战的牺牲品吗(组图)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组图)
习近平向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致贺信
“科拉”陆平原个展
“当伦敦遇上温州-中英艺术家写生与展览”举行
曾侯乙编钟全息投影等多项5G应用亮相湖北省博物馆
美术高考油画常用的十五种作画技巧
“碎片合成”肖像画 丹麦艺术家中国首展
标中牡丹始盛开
2019年鲁迅美术学院各专业方向分配分数线
第三届中国美术苏州圆桌会议在苏州隆重举行 “为新时代中国美术立言”主题引关注(组图)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自由职业艺术家作品展在沪启
故宫古代花木题材文物今日展出 一批宋元书画首次亮相
河南省教育系统书画摄影优秀作品展开幕
规模仅次古崖居20余处千年姚家营洞穴首次修缮保护(图)
曾经昌海:见证吴昌硕的影响与上海东京书画家交流(组图)
从新疆走出来的纤维艺术
银川友谊雕塑园开园
中德艺术家对话:跨越国界的版画作品联展开展
第三届北京摄影艺术展览开幕 260余幅摄影作品呈现古都新貌
“北大红楼”增加展览面积逾900平方米展品千余件
诗画山水 温润之州 - 中英艺术家温州写生活动拉开帷幕
中国文化亮相休斯敦剧院区开放参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