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2016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四类特殊招生类型考生文化课成绩,其中包括高校艺术类招生。目的就是要保证录取学生具备完成学业的基本文化素质,保障特殊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步”。
[剖析]
“艺考” “捷径”
张雪莲(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思维科学与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助理研究员)
“艺考”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艺考”一直就是热搜名词,一度成为很多高考学生另一条通往大学校园的“罗马路”。
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看,高考艺术类招生确实为促进教育多样化、挖掘和培养艺术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已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由于对文化课成绩要求不高,招生工作体制机制的不健全,导致高校艺术招生成为部分文化课成绩较低考生的“救命稻草”。临时抱佛脚、突击学习艺术类课程及文化类课程,顺利通过艺考的学生大有人在。然而,看似过了“高考”这道“槛”,但文化课成绩的“短板”却为其日后长远发展埋下了“制约”的“伏笔”。 为此,2013年,教育部发布《艺术学门类专业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于2014年提高了艺术类招生文化课的控制分数线。2015年、2016年,再次提出要逐步提高文化课分数线,而在2017年艺考招生之际,教育部进一步明确强调要逐步提高文化课成绩的要求和目的。
提高文化课成绩根本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其具备有利于专业发展必备的知识背景和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知识给养习惯和具有灵活创新的思维方式,使其在今后的专业发展中更具“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张力”;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使其具有高尚的德行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它与基础教育提出的“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高等教育提出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统一的目标,均相呼应。提高文化课成绩,根本上讲就是要保证艺术类人才“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艺考招生对文化课成绩要求的提高,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大方向。近些年,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呼声越来越高。2012年,教育部出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7年,教育部将颁布实施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人才培养质量的国家标准和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也“正在进行时”。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反映,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对人才培养认识的进一步深入。
从实践工作来看,关于逐步提高艺术类人才招生标准,应尽快制定出台更具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增强政策的积极性作用,避免政策实施不当,成为阻碍特殊人才培养和成长的“绊脚石”。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实现公平性和多样化,为每个个体提供公平的就学机会和教育资源,挖掘个体特有潜能,培养其实现自身价值,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因此,在提高文化课成绩的同时,兼顾好艺考招生的公平性与多样化。这是工作的重点,更是难点。
讨巧艺考 非也
武小惠(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财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艺考的初衷,本是为那些有艺术特长、毕业后喜爱从事此项事业的学生们提供的一条成才之路,然而,在执行中却有跑偏的倾向。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高考难度的加大,一些人口大省及重点中学,为了一味提高升学率,把艺考作为一种捷径,把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劝其学习艺术,催使一种可以较低文化课成绩进入大学甚至名校的艺考逐步升温,加之年轻人追星,认为明星耀眼,走穴可以挣大钱,许多女孩子热衷于做明星梦,所以也忽略了文化课的学习。家长们也皆有共识,认为孩子文化课成绩不好,还想上一个大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转而学习绘画、书法、音乐、主持之类的特长,也不管孩子是否具有从事艺术的天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过也只是在高中阶段的冲刺,一旦考过专业课,才利用高考前几个月的时间恶补文化课,尽管这样,亦有许多孩子不能圆梦,即使勉强考上大学,由于不是出于自己的真心喜欢,所以专业上并不精通。艺术的东西是要靠天赋的,要靠童子功,有天分的孩子自然适合于做专业,但靠短期培训班突击出来的成绩,难掩专业的平庸,而且就是学业好的孩子,毕业后的出路也并不是很广,社会上没有那么多的专业岗位供其就职,导致大部分学艺术的孩子改行,真正喜欢并能坚守艺术之路的孩子们并不是非常多,这的确有悖我们的初衷。
鉴于艺考生中忽视文化课的问题,2016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艺术类本科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不得低于本省(区、市)普通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5%,适当提高艺术学理论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不含表演)有关本科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这对于年轻人的成长十分必要。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到今天,更加需要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学好文化课是不断提升文化修养的基础。按照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创新育人模式,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使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显著提高,人才培养结构更趋合理。引导学校与教师依托网络学习空间记录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教学综合分析,创新教学管理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校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对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行为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为推动个性化学习和针对性教学提供支持。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
宗峰:我眼中的曾梵志(图)
陈丹青谈央美78级油画班:全是渴望画好的傻子
物馆都在网上忙活什么
《功甫帖》真伪之争一波多折
那些被遮蔽的民国艺术家们(组图)
理论离艺术越来越远
将军本色是书生(组图)
石青:当日常成为美学
探寻中国80后水墨画家的生存状态
齐白石《锦鸡图》真伪鉴别(图)
忻东旺2013年自述
评论:《功甫帖》论辩的现世价值
书法教育与文化传承
柯律格:我在艺术史与汉学之间游移
刘文西:黄土地上绽放的艺术生命
陈丹青:我顶多能被称为“写家” 非常讨厌游记(图)
刘开渠先生与雕塑教育
日摄影家荒木经惟谈黑白摄影:与水墨画道理一样
论中国书法的当代处境
意识形态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失效
毛泽东与书法艺术创作
寇克让:不书写就不要谈书法
学者颠覆梁思成:文章曾大段借鉴日本学者(图)
许江:漫说“绘画的品格”
艺术的疗效
联考冲刺 | 考前必看的大神级速写笔记本
霍春阳:中国花鸟意染时尚之都(图)
社会影响是博物馆追求的目标
朝戈:失去忻东旺这样的艺术家非常惋惜
赵子龙:替沈桂林骂骂艺术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