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高考 > 院校资讯 > 海南大学“古籍丛中一回首”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纪实(组图)

海南大学“古籍丛中一回首”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纪实(组图)

查字典美术网 2019-09-09

泱泱千年里,古人将智慧与文明以独特的形式传承,他们笔下的山河,跃然于纸上的世事,封存在古籍中,等待与后人相见。

随着中央文件的下发以及相关古籍保护计划的实施,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古籍保护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同时也更为注重其文化意义与教育意义,作为同时具备文物价值与文献价值的古籍,其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也正处于紧迫情况。了解到古籍保护人才的缺乏以及海南省古籍保护工作需要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学子主动承担任起时代赋予广大青年的责任,投入古籍保护事业之中,助力推进海南省珍贵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以及利用。

自2016年起,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古籍丛中一回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就与海南省古籍保护中心结下了不解之缘。经人文传播学院与海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洽谈,达成合作,并以“常规志愿服务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古籍保护活动,以保证活动的延续性与实效性。在常规志愿服务活动方面由人文传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组织开展,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则由“古籍丛中一回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负责队员选拔与具体实践。经过选拔与前期培训的队员们将于海南省古籍保护中心——这片蕴藏浩瀚智慧的沃土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实践活动。

吸取历年经验与不足,2019年7-8月间,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的21名队员再次于海南省地方文献与古籍保护中心相聚,怀揣着对于古籍共同的热爱与珍惜之情,队员们不断探索新方式为古籍保护事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2019年古籍保护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正式拉开帷幕。

典籍整理——感受文明的力量

2019年7月12日至19日期间,实践队员们在海南省地方文献与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有序进行了中华再造善本(续编)的整理、统计、录入工作。在古籍特藏室中,队员们将中华再造善本(续编)以经、史、子、集四个大类按序进行整理,其中涉及《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编》、《明代编》与《清代编》等。“古今载籍,浩如烟海。”队员们在氤氲着墨香与芸香草的氛围中,与古籍善本近距离接触,感受代代相传的古籍所蕴含的文明力量。

有队员感叹道:“眼见一本本的古籍封面上都镌刻着“中华再造善本”几个大字,让人对于这么一项让众多古籍得以重生的工程生出几分好奇,查阅资料后才得知这项工程旨在吸取历朝历代书籍散佚的教训,保护现存古籍不再散佚,共历时五年再造善本数千册,实属善莫大焉。古籍保护,不虚此行!”

临摹古籍——重现古人的智慧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海南省地方文献与古籍保护中心为队员们提供了《钦定四库全书》影印本进行临摹,作为从前“汉字记忆”活动的延续与更新。队员们一笔一划地临摹,《司马集》《曲江集》以及《荀子·劝学篇》等经典作品在宣纸上呈现,在临摹与品读中,传承千年的文字似乎又一次与队员们进行了新的对话,在队员们心中活跃着。

了解古籍——知晓当下古籍保护的新进展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采访了王冬梅主任,提出了心中存在已久的疑问,并对古籍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古籍保护工作。谈到当下科学技术与古籍保护的关系,王主任表示:“如何将古籍保护的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这个问题正是当下人们对于古籍保护方面所关心的。”我国的古籍保护措施主要有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两种,科技已成为古籍保护的重要工具,从古籍修复到古籍的电子版扫描、古籍的科学保护以及海内外古籍数据库的建立等……科技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王主任还为队员们介绍了有关古籍保护的传统办法以及航天技术在古籍保护过程中的应用等,“利用好科技是对古籍的保护,利用好古籍是对中华文化的保护”,这是队员们受到的深刻启发。

与其让古人的智慧在图书馆里沉睡,不如让它们成为可闻、可观、可触、有质感和温度的文化传承载体,提高古籍资源的利用率,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拉近古籍与广大民众的距离,充分发挥古籍的价值,让古籍“活”起来。

古籍修复——紧握文化的脉搏

古籍在传承过程中会面临絮化、鼠啮、虫蛀、烬毁、老化、霉蚀、缺损、粘连、酸化等问题,对于不同的古籍,不同的破损情况,所需要的修复工序也并不相同,总体来说有拆书、登记、记录、清洗、修复、折页、还原等基本步骤,需要根据古籍的破损情况进行具体修复。修复的原则是“修旧如旧”,“能不修则不修”,修复过程中也会尽量减少对古籍的改变……修补好的每一页,都要用石板压平,裁剪,整理,按原来的折痕复原,重新装订,最后放入古籍特藏室进行保存。

在海南省古籍修复专家黄文锋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逐渐熟悉了古籍修复室内的特殊工具,尝试挑选和待修复古籍的颜色、纹理、材质最相近的修复用纸,制作适用修复的浆糊,并学着静下来专注修复一页古籍,这是一项考验细心和耐心的工作,只有经历长时间的打磨,才能够成为一位优秀的古籍修复师。

古籍得到妥善的修复,文明也会得到延续,历史脉搏也会有力地跳动,继续千百年……

地方文献保护——传承海南人民的记忆

海南省地方文献资源具有藏量少、类型单一、数字化资源少的问题,还面临着一定的整理、开发、利用问题。海南省地方文献中心与古籍保护中心合并后,为大学生实践活动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人文传播学院各专业同学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的参与也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实施条件,除了继承发展先前古籍保护社会实践活动的优良传统与实践成果,“古籍丛中一回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中增加地方文献保护的活动内容。

在地方文献区的书库中,队员们对海南省图书馆近期征集与受赠的海南省地方文献进行登记、分编、整理、上架、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等工作,为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打下基础,加强资源共享,以供广大读者阅读、研究和使用。

队员们根据目录索引,寻找尚未编号上架的地方文献,将海南各地的地方志、历史年鉴与少数民族文化汇编等丰富的地方藏书按序整理,丰富海南省图书馆的地域特色,以满足人民群众与社会发展对于地方文献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为保存好海南人民历史发展的宝贵记忆做出贡献,为今后的地方文献保护实践活动提供有益借鉴。

雕版印刷——体会中华传统技艺的魅力

在海南省地方文献与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演示与指导下,队员们学习并掌握了“雕版印刷技艺”的知识与工序,并尝试拓印了《天官赐福》《牧童骑牛》与《连年有余》等展现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年画。雕版印刷这项堪称“活化石”的古老技艺在演变中逐渐变沉寂在历史的一角,但它曾经为我国传承文化立下的功劳也是人们所怀念的。工作人员找出了清代木雕古物——《刘氏家谱》供队员们观察了解,工作人员讲到:“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文献,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追根溯源’的文化传承。相较于纸质家谱,木质雕版刻成的家族谱系同时兼具了文物价值与文献价值。《刘氏家谱》是海南省图书馆从民间收集来的重要地方文物之一,再现了清代以来海南氏族的修普风气与用词讲究,有助于后世对海南当地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展馆讲解——为读者普及古籍知识

负责展厅讲解的团队成员,在查阅相关知识并提前了解地方文献与古籍保护中心所陈列展物的文化背景后,按照古籍保护中心展厅的陈列顺序,身着一袭汉服,在这氤氲着书卷气息和药草香气的展馆中对读者进行“古籍史基础展陈”的讲解,并对人们提出的疑惑进行耐心的解答。

在展厅中,展板之上普及的一些珍贵的古籍善本和古籍印刷工序,充分展现了我国古籍发展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古籍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在为期两周的工作中,展馆讲解组的成员以自身为文化载体,将展板上一些晦涩难懂的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并希望通过这一举措能够使更多的人们关注到古籍修复工作。

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期间,经由海南省地方文献与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与协助,队员们尝试对解决古籍保护中“藏”与“用”的矛盾问题进行探索实践,获得了新的实践经验,“古籍丛中一回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希望队员们能够通过实践,在一项项细致而艰难的工作中,解读并学习匠人精神的真实内涵,传播中华传统技艺,实现古籍保护与开发并举、原生性与再生性保护相结合,积累古籍保护成果,开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形式,带动海南青年学生加入古籍保护事业中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海南大学“古籍丛中一回首”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纪实(组图)"相关的文章

热门院校资讯

大家都在看